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识字单元教学建议

2020-06-04唐静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部编版

唐静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学段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部编版语文教材低年级学段识字单元编排特点包括,重视诵读,将识字与诵读结合起来;有意识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紧扣语文要素,与生活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借助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科学施教,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姓氏歌》  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 识字单元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32

按照新《课标》的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体现语文课程基本特点、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部编版语文教材一经问世,即受到了瞩目,成为全国多地中小学语文的通用教材,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解读部编版语文教材时,我们必须把握编者的设计意圖,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学段(1—2年级)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解读部编版语文教材低年级学段识字单元的编排特点,能够有效把握编者的设计意图,从而有利于教师精准地制定教学目标,进行科学施教,提高课堂效率。

一、部编版一年级教材识字单元编排的基本情况

从编写体例来看,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主要包括识字和课文单元。其中上下册都有两个集中识字单元,随着年级的提升,识字单元逐渐减少。

从识字要求上看,在一年级上学期要掌握36个常用偏旁,了解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一定识字基础,一年级下学期与上学期相比,要求多认识100个生字,多写100个生字,识字数量增多,识字难度加大。

在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第一单元就编排了集

中识字单元。主要包括《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4篇识字课,内容丰富、识字形式多样。这些课文中往往渗透着汉字文化,体现着识字规律。因此,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兴趣,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偏旁部首,借助一定的识字方法,培养其自主识字能力,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汉字之美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教材采用双线结构,围绕人文主题组织教学单元,语文要素渗透在各单元课文、课后习题与语文园地中。语文要素构成的隐性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则进一步凸显了部编版教材的学科性,增强了教材编排的科学性。课后习题的设置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检测语文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运用文本和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部编版一年级教材识字单元的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下面笔者以《姓氏歌》为例,谈一谈部编版一年级教材识字单元的编排特点,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解读教材,并落实到实践中。

1.重视诵读,识字与诵读相结合

《姓氏歌》是根据古代蒙学读物《百家姓》改编成的课文,它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既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又能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语言节奏中充分体会汉字的音韵美。课文寓趣味性与文化性于一体,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开动脑筋,在读读、想想、猜猜的过程中主动识字。

小学低年级学段对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作为一篇由古代蒙学教材改编而来的儿歌,《姓氏歌》读来具有音韵调谐、朗朗上口的特点。根据课后第一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可见教材非常重视识字与诵读的结合,在识字中诵读,在诵读中识字。教材根据识字规律,引导学生在诵读中随文识字正音,鼓励借助姓氏进行识字,在诵读中体会韵语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个人读、领读、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从整体上结合音、形、义识记字形,掌握生字。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文本特点,采用生生问答、师生问答、男女生问答等互动方式来诵读课文,通过问答巩固所学生字,了解几种常见姓氏。

总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诵读,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从而加强语言积累,增加识字量,强化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结合课文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加强理解

新《课标》中提到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集中识字单元往往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如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天地人》,渗透了古代哲学与世界观,《金木水火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道家文化,《姓氏歌》则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因此,进行集中识字单元的教学时,我们就不能只局限于教认几个生字,更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培养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所以,在《姓氏歌》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注重集中识字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姓氏文化,包括姓氏的起源,单姓、复姓,中国姓氏的多样性等,使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发现姓氏文化的精髓。

3.紧扣语文要素,与生活紧密结合,提升语言能力

新《课标》提到“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姓氏歌》的编排,在“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下,遵循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要求认识的生字,都是生活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常用字。本课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与姓氏相关的生字,教学内容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

课文的第一小节介绍姓氏主要采用了分解部件和偏旁称说两种方法。课后第二题“照样子做问答游戏”,除了分解部件方法,还提到了以组词来介绍姓氏的方法。旁边的“泡泡里”提示“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这个题目实际是要求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这样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够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识字单元时,不仅要借助生活中的常见字,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要鼓励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识字方法和偏旁来识记生字,不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4.借助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育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力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这一课题目中的“姓”字时,有这样一段解释:姓,会意字。从女(像一位女子),从生(像植物初生),合起来表示女人所生。姓的产生和母系氏族社会有关。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明白这个字的含义,进而更好地学习带有女字旁的字,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来认识这个字,学生们观察得很仔细,学习得很认真。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我给学生播放了《百家姓》的儿歌视频,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借助PPT、视频、动画、音频、图片、线上资源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识字单元时,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识字,同样要重视诵读、加强语言积累。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要素的落实,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加以理解和传承。教师还要结合语文教学参考书,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手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猜你喜欢

小学一年级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之研究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论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