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2020-06-04王丽萍
王丽萍
【摘要】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方法 本课题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时段内收治的4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随机纳入参照组(22例)和试验组(23例)。即参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针剂+奥美拉唑胶囊救治,试验组采用泮托拉唑针剂+泮托拉唑胶囊救治,对比患儿总有效率、止血时间。结果 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试验组为100.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为(12.3±1.5)h,参照组为(14.8±3.1)h,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 针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以泮托拉唑为主的治疗模式,既可增强治疗疗效,还可缩短止血时间,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总有效率;止血时间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1..02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作为儿童时期常见、高发消化道急症,且在患儿年龄小、症状不显著和主诉模糊、腹痛不规律等现象,易发生误诊事件,加重病情。同时,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制约因素相对多样,一旦面临过量失血,必将导致不同程度脏器损伤和休克事件,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威胁。本课题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时段内收治的4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探讨泮托拉唑治疗疗效。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时段内收治的4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随机纳入参照组(22例)和试验组(23例)。参照组男女患儿比例为12:10;最小年龄为2岁,最大年龄为13岁,平均数为(8.15±3.21)岁。试验组男女患儿比例为13:10;最小年龄为3岁,最大年龄为14岁,平均数为(8.76±2.99)岁。数据间比较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时,对患儿施以常规对症治疗、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等操作。参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针剂+奥美拉唑胶囊救治,即取100 ml 0.9%生理盐水和40 mg奥美拉唑针剂予以混合稀释后,静脉滴注,待出血停止后改为奥美拉唑胶囊口服给药,次剂量为40 mg,1日1次。试验组采用泮托拉唑针剂+泮托拉唑胶囊救治,即取100 ml 0.9%生理盐水和40 mg泮托拉唑针剂予以混合稀释后,静脉滴注,待出血停止后改为泮托拉唑胶囊口服给药,给药剂量和次数和参照组相同[1]。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儿总有效率、止血时间。即总有效率涉及显效(给药3 d内出血停止)、有效(给药4~5 d内出血停止)、无效(给药5 d出血仍未得到控制);止血标准:患儿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未见呕血和黑便现象,且临床化验处于正常范围。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1.0统计软件为参照,对本文涉及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予以统计处理。前者用x±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后者用%表示,组间数据施行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患儿总有效率
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试验组为100.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患儿止血时间
试验组止血时间为(12.3±1.5)h,参照组止血时间为(14.8±3.1)h,数据间比较有意义(t=3.4179,P=0.0014)。
3 讨 论
报道显示,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现象逐年递增,其和全身病症、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感染、遗传等因素存在相关性,使胃、十二指肠等部位呈现过度酸化,诱发幽门螺杆菌侵入,继而表现为溃疡和出血现象,而有效的抑酸则成为该病治疗的关键。泮托拉唑為第3代不可逆性质子泵抑制剂,呈现抗酸稳定性、靶位专一性的特点,不仅可抑制胃壁质子泵酶,使之逐步丧失酸分泌功能,还可在增强胃液PH值的前提下,促进血小板聚集,缩短血痂形成时间。而奥美拉唑则为苯并咪唑衍生物,既可对胃酸分泌予以抑制,还可阻断肝细胞P50酶活性,但会对药物代谢造成影响,加重机体肾脏损伤[2]。本课题可知,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试验组为100.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为(12.3±1.5)h,参照组为(14.8±3.1)h,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针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以泮托拉唑为主的治疗模式,既可增强治疗疗效,还可缩短止血时间,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 湃,覃 英,李苏宁.奥美拉唑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1):143-144.
[2] 屈 林.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48例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7,29(10):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