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需求实证研究

2020-06-05姚丹曾君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创少数民族大学生

姚丹 曾君

(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成都,611730)

一、研究背景

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培育懂农村、留得住的乡村振兴主体,成为农村发展的迫切问题。在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强烈的现实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已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客观需要与必然选择。2015年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办发〔2015〕47 号)等相关政策文件,支持包括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以期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为鼓励和支持四川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加快推进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7〕32号)和《关于印发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的通知》(川办发〔2018〕85号)文件,针对创业者从项目立项到创业成功的全过程,制定了各项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构建,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纷纷加入返乡创业的浪潮,逐渐成为返乡创业队伍的一支生力军。但是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是目前还没有学者们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需求进行研究,关于大学生创业需求研究对象方面,学者们对农村大学生、女大学生、村官大学生、不同院校类型等学生的创业需求进行了研究,且多数集中在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需求的探讨上,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服务、社会支持方面的需求的研究仍有欠缺,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探索并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创业需求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

研究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实际需求,全面整合学生对创业教育、政策需求、服务、社会支持方面各种需求,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需求服务体系,能够进一步扩展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理论研究领域,丰富人才学理论、需求理论等理论。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进行需求分析,能够真正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考虑的重点难点与需求,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矫正依据,进一步改善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及相关服务,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能力和信心,缓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少数民族地区“智力流失”。同时,能够更加精准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进行教育与扶持,使他们更好地满足民族地区乡村人才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国家创业脱贫、教育脱贫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非结构访谈的研究方法。根据《四川年鉴(2018)》数据显示,四川省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现有55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14个。全省民族自治地方有甘孜藏族自治州(辖18个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13个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7个县市)和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另16个民族待遇县(区)及98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777.05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41%。全省民族地区总人口933.4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1.5%,全省少数民族户籍总人口约569万(截至2017年底),约占全省户籍总人口的6.2%,其中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是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因此在访谈区域选择上,选择多民族省份四川省。调查问卷在凉山州西昌市沙米村、成都工业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发放,共计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回收率65%。

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以有意愿返乡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核心访谈对象。共选取30名有意愿返乡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中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动机、返乡创业的需求以及对返乡创业发展趋势的看法。

四、实证研究

目前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需求研究较少,大多研究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大学生创业需求研究集中于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政策、环境、服务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需求的研究。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方面,刘雅丽、舒浩禹(2018)[1]和何可人(2019)[2]从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现状以及创业教育相关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指导、创新创业训练、教学体制、图书馆服务、创业师资、学校扶持政策方面进行需求分析,并发现大学生普遍有创业教育需求,且不同学校、专业、年级、性别、家庭背景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获取存在差异。关于大学生创业政策、环境、服务及社会支持需求方面,李艳松(2017)发现在校生比较关注创业政策、物质条件、创业信息三大创业要素,并对创业服务提供方的重视程度与市场比较接轨[3]。徐倩(2018)认为大学生创业对创业环境的需求是需要完善的创业支持政策、多渠道的融资环境、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环境[4]。徐国权,邵松林等(2009)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时,发现大学生对创业公共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创业资金支持、良好的市场环境等[5]。万海燕、曾宪宁(2018)发现大学生对于创业需求,除了资金外,农民大学生对创业志向、创业培训、社会专业化服务科研成果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需求[6]。基于此,本研究调查问卷主要问项涉及大学生在创业教育、政府政策、社会支持、创业环境及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一) 描述性分析

在调查对象中,有效问卷的基本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男女所占比例较为均衡,男性占比为54.6%;因大一学生刚入校,处于适应大学生活阶段,对创新创业的想法较少,因此在被调查对象中,大二大三学生居多,合计占比66.9%,7.7%的调查对象为已毕业的学生;从所学专业来看,经管类学生居多,占53.8%;从政治面貌上看,共青团员所占比例为68.5%,中共党员占比为23.1%;从家庭年收入来看,家庭年收入5万及以下的所占比例较高,为49.2%,家庭年收入15万以上的所占比例为19.2%。受访的彝族和藏族大学生最多,合计占比68.5%,这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基本情况是一致的;返乡创业的区域选择在县城创业的人数最多,占比达到40.8%。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需求分析

调查对象中,将愿意返乡创业的意愿分为十分愿意、有意向、无意向三个方面,十分愿意返乡创业的人数为53人,占比40.8%,有意向返乡创业的人数为59人,占比45.4%,二者合计占比86.2%,而无意向返乡创业的人数仅占比13.8%。总体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返乡创业还是较为支持的。研究进一步调查了对于返乡创业的需求。根据图1,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对自身知识和能力、资金支持、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的需求排在前三,占比分别达到了66.15%,63.08%,43.08%,而对国家双创支持政策和创业氛围的营造需求是较低的,分别占比为10.77%和6.15%,这可能与调查对象对我国现有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了解较少有关。

图1 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总体需求

1.资金需求分析

根据图2,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资金需求来源主要依靠自筹(21%)、银行贷款(25%)和家庭支持(22%)为主要途径筹集资金。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筹集能力较弱,普遍依赖自筹和家庭支持,而对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选择较少。

2.自身知识和能力需求分析

图2 资金需求来源途径

根据图3,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和知识需求的获取途径主要是创业技能与经验培训(19%)、创业实践机会(17%)、参加创业学习交流活动(14%)等途径。目前各高校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较多高校设置2个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学分,同时还设置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随着“互联+”大赛、“创青春”、“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以及当前进行的专创融合、思创融合教育研究,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具有较大的帮助。

