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期社区防控工作调查分析及建议

2020-06-05莫兴邦牛新建张晓蓉金雪艳杨国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甘肃省公共卫生城乡

范 鹏 ,莫兴邦 ,路 华 ,牛新建 ,张晓蓉 ,崔 珑 ,金雪艳 ,杨国明

(1.甘肃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甘肃 兰州 730000;3.中国电信甘肃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4.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甘肃记者站,甘肃 兰州 730000;5.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6.金昌市人民医院,甘肃 金昌 737100)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前沿阵地,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第一道防线。为准确了解社区疫情防控现状及作用,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智库、甘肃省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甘肃省社会组织总会、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联合向全省社区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志愿者及广大民众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能力及满意度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20年2月29日12时公开发布问卷,截至2020年3月5日18时,累计回收问卷5 511份,有效回收率100.00%。就调查对象所在地域来看,甘肃省内占86.60%,甘肃省外占13.41%;就性别来看,男性占36.91%,女性占63.09%;就年龄来看,26岁以下占 67.16%,26~55岁占 30.60%,55岁以上占2.24%;就职业来看,在校学生占61.60%,社会工作者占8.93%,教师占6.41%,企业职员占6.08%,公务员及军人占4.99%,社区工作人员占2.79%,医护工作者占1.59%,其他职业者占7.60%;就学历来看,初中及以下占5.10%,大中专占29.40%,本科及以上占65.51%;就居住地来看,城市人口占28.83%,县城人口占28.71%,农村人口占42.46%。

1.2 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5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及居住地等;二是被调查者疫情期间的心理行为状况,包括心理感受、疫情信息来源、应对疫情的主要行为方式等;三是社区防疫工作落实情况,包括社区防疫措施、为社区居民提供的人文关怀等;四是社区疫情防控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五是民众对社区防疫及治理工作的满意度、意见及建议。

2 调研结果

2.1 疫情态势发展对民众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1.1 民众对疫情的心理感受 疫情形势向好,民心趋稳。疫情初期调查近3成民众情绪消极,此次调研显示,有94.86%的人积极乐观或较为平静,仅2.16%的人有担心、焦虑和恐慌等心理,较疫情初期大部分民众心态有所好转(见表1)。

表1 民众对疫情的心理感受

2.1.2 民众疫情信息获取渠道 新媒体是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与疫情初期相比,居民对社区发布的信息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体现了社区信息权威性越来越高(见表2)。

表2 民众疫情信息获取渠道

2.1.3 民众应对疫情的主要行为方式 随着政府各项抗疫政策的积极落实与信息的公开透明,全民行动积极抗疫。统计结果显示,除14.44%的调查对象作为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外,77.26%的民众响应政府号召居家防护,43.48%的民众参加志愿者组织协助防疫工作(见表3)。

2.2 城乡社区疫情防控能力调查

2.2.1 城乡社区防疫人员结构分布 我省城乡社区民众奉献意识较强,大多数人愿意直接或间接参与政府所倡导的防疫行动(见表4),充分说明我省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打了一场人民战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表3 民众应对疫情的主要行为方式

表4 城乡社区防疫人员结构分布

2.2.2 城乡社区防疫宣传情况 明信息、建信任、树信心,城乡社区多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做好舆情引导工作,民众感知度较高(见表5)。

表5 城乡社区防疫宣传情况

2.2.3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措施落实情况 城乡社区扎实推进各项社区内疫情防控工作,在战疫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党组织扛起重担,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疫情期间,约99%的社区采取了不同的疫情防控措施(见表6)。

表6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措施落实情况

2.2.4 城乡社区提供的帮扶服务 随着疫情的变化,居民心理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城乡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开展心理疏导援助服务,同时兼顾居民生活物资采购、特殊人群帮扶,彰显人文关怀,体现人间温暖(见表7)。

2.3 民众对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满意度及意见

调查显示,我省社区疫情防控效果较好,城乡社区居民评价较为积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说明我省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工作成效显著。

2.3.1 民众对社区防疫措施的态度 广大民众理解并支持社区采取的各项防疫措施,推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且对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评价普遍较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见表 8)。

表7 城乡社区提供的帮扶服务

表8 民众对社区防疫措施的态度

2.3.2 民众对防疫胜利的信心 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省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广大民众对于疫情防控工作充满信心(见表9),人民群众作为主体也正在彰显自己的伟大力量。

表9 民众对防疫胜利的信心

2.4 城乡社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4.1 政府对防疫人员的防护保障 政府为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人员提供了相应的防护物资并进行了精神关爱,但仍显不足(见表 10)。

