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环境卫生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020-06-05车延丽
车 延 丽
(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北京 100028)
1 概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作为“通用语言”,在便利经贸往来、推广科学技术成果、促进科学进步、规范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9年被定为标准体系建设之年,在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首善标准、改革创新、依法治市,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1,2]。北京市环境卫生标准体系起步较早。2004年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在全国首次提出构建市政标准体系,先后经过2008年奥运专项标准体系研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及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标准化规划,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框架。本文就构建环境卫生标准体系框架进行详细论述。
2 标准体系构建总则
北京市环境卫生标准体系是依据环卫行业实际情况,按照取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目标,将所需的标准(包括现行、在编、拟订的国家、行业、北京市地方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并通过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标准统计表和编制说明来表达[3]。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不对标准明细表展开论述。
2.1 构建目的意义
本标准体系是根据环境卫生工作的实际需求,意在将环境卫生标准分类摆放,方便标准的查找使用,实现对标准的科学管理。
2.2 构建原则
目的性原则,标准体系构建目的性决定了标准体系使用者对标准体系编制的要求,是标准体系中各门类、子门类等划分的依据[4]。本标准体系作为环境卫生管理的工具,既要承接环境卫生管理的目标,又要体现标准化的目标及标准管理的目标。
系统性原则,标准体系是由该行业相关的标准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的有机整体[5]。
前瞻性原则,满足未来社会经济所决定的环境卫生行业发展的需要。
开放性原则,标准体系表是开放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更新和发展。
2.3 构建依据
环境卫生标准体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G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 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等编制要求,同时参照《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资料等编制而成。
2.4 标准收录范围
本标准体系收录环境卫生行业普遍使用的国标、行标、北京市地标和部分团体标准,包括现行、在编、修编和待编的标准。
2.5 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将环境卫生标准体系分为3个层次4个门类。2)清扫保洁门类、粪便门类、综合门类按照要素进行划分子门类,垃圾门类按照垃圾处理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子门类。3)在标准收录的范围中,适当采信团体标准。
3 北京市环境卫生标准体系框架构建
标准体系的建立应符合使用者对环境卫生行业专业分类的习惯,各子体系中所包含的要素如表1所示。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1,图2所示。标准体系编码采用5位编码,空置项编码为0,编码规则如图3所示。
表1 各门类包含要素
4 建议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标准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充分发挥标委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完善运行机制,激发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活力,为标准化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1)强化规划引导。编制环境卫生标准制修订专项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推行分级分类管理,以标准化促城市管理精细化。
2)完善标准信息化平台。建立标准统计体系,采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标准审评质量和效率, 增强标准的科学性。利用数据分析等加强标准化发展趋势分析,提高标准化科学决策水平。
3)健全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在已有的标准信息平台上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窗口,在标准文本中标明标准实施遇到问题的反馈渠道,扩宽标准实施反馈信息收集渠道,确保标准实施中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反馈。
4)激发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活力。开展团体标准的事中事后监督,激励市场主体提升标准质量和水平。培育优秀团体标准试点,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