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0-06-05张丽

湖北畜牧兽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防治措施诊断

张丽

摘要:介绍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旨在提高养殖效益。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特点;诊断;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3-0012-02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又被称之为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以及脑膜炎[1]。该病具有较强的流行性特点,这也给猪养殖行业带来极大的威胁,严重威胁其生长发育,给猪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临诊上主要以关节肿胀、疼痛、跛行、呼吸困难以及胸膜、心包、腹膜、脑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已成为影响养猪业典型的细菌性传染病,在养猪业发达国家均有该病的流行和发生。

1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和带菌猪,无症状的带菌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菌常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构成其正常菌群。易感猪群主要是2周龄至4月龄猪,尤其是哺乳仔猪、断奶后10 d左右的猪更易发生,病死率可达50%。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传播、猪群传播等途径。

该病一般散发也可呈地方流行性,多继发于其他病毒性疾病或混合感染。当猪群中存在呼吸道疾病更易发生,其次还与猪场应激、转群、断奶、气候骤变、饲养条件改变以及其他病原体的感染有关[2]。

2  发病原因

当环境发生变化或免疫抑制因素(如转群、断奶、混群、饲料的突然改变或通风不良、免疫抑制性疾病)、饲养管理不到位(如饮水不足、营养不均衡、通风不良等)、生物安全不够重视(如消毒、防疫器具、人员管理等)都会导致该病发生。

3  诊断

3.1  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程度和病程长短不同,将临床症状分为三种类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3.1.1  急性型  在临床诊断中较少见,发病猪多见于膘情较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至41 ℃以上,精神沉郁,采食下降,气喘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出现症状2 d内死亡。仔猪或架子猪病愈后有的成为僵猪。

3.1.2  亚急性型  体温40.5~41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咳嗽、喘气、腹式呼吸、腕关节、跗关节肿胀、跛行、便秘、卧地不起、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死前角弓反张、耳尖发紫、四肢皮肤发红,后逐渐弥漫全身;眼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皮肤苍白及黏膜发绀、大多数出现呼吸窘迫引起死亡;病程2~3 d。

3.1.3  慢性型  多见于5~8周龄的哺乳及保育期仔猪,病猪一般体温变化不大,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沉郁,颤抖,怕冷打堆,呼吸困难,鼻孔分泌黏液性及浆液性物质,被毛粗乱、消瘦,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行动缓慢或不愿站立,关节肿大、转圈、共济失调,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最后衰竭死亡[3]。

3.2  病理解剖诊断

亚急性和慢性病猪关节肿大,表面出现浆液性或化脓性的纤维蛋白渗出物,呈淡黄色、脓样液体或条索状的伪膜覆盖在浆膜和关节表面;血液稀薄、色淡、血液凝固不良;皮下组织水肿、黄疸、肌肉苍白;脑脊液增多,严重者呈黄白色胶冻样;全身淋巴结肿大,大理石状切面呈一致的灰白色;胸腔、腹腔积液呈淡黄色,严重者液体红黄血样,胸膜脂肪轻度黄染;肺有间质水肿、纤维素渗出、粘连、出血或呈虾肉样病变;心包积水增多常有豆腐渣样渗出物严重者呈胶冻样,使外膜与心脏粘连一起,形成“绒毛心”,心肌、心外膜有点状出血;肝肿大变性、出血、黄染、表面有轻微黄色条纹或白色纤维素渗出;胆囊鼓胀、胆汁浓稠;肾呈暗黑色,肾乳头严重出血;脾肿大、质地柔软、边缘增厚有梗死;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变化,大量纤维素渗出[4]。

3.3  实验室诊断

3.3.1  镜检  取剖检病猪的肝、脾、淋巴结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芽孢和荚膜。

3.3.2  病料培养  取病变肺、脾及心脏血液等病料,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上,37 ℃培养24~48 h后观察。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出光滑、无色、半透明、似米粒大小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出无色、半透明、圆形、边缘整齐、湿润隆起的菌落。取上述培养基上的菌落接种肉汤培养基,置37 ℃ 24 h后观察,可见肉汤液浑浊,试管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美兰染色呈两极着色特性。该病确诊为猪副嗜血杆菌病[5]。

3.3.3  药敏试驗  在普通营养培养基上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氯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噻亏钠高度敏感,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强力霉素、链霉素中度敏感,对土霉素、四环素低度敏感。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

首先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增强仔猪抵抗力,饲管用具和食槽经常洗刷,圈舍要清洁,保持干燥, 勤换垫草,及时清除粪便,同时,对地面、用具、设备等进行全面消毒。规模猪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仔猪提前补料,防止乱吃脏物。如气候突然变冷,要做好防护保暖工作,不宜突然变更饲料,不宜过早断奶等,断奶仔猪根据体质强弱大小分槽饲喂,给以优质而易消化的多样化饲料,适当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均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4.2  免疫接种

副猪嗜血杆菌病严重的猪场对猪群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病多价灭活苗免疫接种,7日龄首次免疫,肌肉注射,1 mL/头;28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肌肉注射1.5 mL/头。也可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使仔猪获得母源抗体,初产母猪产前40 d免疫一次,产前20 d再次免疫。经产母猪产前30 d免疫一次就可。对发病猪群及时隔离治疗,圈舍要严格按照消毒流程彻底清理,粪便要及时清理,然后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洒圈舍的地面和墙壁,2 h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聚维酮碘喷雾消毒,连用4~5 d。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4.3  抗生素疗法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20 mg/kg,1次/d,连用5~7 d。大群猪口服土霉素纯原粉50~100 mg/kg/d,分2~3次服用,连用5~7 d。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立即采取抗生素拌料的方式对整个猪群治疗。多数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对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壮观霉素、磺胺及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氨基苷类和林可霉素有一定抵抗力[6]。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口服纤维素溶解酶(副株利克),可快速清除纤维素性渗出物、缓解症状、控制猪群死亡率。

5  小结

规模猪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实行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的饲养模式,分散的养殖户及规模不大的猪场,应该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养殖经营条件,做好消毒、日常保健等一系列工作,尽量不要从外地引进,严防疫源传入,还要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环境卫生,对污染的场地及用具全面消毒,如需从外地引猪必须严格检疫和隔离观察,确定健康方可入群饲养,可有效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

提高饲料管理水平,改善猪舍卫生条件。饲养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应激因素也是造成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原因。该病的预防,关键在于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以增强仔猪抵抗力。圈舍要清洁并保持干燥,有良好的通风,及时清除粪便,有效消毒。注意给仔猪提前补料,及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对断乳仔猪可根据体质强弱和大小进行分槽饲喂, 同时要防止突然更换饲料引起的应激。

参考文献:

[1] 高敬昕,王成达,周存钦.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J].吉林畜牧兽医.2008(12):45,47.

[2] 余群英,罗军荣,曾庆国,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理学观察及鉴别诊断[J].畜禽业,2007(12):32-33.

[3] 康  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J].兽医导刊,2011(5):66.

[4] 李木創,林汉如,陈良波,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2009(4):177.

[5]  宋德平.副猪嗜血杆菌江西分离株的病原学特性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

[6] 陈友龙,蔡乐火.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A].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福州: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09.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防治措施诊断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