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赖声川在话剧《北京人》中的导演构思

2020-06-04卢博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6期
关键词:赖声川

卢博文

【摘要】著名的台湾导演赖声川重新导演了曹禺先生的经典剧作《北京人》。在这部戏里,赖声川运用了自己独特的导演构思,重新解读与展现了一场新的《北京人》。该剧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封建大家庭—曾家的倾覆。赖声川的导演艺术特色与创作风格也在这部戏里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曹禺先生曾说《北京人》是一出喜剧,赖声川是如何发掘其喜剧内容的?他导演的《北京人》又与以往的《北京人》在导演构思上有何不同?下面,我将通过对赖声川在话剧《北京人》中的表现手法,来解析赖声川的导演构思。

【关键词】赖声川、《北京人》、导演构思

话剧《北京人》是曹禺先生所创作的众多经典剧作之一,它通过描绘封建大家庭—曾家的衰落来反映出封建制度对人的毒害,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反抗精神。可是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选择了导演这部经典作品,而赖声川更多的是擅长于编排商业喜剧,比方说:《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水中之书》等。这次赖声川选择排演《北京人》更像是他与曹禺先生的一次跨时空对话。他必须要回到那个年代,来与曹禺先生的创作构思产生共鸣,准确的把握住作品的内在含义以及表达内容。而且赖声川这次的排演也必有其独到的见解与艺术构思,让一个新的《北京人》呈现在观众面前。赖声川在新版《北京人》中会不会把自己惯用的舞台技法带入其中,这也是很令人担心的。其实人们更担心的是他不会不导演出一场形式大于内容的《北京人》,或是像孟京辉一样,解构整个剧作。其实不然,我们在观赏过之后才明白,在这版《北京人》中,赖声川这次花了很大的心血。他更多的是遵循经典,在可控的范围内利用自己的导演构思与导演技法重新诠释每一个人物與场景,在观众面前呈现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北京人》。

从内容量上来讲,《北京人》这出戏的时长应该是曹禺先生的作品中演出时长最长的剧作之一。可是赖声川并没有完全的屈服于商业,为了符合市场需求而压缩演出时长。所以他将剧本中的内容完整的展现出来,最终导致该剧拥有近四个小时的演出时长。这也可能与他之前创作话剧《如梦之梦》的经验有关系,《如梦之梦》的演出时长足足有七个小时,并且还要分为两场来进行演出。这么长的演出时间对观众来说实在是太长了,不过这也恰恰是对导演整体把控能力的检验。显然《如梦之梦》成功了,充分的证明了赖声川的导演能力。《北京人》这出戏分为三幕,分别展现了在一段时间的内封建大家庭由兴到衰的三个阶段。赖声川恰恰抓住了这一结构特点,他大胆的将三幕戏的服装、舞美、道具做成了三份,并且一模一样。但却拥有完全不一样的色调。第一幕呈现为全白色,给人奠定了一个住着三代人的曾家虽然表面看起来阔气,但已经债务缠身,随时将倾覆的局面的感觉。因为第二幕的时间为夜晚,故赖声川使用了全黑色的色调,在这黑暗之中,每一个角色都充分展现自己内心隐藏的真实想法。例如:江泰酒后大段的独白,也充分展现了他明白自己是一个没有长处的人,但却空有一肚子的抱负,最终这个蛮不讲理的江泰说着说着为自己而留下了眼泪。死守着那口漆了无数遍的棺材的曾老太爷也向愫方讲明了家中已经没有一分钱的窘境。第三幕的场景则恢复了彩色,可是这些颜色却显得格外突兀、不自然。这更像是一个封建大家庭在毁灭前的回光返照,一切都恢复了生机,却殊不知在这表面的浮华之下却是毁灭。赖声川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了《北京人》的戏剧冲击力,这也是赖声川独特的导演构思的体现。

曹禺先生最早创作的《北京人》的剧本,其实是有“北京人”这一角色的,不过在后来的版本中,曹禺先生则删去了这一角色。所以后世在舞台上的《北京人》大都没有“北京人”这一角色。曹禺先生删去这一角色的原因也是担心观众将“北京人”与北京人搞混。不过赖声川却认为“北京人”这一角色是曹禺先生的神来之笔。因为剧中无论是愫方还是曾文清都在讲要做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人,但是他们很难迈出这一步。可住在这个宅子里的原始人类—北京人,他却不受世俗、封建的约束。我们可以在他身上看到剧中几乎每一个角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赖声川在《北京人》中恢复了这一角色,不单单是赖声川具有完整的艺术构思的结果,也是对于戏剧艺术的一次伟大探索。

