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2020-06-04靳思远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大众的审美需求逐渐提高,随之对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且逐渐细化和具体化,如把控节目节奏、升华节目主旨的能力;语言理解表达能力;文化素养等。本文以董卿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撒贝宁《经典咏流传》为例,对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基本素养进行分析。但目前文化传承类节目整体宣传效果不佳,再此基础上稍提出一定提升策略,希望能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素养;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但随着互联网科技等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逐渐变得浮躁,很难去沉下心来专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的研读,而且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也不高,众多传统文化如剪纸,皮影戏等都面临消失的危险。
作为时代的引领者新闻媒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的责任,而央视作为新闻媒体中的佼佼者,其所扮演的角色更是不可获缺。为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重新燃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央视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著名文化类节目,播出之后,受到了民众的大量支持与转发,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效果。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与节目主持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主持素养等分不开的。董卿、撒贝宁作为央视资深主持人之一,对于文化传承类节目的主持,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主持人所具有的厚重的文化感,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等都对大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促使受众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快乐,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因此,对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基本素养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文化传承类节目的基本内涵、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基本素养的内涵、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基本素养的提升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 文化传承类节目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文明不断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民族特性和风貌的总体表征,其内涵丰富、多元。例如思想观念、伦理道德、诗词歌赋、宗典章制度、书法艺术、戏剧、养生等都是其重要内容。文化传承类节目作为中国电视节目中的一种类型,在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其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导向,以期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文化多元,文化传承类节目的分类也有很多。如关于中国语言文字文化的节目,CCTV综合频道的《汉字五千年》、《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关于中华民族的节目CCTV综合频道的《中华民族》;关于中国历史名人的节目山东卫视的《数风流人物》;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文化的节目,CCTV-10《子午书简》;关于中国文史典籍文化的节目,CCTV-1《百家讲坛》;关于中国姓氏文化的节目湖南卫视《非常靠谱》;关于中国国学思想文化的节目,旅游卫视的《国学堂》;关于中国世界遗产文化的节目,天津卫视的《拾遗保护》;关于中国古建筑文化的节目,CCTV-10科教频道的《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建筑群》;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节目,河南卫视的《中華茶韵》;关于中国国宝文化的节目,如CCTV的《国家宝藏》、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等等。关于中国文化传承类节目分类众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目前文化传承类节目收视率较高的要属董卿主持的《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撒贝宁主持的《经典咏流传》,撒贝宁和董卿主持的文化传承类节目收视率之所以如此高,与他们的主持风格、文化素养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 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基本素养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变化,对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的职业要求也越来越细化,由于现在电视节目赋予电视节目主持人更大的发挥空间,所以对于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的临场反应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若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很难做到泰然处之。一个优秀的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除了具备基本的主持人素养之外,还需具备更多的文化领域的知识来支撑。从这点来说,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首先,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把控节目节奏,升华节目主旨。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在其播出之后,受到了观众广泛的收看及学习,起到了更好的传递中国诗词的效果,体现了该节目的主旨。该节目之所以能起到如此巨大的效果,是与董卿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将各个模块更紧密的衔接串联起来分不开关系的。节目一开始,董卿以一句诗的形式来开场,如《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一期,董卿用王安石的《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为开场白,迎合了春节这个特殊节日,吸引了观众的兴趣,之后对嘉宾进行介绍,且嘉宾进行点评,由此宣布比赛开始。各个参赛选手就位,随后请出参赛选手进行答题,嘉宾老师进行提问并点评,各个模块有序进行。董卿作为节目主持人,做到了合理把控节目的节奏,在传递中国诗词的同时,使节目又不失风趣与幽默。在观众在收看该节目时,不仅感受到了诗词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了快乐。因此说起升华了节目的主旨。
其次,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文化素养要强。良好的文化素养是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必备的素质,同时主持人的知识储备也是评判主持人是否符合该节目要求的标志。据董卿在一则采访中谈到:曾在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前坚持每晚至少读半小时书。在进行《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主持中,与嘉宾的良好互动,及时提出的幽默风趣问题等都体现了其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撒贝宁在主持《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在开场白中也多处体现其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如其在第三季第二期中的开场白:“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哪怕未涂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将古诗文与现代白话文融为一体,毫无违和感。正因为董卿和撒贝宁具有丰厚的文学知识的积淀,所以其主持的文化类节目才能收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最后,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要强。从人们咿呀学语开始,语言就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可谓对人类极其重要。主持人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人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是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嘉宾、选手、观众的语言,才能快速整理和归纳总结要点的基础上,给出合适的答复及衔接,另外主持语言需要简洁明了且内容连贯、逻辑紧密,需要让观众在短时间难内知道节目的主旨。同时,由于文化传承类节目选手、嘉宾互动较多,主持人在进行沟通互动时,不仅需要保障节目的效果,而且也要把控节目的流程和节奏,以防被嘉宾和选手带偏。在这点上董卿的《中国诗词大会》,撒贝宁在《经典咏流传》中呈现的较为完美,均体现了他们优秀的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
3. 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基本素养的提升策略
目前,文化传承类节目除了央视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撒贝宁主持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外,还有《舌尖上的中国》、《国家宝藏》等,但在社会上能够激起一定浪花的,起到传承效果的文化传承类节目较少。其效果的不佳一方面是与该节目的制作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与主持人的素养分不开关系,且后半部分占有绝大部分比重。目前,较多文化传承类节目忽视节目主持人的内在素养而直接强调节目的文化内涵、宣传效果、收视率等,主持人的内在形象与节目的定位严重不符,存在着一系列弊端。因此,文化传承类节目要想获得长远发展,需使节目主持人个人形象和节目定位相融合。
主持人往往会成为一档文化传承类节目的标志,做到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个人形象和节目定位相融合,首先需要节目主持人了解节目定位,明确节目宣传宗旨、形式风格、内容范围等。只要对该节目宗旨有所了解,才能去查找有关资料,弥补自己有关此方面漏洞。其次,事先预想节目的受众,了解他们的心理及寻求。知已知皮,百战不殆,只有了解受众的心理及需求,在节目中才能更快速的理解他們的语言风格,照顾到他们的心理及情绪,更好的宣传节目的主旨。最后,节目支持人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应对其自身进行SWOT分析,明确自己优势及不足,并针对自己的缺点及时向有关领导请教,也可通过录视频的方式进行改正等。个人形象和节目定位融合度比较高的主持人要数撒贝宁和董卿,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中,所表现出来的委婉气质,与嘉宾、选手交谈时的落落大方、亲切幽默风趣,以及他优雅大气的着装,再到她在主持节目时金句频出,每字每句都彰显着她的诗词文化智慧。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可以以董卿和撒贝宁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4.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起来的,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精神品质等产生一定影响。作为传统文化宣传及传播的载体文化传承类节目,本身就具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及可塑性。本文对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进行分析,一方面让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对自己的基本素养有了一定认知,并为其树立了榜样,另一方面使其明白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增强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的学习意愿。
参考文献:
[1]刘晓欣.电视文化节目研究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2):55-58.
[2]解芳.多元文化环境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探析[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01):27-31.
[3]刘维娅.主持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J].新闻前哨,2011(10):57-59.
作者简介:靳思远,河南许昌人,现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