APP下载

《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用工管理的影响与对策

2020-06-05吴雪莲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高校后勤组织关系到高校内部的教学工作、行政工作等能否正常的运行,可以说高校后勤工作与高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在高校的建设中,必须要重视对后勤工作的组织,要充分意识到高校后勤部的重要性,特别是后勤用人管理,关系到了整个后勤内部工作的运转。而《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的人力资源管理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各高校后勤在用人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影响,利用《利用劳动合同法》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提高高校后勤在实际运行中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颁布以来,对各个用人单位、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社会各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有着复杂人力资源关系的组织,免不了通过《劳动合同法》来进行与劳动者之间的约束、调节和规范,需要各个用人单位充分了解到《劳动合同法》的特点和对用人单位的影响,进行积极的对策研究,使用人用工能够最大化的降低风险。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后勤工作,想要高校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就必须通过后勤得到足够的物质保障,因此,高校后勤的工作稳定,是高校发展必须要考虑的内容。目前高校后勤的用工主要分为两类人员,一类是有着学校事业编制的员工,即正式工,另一类则是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工,即外聘合同工,而后者在后勤用工中占有绝大比例,《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保护,那么如何构建起和谐、安稳的高校后勤工作氛围,如何规范高校后勤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我们目前要积极探讨的话题。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高校后勤用工的冲击

(一)用工成本明显增加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最低月工资和最低小时工资,用人单位需要严格执行,因此各个高校后勤用人时所支出的工资就比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要多,这也就增加了用工的成本。同时,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不是正式的事业在编员工,所以会出现离职现象,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招聘成本的增加,同时,合同期由于有时效性,在合同期到期时,若外聘工选择不续签,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这也会增加用工成本。由此可见,《劳动合同法》下的高校后勤用工成本会有一定的增加。

(二)员工维权意识增强,人员有一定的流失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高校后勤的外来务工人员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说,由于高校的工作环境,不能严格的实施八小时工作制,员工只能在寒暑假进行调休;由于外聘工会有离职的现象,造成了后勤工作人员流动的频繁,会使劳动合同的签订不及时;还有社会保险方面的不完整,外聘工没有很好的福利待遇,则用人存在一定的风险;外来务工人员收入偏低,会使人员离职现象增多。这些对于外聘工而言的问题,在《劳动合同法》上都有体现,而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劳动者有了维权意识,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因此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就会给高校后勤用人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

(三)后勤队伍整体管理能力不强

由于高校后勤的员工大部分为外聘工,而外聘员工要受到事业编制的正式工的管理,但是正式员工中大部分并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没有具备高校后勤相应的管理知识和能力,缺乏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造成了后勤队伍管理能力薄弱,不能很好的对外聘工进行合理的管理。《劳动合同法》要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也就是保护被管理者的权益,因此想要有效管理外聘工,就必须对《劳动合同法》熟知,能够合法用工、合法管理,适应法律的要求,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二、《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用工管理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意识

《劳动合同法》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对于一些标准做出了具体的评判,比如说,《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合同工离职的经济补偿等内容,这些内容一方面利于劳动者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为用人单位提高了用工风险意识。对于高校后勤来说,没有事业编制的外聘工是其用人构成的主要部分,由于其高校后勤用工有着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这些临时工将会成为高校后勤工作的主力,同时也是《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对象。随着法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通过法律进行自我权益的捍卫,如此一来,如果高校后勤出现了一些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就面临着被起诉的风险。因此,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后勤专门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进行风险规避,这样就增强了高校后勤用工的风险意识。

(二)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的初衷是为了用人单位能够更好的用人,为了劳动者保证自身的权益,本质上,通过《劳动合同法》可以构建起两者之间更加稳定和谐的关系。虽然《劳动合同法》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后勤的用工成本,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也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带来不便,但实际上,长久看来,《劳动合同法》的一些措施解决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能够更好的构建高校后勤和外聘工的和谐关系,比如说,最低工资标准能够使劳动者有经济的保证,可以增强其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企业合同,就能够使外聘工有“合同工”的身份,增加了他们对于工作岗位的认同感。

(三)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劳动合同法》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后勤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且不断完善体系内各项管理制度,以《劳动合同法》为依托,许多高校后勤实施了更为合理的岗位分配,把工作岗位分为普通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岗位等,同时这些岗位的招聘、考核、升职等也有了一套更为合理的制度。尤其是技术岗位的人员,如焊工、水工、电工等,可以进行正式合同的签订,实施人事代理制度。而普通岗位的员工,如绿化管理人员、保洁人员、超市管理人员等,就可以采用劳务外包的形式进行人员聘用。同时,依据一些高校必要的活动发展,可以随时聘用一些钟点工以及对内部人员进行岗位调换等。还有内部协议用工,这部分人员是指兼职人员、返聘人员、与其他有劳务合同人员等,这些人员的用工也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来解决其聘用问题。

