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测绘类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20-06-05李海峰
李 海 峰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1 概述
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由此表明,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除具备传统的学历证明之外,还应该具备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就突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每个行业的杰出代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还不够健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逐步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应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2 西方发达国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 德国“双元制”模式
众所周知,德国是职业教育开展的比较早的国家,也是非常成功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德国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推崇的是“双元制”模式[1-3]。“双元制”是指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在学校和生产一线完成相关培训内容,在学校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在生产一线主要完成相关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
2.2 英国“学徒制”模式
英国是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在职业教学方面英国则主要实行学徒制。学徒制在英国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2世纪初,至今已有近1 000年的发展历史,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影响深远[3]。企业是主导英国学徒制的主要力量,这是英国学徒制的一个主要特色。英国学徒制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完善,主要是因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给企业、学徒本人和经济社会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好处。
2.3 美国“社区学院”模式
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组织[4],采用与企业共同开办的模式,通过社区学院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2.4 法国“学校本位”模式
法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在教育方面长期采用中央集权,它的人才培养、教育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划。各学校只需要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统一的教学大纲组织人才培养工作[2]。在人才培养上学校仍然是主要力量。
3 构建中国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各具特色。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体系的构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3.1 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关键环节。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排名、本科的双一流、专科的双高、教学评估、诊改以及各种类型的排行榜都与师资质量有极高的相关度。然而,高职类院校要履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职能,都需要一流的师资作为重要支撑。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及专业度决定了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应对现有教师定期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聘请行业顶尖人才充当客座教授,定期指导学生,使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结合。
3.2 课程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应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技双修,具有良好诚信品质、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去向,例如:具有建筑行业背景院校的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学生,在课程设置时既要考虑设置测绘类核心课程如:《测量基础》《控制测量与测量平差》《数字地形测量》《GNSS测量》《工程测量》等,还应设置《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建筑识图与构造》等建筑类课程。另外,课程设置时应配足、配够实验、实训学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结构分解表如表1所示。
3.3 加强专业教材建设
专业教材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应鼓励广大一线教师潜心编著高水平的专业教材。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现状,同时注重行业发展,将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教材中。通过教材的编著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进而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表1 职业核心能力结构分解表
3.4 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是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人才培养应有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测量仪器设备,如:普通光学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精密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GPS-RTK、无人机、金属管线探测仪等。同时,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还应配备必要的遥感、地理信息软件如:ArcGIS,MapGIS,ERDAS IMAGINE,数字摄影测量平台MapMatrix和空中三角测量系统DATMatrix等。
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在校内建立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CORS系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科研的需要。同时校园内还应建立“数字测图”“水准测量”“导线测量”“施工测量放线”“GNSS测量”等实践教学基地,我院测绘工程系部分实训场地如图1,图2所示。
3.5 强化测量技能大赛的辐射作用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特别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在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技能竞赛的背景下,通过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体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我院测绘工程系为例:我们开设 “鲁班建筑文化节”校级测量技能大赛,目前已经连续举办15年,每年都吸引大量学生参与。2014年、2015年四川省高职院校测绘技能大赛连续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发起,由测绘工程系承办。大赛全面推动四川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从2012年至今共7次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测绘技能大赛。通过交流学习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成功经验应用到我校人才培养上,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6 强化深度“校企合作”
推行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历史性的变革。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互动合作,让学生走出校园或者生产项目走进教室,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得到锻炼,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满足社会需求。
另一方面,采取专业教师 “走出学校、走进生产一线”的策略,派遣教师到企业顶岗或者到企业参观、学习、研究,参与生产操作,进一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单位的应用情况。同时,也邀请企业专家或兼职教师走进学校给广大师生做专题报告和指导学生实训。
4 结语
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复合型技术技能测绘地理信息人才培养为例,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材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大赛的辐射作用和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构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