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6-04马友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疫病防控野生动物保护

马友福

摘要    本文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基于野生动物保护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体系研究,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动物疫病防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野生动物保护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疫病防控;问题;对策

从非洲猪流感疫情、禽流感疫情到最近的新型肺炎疫情,不难发现野生动物保护、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之间的密切联系。坚决落实野生动物保护、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考验动物检疫工作系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指示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验动物检疫工作的指路石。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多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汲取秦岭教训,坚决遏制非法猎杀野生动物,像对待人类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习近平指出,“中国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工作,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及象牙非法贸易,中国会继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自2018年起,中国全面禁止象牙贸易,停止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加强执法监督,杜绝非法收藏。这一举措为世界推动大象保护做出了表率,非洲32国领导人点赞中国。英国外交大臣也称赞中国做出了了不起的决定,体现了一种新的全球共识。

本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阐述,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对策。

1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

1.1    资源丰富,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其中有178种哺乳动物受到威胁,占全国哺乳动物物种总数的26.4%,高于21.8%这一世界平均水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习近平看来,“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大自然亿万年间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十二五”期间,中国以一国之力共完成造林3 000万hm2,森林抚育4 000万hm2,分别较“十一五”期间增长18%和29%。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6%,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前所未有的投资和努力,使得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全国共有2 729个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14.8%。90.5%的陆地生态系统和85%的野生动物物种得到保护。

1.2    中国当前主要通过7个部门法实现野生动物保护

具体而言,《环境保护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建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了一系列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包括野生动物财产制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录制度、野生动物记录制度、野生动物圈养许可证制度、野生动物狩猎禁令和许可证制度、野生动物或野生动物产品的规范转让和贸易制度、野生动物或野生动物产品的规范使用制度以及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制度;《草原法》要求在珍稀濒危地区建立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的重要草原和草原自然保护区;《森林法》强调在林区不狩猎国家保护名单上的野生动物;《渔业法》采取措施保护野生鱼类;《出入境检疫法》旨在通过检疫管理和疫情控制来保护野生动物;《动物防疫法》旨在通过检疫保护野生动物,并进行流行病管理和控制。

2    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立法不足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条第2款规定了要保护珍贵野生动物,这是我国其他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产生的基础。1988年制定、2004年和2018年数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立法,也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律,其内容十分丰富,对立法目的、保护对象、国家管理方针、管理体制、法律责任都有涵盖,并且规定了资源产权制度、生境保护制度、分层次分级别保护重点野生动物的制度、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补偿制度、行政许可制度和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制度等。另外,《刑法》中也有针对动物走私罪等犯罪的处罚规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8年获得通过,虽然2018年就修订过,但受保护野生动物的名单至今已有30年未更新。

这些法律并没有从源头上完全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在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执法检查工作过程中不难发现,当前缺少完全取締野生动物交易的上位法。我国法律并没有对野生动物做出明确清楚的定义,只是概括性地规定了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范围。换言之,当前定义的野生动物,比执法检查工作中遇到的野生动物要狭窄甚多。与此同时,现行法律成文较早,其立法观念亟待调整,其立法理念中并没有及时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现行体系下,国家实际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这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第17条和《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第26条中有所体现,但是这实际为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打开了方便之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野生动物保护并没有关注到野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这方面的立法空白亟待重视解决。

2.2    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6 347种,占全球脊椎动物种类总数14%”。财政部每年对野生生物保护和森林管理的直接投入仅为9 190万元,平均下来,对于341种野生生物来说,每种生物的保护经费大概27万元。就非国家自然保护区而言,缺乏集中有效的经费保障渠道,基本没有中央或省级财政专项资助,资金严重短缺损害了野生动物的保护;在偏远和落后地区,当地财政资源非常有限,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资助更加困难。同样,在地方行政执法过程中也不难发现,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往往关系到属地的财政税源、居民就业,在执法运动中一时取缔关停容易,但是如果不从源头上以财政投入协助偏远栖息地区经济转型、协助经济发达地区取缔转型交易市场,执法后难免死灰复燃。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任务”。其中,重中之重是生态补偿机制,具体而言,这是指“在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对生态保护者或者生态保护区进行经济补偿。但是,现有生态补偿的重点是森林、草原、湿地、流域、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并不直接是野生动物保护,也不直接包括野生动物疫情监控,更不包括支持动物检验检疫、补偿取缔野生动物交易的有关安排。

