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2020-06-05王饶琼李双阳唐红梅
王饶琼 李双阳 唐红梅
【摘要】阿尔兹海默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多为老年群体。疾病发生后,患者可逐渐出现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视空间机能损害、执行能力缺失等人格及行为改变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及健康。目前临床针对阿尔兹海默病并无准确治愈措施,给予药物及心理社会等综合治疗的整体疗效并不能准确满足临床及患者的满意需求,故而有必要围绕其治疗工作开展研究。有临床学者指出,中医学结合是近年来临床广泛采用的治疗措施,充分结合中西医治疗特点及优势,应用于阿尔兹海默病治疗中可取得较好效果。本研究围绕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进行分析,以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病;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01
阿尔兹海默病是临床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可能与年龄、遗传、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1]。疾病发生后可逐渐累及神经、运动、泌尿等多个系统,如未能得到有效干预,便会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对其自身健康及家庭造成严重影响。在具体治疗中,由于该疾病属于无法治愈疾病,针对其实施药物及心理治疗并不能确保其健康,故而有必要针對其治疗措施开展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年来被临床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中,并取得较好的临床夏效果[2]。本院论述将中西医结合应用于阿尔兹海默病治疗中的效果及展望,整理如下。
1 阿尔兹海默病
阿尔兹海默病在临床中属于神经性退行性疾病,以全面性痴呆表现为主要特点。据临床治疗记载[3],阿尔茨海默病病因至今未明,临床患者均为60岁以上群体,且存在家族史,故认为疾病发生可能以遗传、年龄等因素有关;对于65岁以前发病患者,临床称为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则称之为老年性痴呆,目前临床医疗水平及技术并不能对该疾病进行治愈,且无准确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据解剖学[4]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记忆丧失、存在不同程度被害妄想现象、定向障碍、表述功能障碍,但神经系统基本正常,解剖之后发现脑萎缩严重,神经纤维缠结改变、神经元老年斑块的病理改变。据流行病学[5]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均寿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痴呆类型,约占临床痴呆患者总人数的50%,而65岁以上老年人中,该疾病发生率为1%,且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疾病发生风险可不断增加,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疾病发生可对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并对其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2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有学者围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有效改善了患者临床组症状评分、认知功能及日常能力,治疗方式如下: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生产企业:卫材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181、5 mg)口服,初始用量每次5 mg,每日一次,睡前服用,并至少将初始剂量维持1个月以上,才可根据治疗效果增加剂量至每次10 mg,仍每日一次;奥氮平(生产企业: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50071、5mg)口服,起始剂量为10 mg,每日一次,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调整日剂量为5~20 mg/天。建议经过适当的临床评估后,剂量可增加至10 mg/天的常规剂量以上,加药间隔不少于24小时。停用奥氮平时应逐渐减少剂量。同时给予自拟还少益智汤治疗,由肉苁蓉15 g、蜂胶12 g、石菖蒲15 g、菟丝子24 g、葛根15 g、淮山药15 g、山萸肉12 g、茯苓15 g、黄芪18 g、黄精12 g、熟地20 g、浙贝母12 g等中草药制成,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对于食欲不振患者,可适当增加焦三仙、木香;气滞血瘀者,加红花、桃仁、丹皮;失眠者,加枣仁、茯神;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苏梗。
3 推 广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为阿尔兹海默病提供全面的治疗理念,应用于治疗中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治疗优点及特点,西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减缓神经功能损伤,中医抑标治本,充分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积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庆华,张凤强,李立新,等.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1):108-110.
[2] 娄艳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和健康教育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5):102.
[3] 王 莉,王 虎,黄翰宇,等.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2017,37(19):4953-4954.
[4] 韩 蓓,代林林,李 丽.认知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意义[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7,38(2):52-55.
[5] 韩宛盈,岳少乾,朱金墙.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发病过程中血管因素的作用及其药物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2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