表10 政府对防疫人员的防护保障

2.4.2 城乡社区防疫工作面临的困难 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人手不足和防疫物资缺乏(见表11)。

2.4.3 城乡社区防疫人员的工作时间 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人员工作时间普遍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存在疲劳工作现象(见表12)。

2.4.4 城乡社区防疫工作的诉求和期望 广大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人员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守岗位,日夜值守,英勇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对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各项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的政策措施亟待落实(见表13)。

表11 城乡社区防疫工作面临的困难

表12 城乡社区防疫人员的工作时间

表13 城乡社区防疫工作诉求和期望

2.4.5 其他 目前,基层城乡社区防疫工作中还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防疫手段单一、志愿者动员困难、居民情绪疏导方法缺乏以及对特殊群体关怀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3 建议

3.1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为社区赋权赋能,构建党建引领的城乡社区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应急防疫机制

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依法修订《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的职责任务,依法授权,切实提升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组建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全省社区应急管理指挥中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资源调度及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不定期巡查社区安全风险,组织应急演练,及时堵塞安全漏洞;依法赋予社区突发事件防疫场所征用、管理及补偿权限,推动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防疫,保障人力;加强应急知识与技能培训;完善社区应急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防疫宣传、巡检、消毒等专门小组,织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疫防线;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网络,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做好信息收集上报与宣传引导工作;树立“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也是发展,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损失就是增长”的理念,坚持常态防疫与非常态应急相结合,将城乡社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作为政府部门的一项长期工作。

3.2 设立甘肃省城乡社区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指挥体系,鼓励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青年志愿者队伍发挥了较大作用,这一方面说明“90后”和“00后”群体整体素质较高,有较强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社会奉献精神;但另一方面也看出一般性志愿服务资源调度存在散、乱、慢问题,不能满足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需要。建议在团省委设立甘肃省城乡社区防疫青年志愿者指挥中心,整合公安、交通、应急、减灾、物资、卫生、疾控等已有的指挥中心,组建联合体,服务于社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城乡社区设立志愿者服务站,鼓励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宣传、应急救援、患者救助、心理援助等工作,提升社会力量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3.3 打造智慧社区标杆,以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型技术驱动社区治理转型

本次疫情防控实行社区封闭式管理,通过传统人工方式进行排查及信息采集,开展防疫宣传及消杀工作,这些都给城乡社区管理与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疫情的发展,国家主管部门对社区网格化治理、综合智能信息化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精准、周密、高效地开展城乡社区工作成为疫情防控及今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中之重,同时也为通信运营商承担社会责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国电信甘肃公司为此加大投入,积极响应,成立专门的运营机构,搭建智慧社区能力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发挥信息通信产业与大数据分析的优势。一是提供面向公安和综治侧的安全管理,涵盖人员与车辆进出管理,人脸识别、视频监控及热成像等公共安全管控,有效加大社区层面的防疫力度;二是提供面向街道居委会以及物业侧的社区管理,主要对城乡社区基础设施进行监控,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及智能化升级;三是提供面向物业和居民侧的便民服务,由城乡社区管理向便民服务延伸,通过物业报修、社区物流、社区医疗等,为居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利用科技手段协助政府使城乡社区的职能从管理转型为服务。

3.4 利用多元化优势,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志愿者为专业支撑的“三社联动”治理体系

完善多元化社区治理结构,大力鼓励社会组织承担社区治理责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推动形成共驻共建、共同参与的城乡社区治理结构。此次疫情防控中,甘肃省内驻扎在社区的社会组织,尤其是在以“三社联动”为试点项目的社区街道,社工积极主动深入社区、开展服务,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面对社区高强度的防控工作,社会组织发挥优势,社工带动志愿者有效补充了社区的力量。甘肃省目前有近30 000家社会组织,分布在各行各业,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作用。建议以甘肃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甘肃省社会组织总会为依托,建立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通过彩票公益金,以项目为依托,完善城乡社区心理健康、医养结合等服务体系,开展城乡社区关心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残疾人、智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和陪伴活动,在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过程中,协调、调度省内外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5 关心关爱城乡社区工作人员,保障生命安全,助推全民健心行动

落实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中的八项措施,关注城乡社区工作者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关心关爱社工家属。保障社工权益是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社区治理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建议为非心理学专业的城乡社区工作者提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自我关爱能力,掌握心理咨询技巧,为自己、为家人、为城乡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关爱,实现自助助人,维护社区和谐,在日常社区治理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继续推进“阳光甘肃·全民健心”系统工程行动,保障生命安全,建立民众人文关怀、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组织或企业,在我省城乡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协同作用。

猜你喜欢

甘肃省公共卫生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席晓辉作品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