图3 自身知识和能力获取途径

图4 创业政策服务需求分析

3.创业政策服务需求分析

研究设计了“您希望得到的政府部门支持的创业政策有哪些?”(可多选)。按问卷选项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加强场地支持(76人次)、简化相关审批程序(69人次)、提供科学技术指导(66人次)、完善税费支持政策(50人次)、加强创业宣传(40人次)。在加强场地支持中,调查对象表示通过建立农村创业孵化基地、给予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较多有意愿返乡创业的调查者选择进行农作物规模化种植,畜牧业养殖,依托“绿水青山”开展旅游业,依托民族特色与“互联网+”结合将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产业进行推广销售等创业方向。在简化相关审批程序的支持中,调查对象表示可以设立农村青年创业综合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农村创业信息交流平台,让游学在外的学子能够实时了解家乡发展动态和需求动态,以便学子更好地服务家乡,反哺家乡。

(三)访谈分析

本次共有30位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样本接受访谈,大多数返乡创业的目的是想在家乡做出一些成绩和方便照顾家人,在校期间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育,且多次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类大赛,普遍认为现阶段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基本满足或不满足创业需求。

在询问需要何种返乡创业需求时,普遍表示返乡创业过程中需要提供专业实用的专业技能免费培训、有针对性创业教育、更为优惠的政府创业政策、更为全面的创业服务。专业技能方面,主要集中想要提供养殖业、畜牧业、建筑行业、电商平台销售、餐饮、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创业教育方面,希望高校拥有专业性创业导师指导创业服务,多开展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团队搭建、项目管理、互联网金融、创业实践以及民族创新分享会方面的培训;创业政策方面,强调应该进一步加大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希望能够开展相应的绿色通道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在创业资金上,能够设立专项返乡创业基金,提供一些无息贷款服务。创业服务方面,创业者希望能够提供全面系统链条式服务,设立返乡创业综合服务窗口,建立返乡创业信息交流平台,搭建相应的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场地支持,更多地对接资源,提供服务。

同时经过与创业者的深入访谈,大多数创业者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对返乡创业充满信心,鼓励返乡创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尝试创业,敢于创业。有不少访谈对象也指出,自己大学毕业后如果返回家乡创业,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或者创业失败,无法面对家人和乡亲,心理承受着较大压力,这也是他们是否要放弃在城市就业而返回家乡创业的一个思考点,并指出希望家人给予他们较多肯定和鼓励,有宽容的市场环境,允许创业失败。

五、结论与建议

基于问卷和访谈的调查结果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强烈,比较看好家乡发展,返乡创业方向明确,行业集中度较高,存在同质化现象,返乡创业资金的筹集能力较弱,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返乡创业过程中,普遍对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创业资金、创业相关服务及社会支持方面提出多种需求。

(一)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强化创业政策的引导性,构建返乡创业激励机制

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状况、民族特色、环境以及少数民族的个人需求等方面,制定适应本地区返乡创业工作规划和具体办法,采取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创业优惠政策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提供农业技术、乡村旅游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免费培训,提升创业服务的精准度。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返乡创业工作的意识,强化县级政府主体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合理安排工作推进所需各项资金,确保政策得以落实。

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强返乡创业金融服务的力度,研究构建返乡创业激励机制,一是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多样的融资服务,如设立创业专项基金,提供创业担保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在已有返乡创业融资政策的基础上,适当地降低返乡创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融资贷款的门槛,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此外对于适合当地产业发展政策的项目,给予更多的激励优惠,使得创业者能够在比较小的创业压力下把创业项目发展起来,切实为大学生提供返乡创业的资金帮助;二是精简优化贷款申请审批流程,鼓励行业领头企业和风投,投资有潜力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项目,实现共赢,也更好地发挥企业的社会价值。三是制定相匹配的返乡创业的风险防范措施,提升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如为了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可以将其返乡创业的工作经历,纳入到基层工作经历当中,即使创业失败,返乡创业工作经验也很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重新就业择业,一定程度地解决其返乡创业的后顾之忧。

(二)丰富双创教育内涵,提升双创教育服务能力

当前双创教育已写进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思创融合、专创融合,打造双创实践金课是各高校进行的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双创教育生态圈,从理论课程、实践探索、文化氛围、项目孵化、以赛促创等各方面激发学生创新性,培养学生“狼性”。调研中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双创教育提出了比较务实的需求,如需要双创导师(包括理论指导教师和创业指导师)对其进行全方面的指导,需要掌握财务、市场营销、市场风险、商业模式、企业战略等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有平台参加创业培训等。因此,丰富双创教育内涵,完善双创教育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首先进行课程体系搭建,通过“必修课+选修课+专创融合+思创融合”的方式组建双创教育课程群,让学生能够有所选择;开设“创业意识”、“创业人格”、“创新思维”等课程,激发学生创业意愿。利用好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创。同时搭建双创导师库,对学生项目实现跟踪指导服务。打造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依托“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苗圃”、“校企合作基地”、“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等平台对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进行培育、孵化、扩大。

(三)构建返乡创业心理支持体系,营造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支撑,创业文化也是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支撑。调研中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虽然有返乡创业的意愿和热情,也看好家乡未来的发展,亲戚朋友却认为农村大学生留在大城市工作才是出路,返乡创业是“倒退”。迫于传统观念影响和现实压力,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也仅能停留在“想一想”、“看一看”阶段,较少付诸实际行动。因此需要营造起对返乡创业的文化认同,包括加大各类宣传,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社会看到返乡创业是有可为的,强化社会形成对创新、创业风险、市场机会、时代发展等理念的文化认同,形成社会、学校、金融机构、家庭共同的支持体系,同时营造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环境,从情感上予以支持和包容。

猜你喜欢

双创少数民族大学生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学生之歌
双新双创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