在观看了全剧之后,我们也可以看到赖声川对《北京人》的剧本有着更加深入的挖掘。因为赖声川对于导演喜剧更有经验,所以他在挖掘剧本台词中的笑点更为的得心应手。赖声川导演也在采访中讲过,自己并不会为了故意寻找笑点而改变曹禺先生原本的用意,或是改变一些台词原本的意思。所以他也请来了曹禺先生的女儿万方担任文学顾问,为剧本保驾护航。作为曹禺的女儿,万方也充分继承了她父亲曹禺的剧作能力,充分把握住了《北京人》的主题思想。所以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新版《北京人》不但更加的生动,也遵循了原著。而且这次赖声川的重新排演,也展现出了经典剧作《北京人》的无限活力与可能。并且赖声川并没有进行大胆的在表现形式上进行解构,因为这种解构之下很有可能远远偏离《北京人》最初的初衷,使观众甚至觉得这并不是自己曾经认识的《北京人》。所以赖声川给予这出戏的定义更像是一个许久未见,换上了新衣服的老朋友的感觉。在这种定义之下,观赏效果是极其舒适的。

同时,赖声川也对《北京人》中的人物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例如剧中的曾思懿,在以往的版本中,思懿常常展现出单面的嚣张跋扈的面目,对待每一个人都很刻薄,所以以往的演出中思懿的人物形象更多是一种贬义的描述。而赖声川对思懿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与剖析。所以这次的思懿更为的有血有肉,更像是一个女人。她在这部戏里不再是单纯的跋扈,她相对于其他角色活得似乎更加真实,因为她的虚伪都是停留在表面之上的。她的虚伪来自于她内心的不稳定,这个家庭给她带来了一种飘摇的感觉。曾家的每一个人都不务实,像是曾文清只会读书写字抽大烟,江泰每天只会空谈理想抱负。只有思懿一个人操心这些柴米油盐的小事。并且大家对她所做的事情并无感激,所以思懿才会感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的偏颇。而且这一版的思懿也会有对曾文清的撒娇,拥有属于她女人的那一面。其实在采访中赖声川也有谈到,思懿这一角色在传统的《北京人》中是穿旗袍的,不过这一版本中她却穿的是袄裙,这样就给思懿带来一种强势的气场,在舞台的行走中似乎都将她的不满翻滚出来。

在中国的戏剧史上,对于经典剧目的排演大多是呈现出了一种保守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出于对经典剧作的尊重,而另一方面也是戏剧家们对于新形式的探索精神的匮乏。近十年来,欧美戏剧市场对于经典剧目的解构与重新解读现象是极为活跃的。这往往需要戏剧导演大胆的现象力以及对于剧作内容及主题的精准把握,因为稍有不慎就会与原作产生分歧。像近年来英国国家剧院重新排演的《哈姆雷特》,就是一种对于经典的重新诠释。该剧的舞美道具并不属于剧中规定情境的十七世纪,而是采用了现代化的舞美、服装,同时也有热武器的加入。但是这些元素的加入并没有影响到戏剧的主题以及传达的思想。而且在这种解构之下的经典剧幕爆发出了新的活力,让观众重新体验到戏剧的激情与魅力。

这版央华戏剧出品的《北京人》是赖声川对于经典剧作重新的解读与诠释,这部戏集结了中国戏剧舞台上最优秀的演员,给观众展现出高质量的表演。而且赖声川并没有曲解曹禺老先生在剧中所传达的主题与思想,而是他用自己的方法将之诠释。作为戏剧工作者,更是需要这种对经典剧目的探索精神。因为艺术是永无止境的,它有着无数的机会与可能,等待着我们的发掘。

参考文献:

[1]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

[2]谭霈生.戏剧鉴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猜你喜欢

赖声川
浅析赖声川在《暗恋桃花源》有关行动的解构
从《暗恋桃花源》看赖声川的话剧表现艺术
浅析话剧《如梦之梦》的现代性特征
赖声川《曾经如是》的舞台艺术
论《暗恋桃花源》中关于文化身份的追寻
赖声川首部网剧《王子富愁记》登陆优酷
“远离纸张立于舞台”
论契诃夫对赖声川戏剧创作的影响
一张会行走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