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诗词中采一束皎洁的月光

2020-06-04夏名胜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7期
关键词:李白意象古诗词

夏名胜

摘要:月亮是华夏诗人最钟爱的主题,读懂古诗词中的月亮,能更好地体会中国古诗词的美妙。

关键词:古诗词 月亮 李白 意象

月亮高高悬挂在中国诗坛的上空,照耀古今,从《诗经》的“月出皎兮”,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入选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本),再到毛泽东的“长空雁叫霜晨月”,月亮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诗人最珍爱的主题。可以说每一位中国诗人都写过月亮,华夏最美的诗词是月亮的诗词,如《春江花月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月亮的意象融入诗词,便顿觉诗意无限悠长、气象万千,一如 “八千里路云和月” “暗香浮动月黄昏”。

学生在学习有关月的诗词时,如果不能理解月亮的意思,就不能更好地了解诗词中的美妙。

一、自然的月亮与我们的情怀

月亮在我们心中有千万般的美好。月亮皎洁、明亮,有君子情怀;月亮美丽、宁静,有淑女之态;月亮孤傲、清冷,有隐士之风。

(一)春江花月与平湖秋月

春去秋来,我们的情怀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换,不同季节的月亮在我们的心头闪耀着不同的月光。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和风拂面,花香盈袖,月色温润,分外撩人,让人柔肠百转,升起无限的相思。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秋风萧瑟,木叶尽落,月光清冷,孤月凄清,让人倍感孤寂落寞,无限伤感,感慨世事苍凉,思念家乡,怀念亲友。

(二)皓月当空与晓风残月

月亮有盈虚变化,初月、满月、残月正契合着我们的心绪。

白居易的《暮江吟》(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一弯新月甚是可爱。“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相见欢》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诗人李煜在写这首诗时,已经失去自由。独自一人,面对残月,诗人无限的忧愁,又有谁能知道呢?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作者孤独一人,看着残月,内心又是多么寂寞。“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一轮明月,皎洁明亮,令人悠然神往。

(三)明月照天山和月满西楼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月亮。“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在苍茫的塞外,月亮苍凉雄浑。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昌龄《出塞》中的月亮也是如此。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小桥流水的江南,月亮变得清丽温婉。

(四)“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月亮跨越时空,照耀古今,连接千山万水。

二、从李白的月亮认识中国诗词中的月亮

诗坛三分明月光,二分明月属李白。如果没有李白,中国的诗坛将失去一半的光芒;如果没有月亮,李白的诗歌就不会如此灿烂。

李白五岁左右时迁至蜀中,也就是现在的四川江油市,李白出蜀前都是在这里生活。据传李白父亲是个商人,家境富裕,李白从小就接受较好的教育。李白25岁离开家乡,从此再没有回到故土。夜阑人静之时,李白孤身栖居他乡,没有亲人,没有伙伴,唯有天上的月亮是儿时的相识,月亮也就成了李白最亲近的伙伴。在李白一生中,他一共创作了1000多首诗,其中有300多首诗写到了月亮,故他又称“月亮诗人”。

(一)李白心中的三重月亮

李白的三篇写月亮的名篇《古朗月行》《把酒问月》《月下独酌》,道出了李白识月、问月、邀月三重境界,也让我们知道了李白心中的三重月亮:自然的月亮,人格的月亮,视作知己的月亮。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这首诗选编在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书中。这首诗唤起了我对于童年的美好回忆。那时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放学后经常和伙伴们玩各种游戏,如老鹰捉小鸡、斗鸡、弹玻璃球、捉迷藏、滚铁环、抽陀螺、钻草堆等。童年的我们并不知道月亮是什么,夜晚仰望星空时,听到最多的就是嫦娥奔月、天狗食月等传说,月亮在我们心中无比神秘。古人和现在的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喜欢望月。李白很小的时候,知识还没有那么渊博,他也不知道月亮是什么,便从形状、颜色、光泽方面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可见其想象力之丰富。在教学此诗时,笔者曾问学生圆圆的月亮还像什么,一年级的学生答道:像月饼,像汤圆,像圆盘,像轮胎,像足球,像铜镜……孩子们的回答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他们此时和年幼的李白多么像明月一样纯洁无瑕呀!

李白除了望月外还会把月亮当作人来发问。《把酒问月》中詩人仰望天空问道:天上什么时候开始有月亮呢?在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就有了吧? 月亮早上究竟去了何处?月中玉兔为什么不停地捣药呢?谁与嫦娥为邻做伴呢?这些问题我们不思考,李白思考。通过对明月的发问,诗人也表达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李白除了望月,还会邀月。我们孤独的时候可能睡觉、自娱自乐、发呆、自言自语,诗仙李白孤独的时候会怎么做呢?李白作《月下独酌》时,客居他乡,月圆之夜独自一人饮酒,甚是孤独,于是邀请明月一同饮酒欢乐。李白唱歌时,明月在他身边徘徊;李白跳舞时,月亮也伴随着他。这真是奇妙,小时候月亮在李白眼中是个物,长大了在李白心中变成了有情感的人。喝醉后就各自分散,所以李白多么希望和月亮结下深厚的友谊,忘却一切忧愁,视月亮为知己。如果说小时望月给李白带来的是无限的遐想,那么现在月亮给李白带来的是什么呢?是不离不弃、永生陪伴。李白为什么这么钟情月亮呢?这是因为他一生政治抱负不得实现,在世间受到委屈,而月亮给了他无限的慰藉和安慰。

(二)情境交融的自然月亮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李白诗中自然的月亮比比皆是,让我们欣赏到月亮的美好。

以月写境,可以以境烘托气氛。“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月亮在此烘托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李白曾在五松山(在现今的铜陵)下荀大娘家借住,大娘家十分贫穷,可依然为诗人备了一餐“雕胡饭”,诗人被深深地感动了,此时的月光更加烘托出劳动人民的淳朴。唐朝时期描写诗人在贫苦人家进餐的诗极少,这首诗也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李白。

李白孤身飘零,唯有月亮是儿时相识,月亮犹如故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是李白离开家乡蜀地,到荆门时所作,诗人带着满腔的抱负,但又对故园充满留恋。

(三)相知相托的人格月亮

月寄托着思念家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仰望天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里的月亮就是李白梦中的家园。而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书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表达了王安石的思乡之情。

月寄托着对朋友的深情: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李白和友人分开,但都能看到相同的明月,见月如见人。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也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寄托着相思:“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诗人从长安月色起兴,营造出月圆人思团圆的氛围,勾起思妇对良人的牵挂。“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亦无言。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

月寄托着身世之感慨:“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自古有之的皓月,变成由今溯古的纽带,诗人望着月亮思今忆古,表达了自己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之苦闷。

月寄托着思古之幽情:“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四)终极梦想之道格的月亮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从小便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缘,十五岁仙游,具有道教高级凭证,对仙道的情感,在唐朝也是独一无二的。李白一生都有求仙访道的影子。

月亮是中国诗人钟爱的主题,可以说没有月亮,中國诗词就不会如此美轮美奂;理解不了诗词中的月亮,就不能更好地体会诗词中的美妙。

参考文献:

[1]王志清.唐诗十佳精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李白 [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3.

[3](唐)李白.李太白集[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4]明道.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李白意象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来自林间的风
诗仙李白的归宿
猜诗词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