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赫哲族鱼皮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2020-06-04高恒一
高恒一
摘要:赫哲族鱼皮民间艺术独特的艺术元素为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可供利用的资源。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除了教授学科知识外,还需重视学生德、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发展。美术有利于学生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兴趣,但当前的小学美术课程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开拓相对较少,所利用的艺术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地域特色资源,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将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美育功能渗透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赫哲族 鱼皮民间艺术 小学美术 美育功能
我国于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美育的教育做了一定程度的要求,该纲要提出,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审美的认识,提高审美素养、观念和能力;同时希望各类学校能够提高认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美育教育活动。我国的东北地区,多民族互相交融,满、蒙、朝鲜、赫哲等各民族积累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特别是赫哲族,其独特的鱼皮艺术更是值得我们挖掘和继承的宝贵财富。我们身处在便利的地域环境下,同时又处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将民间艺术很好地融入传统课堂,以此增强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的提升与喜爱,真正让素质教育面向学生,把学生个性成长放到重要位置,从小学阶段树立一定的审美眼光,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长远的影响。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定位
美育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美育概念最早由德国思想家席勒提出。在中国,最早提出“美育”教育并建立教育体系的是蔡元培。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倡导“美育救国”,他把美育的主要功能定性为塑造人格灵魂的教育,认为通过美育,可以提升人们情趣与修养,实现人生更大意义的价值,为中国美育教育开创先河。
蔡元培先生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是他作为学者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困境的思考,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基督教思想冲击下的时代回应与探索,不管是席勒还是蔡元培所面对的时代问题在今天都没有完全消失,反而随着现代化、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日益突出。当今时代,大众娱乐泛化的倾向日益明显,人们的思想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缺乏理性的判断与思考,缺乏无功利的情感教育,这不利于青少年完全人格的建立,因而在今天,更需要强调美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则是强调了美育与美术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对小学美术教育来说,小学阶段是青少年认识世界、形成审美观念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会对学生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在此阶段重视美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赫哲族的鱼皮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一)赫哲族的鱼皮文化的历史渊源
赫哲族是当今世界唯一拥有用鱼皮制衣及鱼皮制作工艺品的独特民族,因此被人们称为“鱼皮部落”。赫哲族是我国北方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省,少数人散居在其他地区。由于他们生活的地方属于中温带和接近寒温带的地区,自然条件的不便捷使得无法种植用于纺织的农作物,但其居住地江河流过,湖泊交错,同时地处我国“北大仓”地区,土壤沃腴,平坦广阔,完达山脉广布针阔混交林,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于是勤劳勇敢的赫哲族人便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特的鱼皮文化艺术。在一些传说中,他们把赫哲人看作鱼的后代,鱼神就是赫哲族所信仰的神祇。赫哲人用北方的冷水鱼鱼皮通过特殊工序加工,拼接鱼皮制衣,从而取代传统的棉麻制衣。如今,在我国黑龙江省居住的赫哲人仍以渔业为主,他们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发挥地域优势,男女老少们依旧吃鱼、捕鱼,用鱼皮建造住所,制作衣物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二)赫哲族的鱼皮衣
赫哲族的鱼皮文化有着浓厚的东北地区地域特色, 尤以鱼皮服饰最具民族特质。鱼皮衣裤是赫哲族早年的服饰,当地人称“乌提库”,多为长衣。鱼皮衣的制作过程复杂烦琐,一般要经过鱼皮自然阴干、摘除鱼鳞、鞣制、打磨缝制工具、艺术性拼缝等几大步骤;使用的例如木槌床、木槌、木锯齿等不常见的制作工具,但善于捕鱼的赫哲族人们还是将这制作鱼皮衣的手艺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
赫哲族鱼皮衣形式多样,一般分为生活鱼皮服饰和萨满鱼皮服饰两种。鱼皮衣多为长衣服,其上衣只有领窝,下身肥大,呈扇面状;在衣服的包边处都绣有云纹花边,在衣服的衣襟、袖口、腰部通常也会绣有卷云、浪花纹样或装饰刺绣图案或佩戴配饰,衣服的背面也有左右对称的云纹图案,装饰图案疏密得当、意蕴十足。萨满鱼皮服饰有神裤、神裙、神帽、神鞋等,服饰上绣有复杂的有关宗教祭祀的图腾纹样,包含了赫哲族先民对自然、对图腾的崇拜。他们把信仰与审美结合,完美地体现在衣物上,每个萨满都有自己装饰衣物的风格,根据个人习惯搭配自身衣物,展現不一样的艺术效果,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艺术宝库添加了宝贵财富。
