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障抗疫看中国制造的韧性
2020-06-05纺织云
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防护用品供不应求。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发文,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添生产线(设备)迅速扩大产能等,多措并举扩大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供应,实施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政府兜底采购收储。
全国范围内已有逾3000家公司经营范围新增了防控疫情物资。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
为缓解市场口罩供应紧张局面,除了原口罩生产企业加速生产保供应外,不少汽车、石化、服装、地产等行业企业有的调整生产计划,有的改造、增设生产线,纷纷转产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紧缺抗疫物资的生产。
1. 纺织服装企业
服装行业已有多家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改造增设生产线,转产口罩和防护服,包括红豆、三枪、鄂尔多斯、利郎、水星家纺等。
1月26日,上海三枪明确生产防护服工作,并召集供应链中上海当地工人返厂工作。2月5日,三枪成功将第一批符合规格的 5000件防护服交往前线。2月26日,三枪浦东仓库内改建成的两条“非医用类、一次性普通口罩”生产线24小时满负荷运转,产能达到每天10万只。3月5日引进了50条口罩生产线,口罩日产量可达五百万只。
2月3日,红豆股份增加了经营范围,新增的经营范围包括第一类医疗器械和第二类医疗器械的生产。预计量产后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产能约为每月6万件,涉及的销售收入约为每月1200万元。
2月3日下午,上海水星家纺原本停工的车间重新开工。不到48小时,水星家纺将10条被套生产线改为防护服生产线,30多位工人掌握工艺后,当天就产出1000件符合标准的非医用防护服。经测算,日均生产量最高达到2000件。
2月26日,广州上市企业、定位高端时尚运动服饰的比音勒芬组织五家生产企业开展应急物资生产,预计投产后生产口罩(非医用)不低于200万个,公司口罩每日产能10万只,医用防护服每月产能1万套。
2月27日,山东烟台舒朗集团从生产女装转产防护服,包括民用防护服、医用防护服。医用级防护服每日产能可达到5000件,民用级防护服日产20000件。舒朗还调整防护服的结构,减少面料剪裁和胶条使用,原来一件防护服需要10米的胶条,减少到了6.3米。
3月3日,七匹狼调动上下游产业资源,采购口罩机流水生产设备及原辅材料300万片,民用口罩自动化生产线就正式投产,预计民用一次性口罩的最高日产量可达到10万只。
4月8日,山东如悦公司已建成了年产1000万平方米的“纳纤膜”生产线,预计近年内可以形成5000万平方米的年产能。其联合青岛大学成功研发出的“纳纤膜”新材料,目前已经通过了国家权威检测,防护效果达到或高于国家医用外科口罩过滤材料标准。
2. 汽车行业
车企转产口罩具备很大优势,一是生产口罩的主要原材料熔喷无纺布,恰好是汽车上的隔音面料;二是汽车的喷涂和烘干车间,堪比专业生产医疗器械的无尘车间。所以,车企对生产线进行专业改造后即可快速启动生产。
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转产口罩生产,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以支持一线疫情防控,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可达170万只以上。
2月6日,广汽集团领导赴东莞口罩生产设备制造商快裕达调研,了解口罩生产设备的制造、组装和调试技术,研究新建口罩生产线的技术可行性。2月11日,广汽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已开始进行安装和调试,计划自制30~50台,2月底完成安装调试30台口罩生产设备。
2月8日,比亚迪宣布其生产的口罩和消毒液。2月7日,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工业防护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月底,比亚迪的口罩产能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4月初的口罩日产能已经超过1000万/天。4月12日宣布与软银合作,5月开始向日本市场每月供应3亿口罩。
2月9日,陕汽控股宣布完成了生产护目镜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成功装配护目镜样品,达到了防疫使用要求,日装配产能3000只以上。
3. 化工行业
从中国石化原料到口罩成品,主要有四个环节:一是聚丙烯原料,二是熔喷料,三是熔喷布,四是口罩生产。
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紧急转产口罩、防护服等医用防护品原料聚丙烯S2040高熔指纺丝料。3月4日,实现聚丙烯产品牌号由S1003一次性成功转产S2040。3月10日,已累计生产S2040产品6030余吨,每吨可制成一次性外科口罩约90~100万个或N95医护口罩20~25万个。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等纷纷转产口罩原材料。中国石化投资2亿元,快马加鞭建设10条熔喷布生产线。其中燕山石化启动建设2条,设计熔喷布产能6吨/天;仪征化纤公司启动建设8条,设计熔喷布产能12吨/天。10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可日产1800万片医用平面口罩,或日产360万片N95口罩。
中石油,同样作为聚丙烯原料的主要供应商,也开始全力进入下游市场,下属4家企业已建成6条医用口罩生产线,进入3月将再建21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中石油日产口罩可达150万片。
美联新材公司控股子公司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拟在已有次氯酸钠产品的基础上做产业链的延伸,生产和销售84消毒液。
4. 其他行业
富士康集团旗下工业富联在集团龙华园区首次导入口罩生产线,于2月5日顺利实现试产。
2月9日晚间,中顺洁柔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顺洁柔(云浮)纸业有限公司拟开展生产、销售医用口罩业务。云浮中顺本次共采购了5条医用口罩生产线,生产能力约为35万片/日,2月底形成产能,投产后,将视需求继续增加生产线以扩大产能至200万片/日左右。
2月10日,格力地产子公司珠海高格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珠海市徽创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医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丰炎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珠海高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主要生产口罩等医用物资。
青松股份公司控股子公司诺斯贝尔采购了医用口罩生产设备5台,每台设备的医用口罩生产能力为每日4万只。
爹地宝贝在大年初四便确定了转产及新增口罩生产线的方案,随后着手新增产线设备、协调材料,同时抽调了纸尿裤一半生产人力投入口罩生产,医用外科口罩日产70万片,陆续投产N95口罩、民用口罩等,规划实现350万片日产能。
5. 结语
各家企业在应对紧急转产这样的事件之时相对从容,均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拥有庞大生产线的车企生产需求最大的口罩,拥有百年香水调配秘方的奢侈品牌生产洗手液和消毒液,具备强大科研能力和空气设备研发经验的科技企业则生产较为精密的呼吸机,这都与这些企业在平日里的技术积累密切相关。 服装企业在这场战役中,转产口罩和防护服虽是响应国家号召,并非为盈利考虑,对于服装纺织企业而言,转产对提振整体业绩作用有限。但是长期看来,随着公众安全意识提高,口罩等防疫物资需求增多,转产也是适应市场的表现。(纺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