目前,我国建立了覆盖1.25亿hm2森林、2.55亿hm2草原的生态补偿机制;并以矿山地质环境专项资金,建立了矿山环境生态恢复制度;通过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466个县(市、区)实现生态补偿。但这些都属于间接生态补偿,不是直接的野生动物保护补偿机制。有关中央和省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如何进一步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动物检验检疫、取缔野生动物交易亟待完善。

2.3    科研人員缺乏、宣传教育不足

通过国际比较不难发现,野生动物保护、动物检验检疫、野生动物交易执法检查往往需要专业机构。但是,地方动物保护协会是非营利性组织,动物检验检疫是地方事业单位,我国实际上缺乏专业野生动物交易执法检查机构,而资源不足、人员不足、宣传不足一直是困扰野生动物保护发展事业的一大难题。一方面,动物保护缺乏人才,尤其是有专业技能和市场化竞争力的实干人才。基层的动物保护机构不乏以兼职工作者或退休人员为主,许多成员独自进行救援工作。虽然有一些志愿者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创新活动,动物保护协会不能很好地利用资源。另一方面,社会总体对动物保护事业的重视不高。公众对动物保护协会关注度与参与度不高,捐款去向等事件造成信任危机,影响了公众对公益事业的支持。

对中医药市场进行法规控制也是一项艰巨任务。据悉,中国野生动物产品市场估计每年价值500亿美元。虽然许多成分都是可以合成的或者养殖的,但是很多食用习惯长期以来都是基于荒谬的理论,例如虎骨、穿山甲等都是这些荒谬理论的结果。这涉及到极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其中核心问题在于,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更准确的说法是,只要有民间餐饮对野生动物源源不断的需求,并且不能使用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检验检疫等方式有效遏制野生动物饮食消费,那么在利润驱使下,野生动物交易必然屡禁不止,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必然举步维艰。

总体来说,我国当前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存在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重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野生动物栖息地正逐渐破碎化,特别表现为过度商业化、旅游化、地产化开发;二是过度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特别是以养殖之名开交易之门;三是部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逐渐丧失;四是环境污染严重,动物疾病日趋复杂化,环境恶劣、环境污染还使得疾病暴发的几率大大提升,而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受限又提升了疾病的危害性,每发生一次恶性传染病都会有大量野生动物丧生,比如发生在青海湖的鸟类禽流感,一次就夺走了6 000多只鸟类的生命;五是野生动物禽流感、猪流感、野生动物肺炎疫情对动物养殖疫病、人禽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控工作不断带来重大挑战。

3    防控对策

面对严峻的形势,建议尽快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理念,完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体系。具体而言,一是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尽快完善野生动物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尽早开展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调研工作和法律修订工作,特别突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1-2];二是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工作;三是建设野生动物基因库及野外研究基地、网络;四是加强野生动物疫情监测和动物养殖疫情的联动机制、联防机制和长效机制[3-4];五是加强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不断完善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体系,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动物检验检疫、取缔野生动物交易的财政投入、人员投入和宣传投入。这些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动物保护所面临困境的需要,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由之路。

4    参考文献

[1] 黄硕琳,王四维.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展望[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0,29(1):128-138.

[2] 高月慧.浅析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的现状与保护[J].农业与技术,2017,37(24):190.

[3] 孙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对策建议研究[J].现代农业,2019(8):92-93.

[4] 张俊涛,倪兆睿,李金文.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9(6):67-68.

猜你喜欢

疫病防控野生动物保护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В Китае началось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проекта решения о запрете нелегальной торговли дикими животными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再立重典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肉羊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治建议
规模化养殖肉牛的疫病防控举措分析及讨论
水灾后畜禽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措施
规模猪场疫病防控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