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以《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为例
2020-06-05石磊
石 磊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沈阳 11016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在选择高职院校学生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相结合的综合能力。那么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相结合的综合能力更能体现出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水平,受到企业及用人单位的认可与青睐。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训课独立设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该模式教学场所不是单一的多媒体教室,可以安排在实训室或实训车间来进行,教学环节相对比较集中,整个教学过程由同一名教师来完成。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通过以教学边教、学生边学和边做的方式来完成项目或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整个过程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项目或任务为导向,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运用项目教学、讲授、讨论、演示、练习等手段将“教、学、做”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出理中有实、实中有理,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仿真性强等特点。项目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使教学更加接近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水平,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营造丰厚的职业氛围,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达到能力与素质共同培养的目的。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岗位能力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技术训练课程,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编程、数控机床操作三部分知识和技能模块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CAD/CAM自动编程的基础课程,对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数控加工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特别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开设,应当建立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普通机床基本操作技能(如普通车工、普通铣工等)和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实施教学时应根据国家高职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文件,结合学院实际办学条件,考虑实训室设备及教学成本等诸多因素,充分发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项目式、模块化、仿真加工等教学方式。数控机床编程模块可采用理论知识与数控仿真加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数控仿真加工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数控设备受限的问题,还可以在实际操作前预先通过仿真加工系统使学生熟练对数控机床的操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设备损坏率,提高机床的使用寿命等。数控机床操作模块则可以直接安排在实训工厂,采用教师边教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习的教学方式,
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条件与实训条件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编程与仿真、数控机床操作三部分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室和数控加工实训室相结合的直观教学和现场教学方式,在学生边学习边练习的同时,教师认真进行巡回指导并及时解决学习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采用过程化考核形式,通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完成项目课题,来调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快速掌握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目的。
2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模式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宗旨是要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就业是学习的根本导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就业为导向,既有利于为学校的发展观和质量观定好方向标,又有利于加强并促进校企间的合作关系;随着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更加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不断变化和岗位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就必须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教学方法等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改革。
因此,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分析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生产中对数控技术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岗位需要,并结合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运用项目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顺利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实现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3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是《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形式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方式,理中有实,实中有理,而不是单纯地将课程划分为理论课+实践课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数控机床编程模块教学时应选择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进行,理论讲解与数控加工仿真系统配合使用,使学生能够边学习边练习边仿真,通过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熟悉机床操作面板、程序录入与编辑修改等方法,熟练掌握对刀操作、程序校验及自动仿真加工等。对于数控机床操作模块教学时应选择在实训工厂进行集中实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练的时间配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边学边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是高职学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为1.5:1,占总学时的60%,占比重较大,并且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实训设备各有不同。因此,应该根据学校具体的办学条件合理选用与模块教学相配套的教材,根据学校相应的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等编写出有针对性的数控加工编程教材、数控机床系统说明书和数控机床操作的实训指导书及实训报告。
三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既要熟悉数控加工理论知识、又要熟悉数控机床结构与操作,能在教会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工件进行合理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编写数控加工工艺文件;合理运用数控编程指令对复杂工件进行程序编制;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处理机床报警信息,独立在数控机床上完成工件的加工;使用正确的检测手段对数控加工工件进行质量检测与误差分析,能通过实训练习总结出加工经验,对保证加工质量提出改进与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