(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虽然《劳动合同法》一些规定,如最低工资标准,在短期内会增加高校后勤的财务支出,还有依据《劳动合同法》做出的组织结构改变,会造成一定时间内的工作效率降低。但长久来看,《劳动合同法》使高校后勤对自身结构制度进行了完善,包括,人员的聘用制度、员工入职后的培训制度、员工在岗位的绩效考核制度、员工奖赏制度等,这些制度能够保证高校后勤的用人和人员工作岗位分配科学合理的进行。聘用制度提高了人员入职的门槛,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解雇,而培训、绩效考核等制度可以对在职员工进行潜力挖掘,增加其工作积极性,獎赏制度可以增加员工的福利,使员工具有工作归属感,能够更加尽心尽力的服务工作岗位。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劳动合同法》是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

三、《劳动合同法》下的高后勤用人具体措施

(一)认真解读《劳动合同法》,规范用工制度

高校后勤的管理层面要认真解读《劳动合同法》,从用工行为、用工关系、合同管理、用工管理四个方面规范用工制度。用工行为是指要根据法律规定,及时与已聘用人员进行专属合同的签订,及时支付劳动报酬,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各类保险等,以规避法律风险。用工关系是指,要对高校后勤的用人进行合理的分工,对于正式工、合同工等做到用工关系明确。合同管理则是针对劳动者到期的合同进行及时的终止,规范签订和终止合同时的程序,对于不同的岗位人员,签订合适期限的合同,同时,对于一些存在纠纷的实践,依据合同来解决。用工管理则是指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料的核对,及时办理好入职手续。

(二)适应形式,深化改革,强化队伍建设

由于高校在不断进行改革,后勤改革也在持续深化中,要依据现有的形式,健全目前的管理体制,强化员工的队伍建设,推进高校后勤的民主化。首先,要构建起良好的用工氛围,为劳动者提高发展晋升的空间,鼓励新人的创新,致力于发掘优秀人才,同时对于能够强化队伍建设的方法,进行积极的实施。其次,要实施更为合理的绩效薪酬分配方法,在具体的薪酬计算时,要和实施的技术相挂钩,同时与工龄相挂钩,以便激励员工更好的坚守工作岗位。

(三)强化员工岗位培训,提升服务意识

高校后勤主要是为高校提供后勤保证的,是服务于全校师生的机构,因此,高校后勤的各个岗位员工,除了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也要怀有服务精神和工作热情。因此在对高校后勤员工进行培训时,除了必要的业务培训,也要有对他们的岗位服务意识进行培养。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依据岗位的需要,为相关人员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如食品安全操作流程等,对于一些工作需要的人员,也可以鼓励员工学历进修,以提高整个后勤队伍的文化素养。同时,后勤也应该积极开展有关员工知识技能的活动,鼓励员工通过各个渠道进行学习,必要时也可以进行业务考核,致力于培养更高素质的后勤队伍。

(四)注重人文关怀,增强员工凝聚力

后勤工作的一些岗位是与全校师生打交道的岗位,是服务全校师生的基层岗位,因此需要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对他们进行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整个队伍的凝聚力,以更好的保障高校运行。在实际的工作中,后勤人员不仅需要稳定的收入来源,来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也需要在精神对他们进行鼓励和支持,那么后勤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之余,可以关心员工的生活疾苦,把工作渗透到员工的生活,同时定期举办一些文艺体育活动、旅游等,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四、结语

《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部法律,同时也为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对于高校后勤而言,切实执行《劳动合同法》能够增强用工风险意识,建立规范的用人管理制度,改善管理者与外来务工人员的用人关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且这些积极影响最终能够体现在高校后勤的实际工作中,提高高校后勤的工作效率,增加后勤部的经济效益,这也有利于整个高校的发展。总之,高校后勤工作中存在者复杂的用人关系,是一项并不简单轻松的工作,需要高校后勤管理者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劳动合同法》,注重人文关怀,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同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高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丹.新《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 苗卫红.重庆高校后勤外聘用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

[3] 洪旭亚,贾宝华.新《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09(15):83-84.

[4] 杨业芳.《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用工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8(01):102-104.

[5] 傅江烨.高校后勤和谐用工氛围构建——新《劳动合同法》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3,25(18):98-99.

[6] 王景琳.《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8):58-60.

[7] 李安平,徐剑锋,薛孝文,申继华.《劳动合同法》背景下高校后勤(实体)外聘用工的若干思考——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0(04):65-67.

作者简介:吴雪莲(1982-),女,汉族,四川泸州人,硕士,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劳动合同法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劳动合同继续履行之再议
新劳动合同法视阈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