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性自动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电风暴的预防及护理

2020-06-04吴海宪邝永炎刘雪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电极

吴海宪 邝永炎 刘雪梅

【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电风暴使用一次性自动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的效果及预防护理方法。方法 对202例行PCI、术中使用一次性自动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2例患者中,有15例术中出现室颤,均在30 s内予以电除颤,经除颤后能恢复窦性心律,1例出现呼吸停止,经插管上呼吸机后转ICU继续治疗,53例术中出现室性早博及短阵室速等均不需特殊处理。结论 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使用一次性自动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可节省救治时间,提高除颤成功率。

【关键词】一次性自动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7..02

心室电风暴是指24 h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纤颤(室颤)的急性危重性综合征,其反复发作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脏性猝死。其发生与心电活动不稳定有关,而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导致心室电活动不稳定[1]。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是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术中可能会发生心室电风暴,后者不仅增加手术难度,也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2]。应尽快给予电除颤和电复律,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但在除颤操作中,需要反复涂导电膏,不仅影响手术时间,也容易引起皮肤损伤等不良情况[2]。我院在PCI中采用一次性自动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本文对其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8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2例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年龄35~86岁,平均(60.38±3.35)岁;女性80例,年龄50~80岁,平均(65.37±4.2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3 h,平均(6.47±1.82)h。

1.2 方法

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进行手术前先贴上电极贴,采用飞利浦除颤仪进行心电监护和除颤和电复律。

1.2.1 除颤前的准备

每日对除颤仪的充电情况、性能、是否在正常状态等进行检查,及时排除故障,以保证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定期对介入室护理人员进行除颤仪使用方面的培训,包括心电监护、除颤的操作方法、使用流程、维护方法、报警处理等,使每个医护人员均熟练掌握。

1.2.2 一次性自动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的使用

(1)合理选择电极贴放位置。研究表明正确的电极贴放位置、合适的电极大小和形状有利于提高除颤效果,减少电刺激导致的心肌及皮肤的损伤。最佳的电极贴放位置为心尖部及胸骨右缘第二、三肋间,同电极选择椭圆形。注意电极片之间不能彼此接触,同时也勿要与其他心电监护电极、敷料、导联线等接触。(2)除颤监护电极片应具有粘吸力,粘吸力较好的除颤监护电极片与皮肤接触完全、紧密,电极与胸壁间充满导电膏,可使两者之间的阻抗减少,从而增加除颤效果,且有利于防止皮肤灼伤[3]。且不需要涂导电糊和放置电极板,有利于缩短除颤时间。对胸部体毛浓密应先行备皮。当电极片与患者皮膚不佳时,除颤仪可产生报警提示。(3)及时更换电极片。对贴附在皮肤上的电极片,应24 h更换一次,除颤电击50次应更换电极,以防止皮肤损伤。

1.2.3 常规护理

术中心电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动脉血氧饱和度、心律、面色、意识等的变化、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尤其在球囊扩张时更应密切关注,以免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护士不可远离除颤仪,以保证发生室速、室颤时,可立即进行除颤复律。对发生呕吐等情况者应及时帮助其清理口腔内呕吐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除颤后患者症状是否改善,对心音、肺部啰音进行评估。做好用药护理。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利于降低电风暴的发作[4],应建立包含1条颈内或颈外静脉在内的2条以上静脉通路,以确保及时用药,严格遵医嘱用药,并保证剂量准确。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1.2.4 除颤后护理

除颤后除观察患者血压、心律的恢复情况,除颤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保持呼吸道畅通;观察患者导管通路是否通畅;若手术台面发生污染,应及时更换。

2 结 果

202例患者中,有15例术中出现室颤,均在30s内予以电除颤,经除颤后能恢复窦性心律,1例出现呼吸停止,经插管上呼吸机后转ICU继续治疗,53例术中出现室性早博及短阵室速等均不需特殊处理。

3 讨 论

在PCI术中,心室电风暴使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和猝死的常见原因。及时有效的电除颤或电复律是预防和降低心室电风暴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相较于传统手动除颤方法,一次性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具有明显优势,(1)节约时间。传统手动除颤方法需要经过能量选择、充电、放电过程,除颤前需涂抹导电膏、移去患者身上的无菌手术单,耗费时间长。对于反复除颤者,则需要反复重复上述操作,更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一次性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则避免了上述环节,除颤迅速,在发现患者室颤到除颤仅需 10~30 s(而传统除颤常需45~60 s),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为患者救治赢得了时间,提高了除颤成功率。金巧萍等[5]报道2例心室电风暴患者采用一次性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反复除颤超过15次,最终抢救成功。(2)减少污染。传统除颤方法需要除颤时需将DSA 机头抬高,进行掀单操作,且反复除颤者需反复掀单,容易导致手术台面和器材的污染,从而增加了患者感染几率。而一次性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无须上述操作,从而也降低了手术区域的污染。(3)减少对机体的损伤。传统除颤仪使用电极板,其产生的电刺激容易损伤皮肤及心肌。而一次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片与皮肤接触更紧密,使阻抗降低,从而对皮肤和心功能损害更少,且除颤成功率更高[6]。本组患者均未发生皮肤破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急诊PCI术中室速、室颤的发生率不高,但患者发病24h内仍是危险时期,术后应继续加强监护24h,以避免术后发生室颤。

为降低PCI中心室电风暴的发生率,护理人员还应提高对其的预防意识,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熟练掌握PCI基本过程、心室电风暴的特点、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变化规律,以早期识别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对心电监护中出现的R-on-T现象、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增多等预警心电图形[1],应警惕心室电风暴的发生,及时通知医师处理。资料报道[2],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较低者容易发生心室电风暴,因此,还应详细了解PCI 后患者血流分级情况,同时加强电解质监测,以预防心室电风暴的发生。有资料认为[3],心肌梗死患者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与心室电风暴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在PCI中,护理人员还应做好心理疏导,以稳定其情绪,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总之,在急诊PCI术中使用一次性自动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除颤迅速,可节省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 宁,张彩英,郭 莹.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8):831-833.

[2] 马 芳,丁 兰,代 静.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室电风暴发作患者的护理 [J].大理大学学报,2016,1(8):81-83.

[3] 张淑兰,钱 云,付 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4-6.

[4] 周明丽.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26(12):163-165.

[5] 金巧萍,曹 敏,陈 岚.一次性粘贴电极在急诊“心室电风暴”患者电复律中的应用[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3):232.

[6] 张迎芳,蒋金英,李 欢.一次性自动粘贴型除颤(起搏)电极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8):1242-1243.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电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三维镍@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Ti/SnO2+Sb2O4+GF/MnOx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稀土La掺杂的Ti/nanoTiO2膜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活性
氯化银-过氧化氢复合电极
一种新的PVC膜铝离子选择电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