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髂骨取骨术后继发髂前下棘骨折一例

2020-06-05杨山刘永海冯彦斌吕文波高文山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髂骨对位髋部

杨山 刘永海 冯彦斌 吕文波 高文山

病人,男性,29岁。扭伤致左髋部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5小时于2019年7月5日入院。X线检查提示左髂骨取骨术后改变,不能排除新发骨折可能(图1)。CT检查提示左侧髂骨部分缺如(图2)。查体可见左侧髂脊可见一长约30 cm手术瘢痕切口,左髋部稍肿胀,局部压、叩痛明显,左髋部因疼痛活动受限,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病人入院前2个月曾因牙源性纤维瘤行髂骨植骨口腔植骨术。诊断:(1)左髂前下棘骨折;(2)牙源性纤维瘤植骨术后。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过程: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侧髂前下棘原切口长约5 cm,逐层暴露显露骨折断端,见髂前下棘撕脱骨折,骨折块表面附着肌腱并向远端移位,直视下用2根克氏针固定,钻孔后分别选用2枚3.0 mm空芯拉力螺钉固定骨折块。术中C臂机透视见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图3)。冲洗后逐层缝合至皮肤,无菌敷料包扎,手术顺利。术后X线检查提示左髂骨骨折术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图4)。病人伤口愈合良好后出院。嘱术后定期复查,指导功能锻炼。

讨论髂骨取骨术后继发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多见,Dimitriou等[1]关于取髂骨术后并发症文献系统性回顾分析,共有6440例病人纳入研究,仅有13例发生了骨折,发生率为0.2%。但一旦发生对病人影响较大,稳定骨折者可行保守治疗,严重者影响骨盆稳定性和(或)下肢活动,需手术治疗。Stancak等[2]对38例髂前上、下棘骨折的病人进行保守及手术治疗方案的比较,认为在基于对骨折移位评估及病人运动要求的基础上,尤其是髂前下棘骨折,手术治疗的优势较为明显。

髂前下棘作为股直肌起点之一,在术中对该部分骚扰过多的话容易造成局部的应力集中,该病例为青壮年男性,肌肉力量较强,X线可见髂骨取骨部分较大,距离髂前下棘上方较近约为1 cm(图1、2),且取髂骨术后时间较短,在运动中股直肌猛烈收缩,导致髂前下棘部分撕脱。考虑到该病人骨折移位明显,且较为年轻,对运动要求高,遂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1术前X线检查,左侧髂骨髂骨术后改变,左侧髂前下棘骨折可能图2术前CT三维重建,左侧髂骨部分缺如,左侧髂前下棘撕脱性骨折图3术中C臂机透视,髂前下棘处2枚空芯钉固定良好,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图4术后X线检查,左侧髂骨部分缺如,左侧髂前下棘内固定改变,骨折对位线良好

为防止髂骨取骨术后骨折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取髂骨的位置应遵循解剖学及生物力学,并介绍了手术经验。Zermatten等[3]认为取髂骨定位截骨点的位置应在髂前上棘上方至少3 cm;Missiuna等[4]认为,距髂前上棘后3 cm做切口,可减少神经损伤;还有部分学者介绍了更新的取髂骨技术,以此来减少术后并发症, 如范伟杰等[5]研制的洛阳铲取骨器取骨技术,Landes等[6]介绍了超声刀取髂骨技术,Kane等[7]介绍了用环锯在髂骨内外板之间取松质骨技术等。

虽然髂骨取骨术后继发髂前下棘骨折并不常见,但亦应引起重视。在术前应遵循解剖学,对髂骨形态、取骨位置进行评估,术中在条件允许下可选用较为微创的取骨方式,或行其他自体骨取骨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术后对病人进行充分告知,避免剧烈活动造成髂骨局部应力过大,从而引发骨折。一旦并发髂前下棘骨折,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髂骨对位髋部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双针双导管经皮骨成形术治疗髂骨翼病变1 例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严格对位与自由对位的概念内涵辨析
女性慢性腰痛 谨防致密性髂骨炎
门式轮胎起重机取电小车对位系统的研究
舞蹈:从诗歌中的舞蹈成像到舞蹈符号的多重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