(三)赫哲族的鱼皮画
除了鱼皮衣之外,鱼皮画同样也是其独特的民族艺术。早期的鱼皮画采用野生的纯天然鱼皮,鱼皮具有天然特有的纹路,对鱼皮进行裁剪、拼接、粘贴和镂刻,形成各种图案。鱼皮花纹的自然美丰富多彩,姿态万千,传统的鱼皮画题材多样,包含了赫哲人民对于宗教的信仰,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每一张鱼皮画,都承载了赫哲族人审美的群体意识。
在制作鱼皮画之前,对于原材料——鱼皮的处理要经过多种程序才能达到要求。传统的鱼皮画分为粘贴和镂刻两种。第一种粘贴法制作过程比较易于操作:首先勾勒画稿,选择合适的鱼皮进行剪切,接着粘贴在底稿上,这便是完整的制作工序。一般的制作题材是符合当地生活的事物或者动物、人物等。鱼皮镂刻则更是对鱼皮原料有着一定的要求,根据作画的图形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鱼皮,在鱼皮的反面进行勾画,这种作画手法通常试用于图案较为简单的图形。
赫哲鱼皮文化已经跨越千年,鱼皮服饰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向我们展现了曾经的赫哲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生活的艰辛不易,他们战胜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勤劳奋斗的拼搏精神。
(四)赫哲族的鱼皮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赫哲族的鱼皮艺术不仅包括鱼皮衣、鱼皮画,其更深层次的是文化价值。赫哲鱼皮文化其独特的材料,反映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的一种表现。
鱼皮衣、鱼皮画的制作过程非常的机械繁杂,细节较多,对于原材料的要求较高,倘若照搬照抄于美术课堂中,则会使教学过程过于刻板无趣,对于教师的考验较大,同时也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若对赫哲族民族工艺品加以合理改造创新,结合现代艺术的一些新方法,把鱼皮画的裁切、拼贴手法融入艺术剪纸课堂中,用剪纸代替鱼皮,既避免了对鱼皮原材料的找寻,又简化了鱼皮画制作烦琐困难的程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拼贴赫哲民族特色图腾图案,大胆尝试并亲身体验民族手工艺品的制作,与之同时进行对赫哲族艺术文化的深度注入,对于鱼皮艺术的分析解释,比如特色的图腾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意义,分析不同的图腾所代表的不同含义、用途以及不同的装饰法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赫哲族鱼皮艺术的来历、内涵,让学生深刻感悟艺术价值,加强学生对鱼皮艺术的认知,之后可以展示一些完成的鱼皮画,对鱼皮画的造型进行分析,在学生深刻感悟鱼皮画的纹饰和造型之后,引导学生想象构思造型,设计出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学生们通过将赫哲族鱼皮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将剪纸制作成供人观赏或使用的成品,让学生体味制作的喜悦,从而体会日常生活中的美。
这一行为,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设计,发挥想象空间,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物体造型的感受能力,不同颜色剪纸在画作上的拼接搭配,也使得学生对于色彩原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工艺品,体会艺术作品创造过程中带来的喜悦,通过实践,实现怎样利用传统赫哲族美术技艺引导学生从思考到动手来完成全过程,这种课堂形式能帮助我们在继承赫哲民间美术的同时再创造新的、 有自己想法的作品,形成学习赫哲族艺术、实践民族艺术于课堂,使民族艺术、美育、美术课堂相结合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赫哲族民间艺术依靠它的形式美、层次美,让人们在情感上对它的艺术价值产生认同,每一件艺术作品都饱含了一个民族对美的认识,对宗教信仰的崇拜,赫哲族人用自己朴实、勤劳的双手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世界以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民间艺术与社会时代脱轨,加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过渡捕捞,使得制作鱼皮衣的原材料也逐渐匮乏,不成熟的文化产业链让行业收入较低,导致年轻人缺乏从业兴趣,传承相对困难。因此,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就显得越发重要,这就要求各个部门统筹合作,共同应对传承与保护的问题,例如,政府可以依托旅游业、互联网电商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媒体则需要提高审美趣味,形成多渠道、多手段保护传承民间艺术形式,进而在教育方面对于美育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多。想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不断渗透美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自身出发,认识了解传统民间艺术,打造一个充满氛围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学生產生兴趣。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在对小学美术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植入有关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相关内容,让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认识、掌握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吸收它的营养,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审美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熠.探究赫哲族鱼皮艺术发展新路[J].大舞台,2011(03):146147.
[2]王海. 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C].中国民族文博(第五辑),2013:453460.
[3]徐凤琼.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2019:443445.
责任编辑: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