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0-06-04马琰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马琰

摘 要: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相较于理工科院校存在一定劣势,为此,分析了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从教学方式、资源配置、实践教师队伍、实验平台以及实习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革的建议,以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8.101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交叉复合型学科,管理学、经济学是财经院校的主干学科,开设相关课程比理工院校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工程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却处于劣势,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但是,对于未来从事工程管理的工程师,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不可或缺,除了理论教学,基本的技能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是培养具有实践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工程实践过程的感性认识,提高學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将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办出特色,培养出色的实践应用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1 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理论轻实践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使开设了实训(实验)课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仅仅把实践教学当作理论教学的辅助验证。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室内作业为主,任课教师工作量相对较小,因此实践课的课酬低于理论课,有的院校的实践课课酬甚至仅占理论课的三分之一,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又不同,如测量实训必须户外进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需要到施工现场,对任课老师有更高的要求,包括现场的管理、学生安全保障等,难度大责任重,如果一刀切和其他经管类专业一样课酬偏低,必然降低教师投入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实践教学中仍然沿用理论教学的方法,由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只是跟随老师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任务,是典型的被动学习,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

1.2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双师双能型”教师

财经类院校不是工程类专业背景高学历人才的首选,出于自身职业发展的考虑,理工科院校更受青睐,导致财经类院校在引进工程管理专业师资时面临困难,师资力量不足。据调查,财经类院校很少有或者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学老师,实验课程教学多由缺少实践经历和经验的理论课老师兼任,教学质量无法保证。2015年10月,教育部提出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重点强了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的重要性和路径。但是由于建筑企业待遇远高于高校,以及从业环境和高校截然不同等原因,从企业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机会不多。而“从高校到高校”的青年教师面临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在学校未能形成制度的情况下,没有精力,也没有机会从事工程实践工作。因此,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不仅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双能型”教师更是缺乏。

1.3 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教学资源缺乏动态分配

学生将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灵活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中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如上节所述,财经类院校缺乏“双师双能型”教师,相当一部分老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对企业实际的能力需求缺乏了解,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之间存在差距。

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内在联系不言而喻,如果两门课开在不同的学期,而且理论课的教学未能有效地联系实践,不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似乎懂了,到了第二个学期上实践课却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甚至有的同学还要回过头来复习理论知识。同一个班的同学进度有快有慢,给课堂的组织带来困难,老师指导起来也很辛苦。但是,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分别开设是大多数高校的做法,财经院校也不例外,这样做一是方便教学管理;二是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调配。只有打破僵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

1.4 实验室差强人意

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不同,需要大量仪器设备,实验室具有占地面积广、建设成本高的特点。大部分财经院校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偏管理,对工程技术知识的掌握不需太精太深,而且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招生规模较小,实验室利用率并不高,综合考量之下一般不会单独建设实验室,而是利用软件实训,虽然解决了设备和场地的问题,但其实质功能与一般意义上的机房无差。没有政策上的支持,实验室建设经费有限,再加上没有足够的自主权,实验室缺乏自主运转能力,由于经费申请程序繁琐而常常重复上交材料,审批时间过长导致不能及时更新升级软件,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

1.5 现场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工程类现场实习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施工企业考虑到组织管理的难度和风险性,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到现场实习。理工类院校依托强大的工程背景,建设先进的实验室,利用学科优势,联合施工企业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参与重大工程关键建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研发,通过与施工企业的全方位合作,给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工程实习岗位,这是财经类院校无法企及的。

2 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2.1 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以老师讲解或示范为主,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太过呆板,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实训项目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改变教育观念,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鼓励同组同学互相协作、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实训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另外,教学也不该局限于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以促进自主学习,比起一味听老师的讲解,效果更好。教师在竞赛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答疑解惑,与学生“共同奋战”。赛后,教师可以以竞赛的案例作为授课的内容,结合当下工程管理动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

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学队伍为实践教学的效果提供了保证,实验师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培训,组织骨干教师赴“双一流”高校、理工科院校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参加学术会议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学习最新技术。例如,随着BIM技术在建筑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应充分认识到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实践老师参加BIM技术的相关培训并将最新的成果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地对接社会。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培训,壮大“双师型”师资的实践教学队伍,创造条件争取与社会认证机构合作,共同开展BIM等认证活动,有效激发学生报考职业资格考试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按照教育部“双师素质”从业准则的要求,教师每五年考核期要有累计两年的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学校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待遇上给予保障,鼓励实践教师到企业挂职和顶岗工作,学习更多的实践技能,增加感性认识,搜集教学素材从而在课堂上更多地传授企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

2.3 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中的作用

为了体现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常常开设了比较多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如会计学、财政学和西方经济学等,在总学分不增加的情况下,实践课的学分相比理工类有所减少,可以在理论课的教学中穿插课程实践,如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应注重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开展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加强建设项目评估、工程估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施工组织与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课任课老师之间的合作,课程设计尽量采用同一工程案例,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系统化培养。

毕业设计(论文)等綜合性实践活动要求所有实践操作都由学生独自完成,具备研究性学习素养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优势,能够较好的完成。因此,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自己的科研项目或企业横向课题为驱动,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参加“挑战杯”“ERP大赛”等创业计划竞赛,通过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

2.4 运用网络及多媒体,创建现代实验教学平台

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仿真技术构建虚拟工程实验室既可以弥补财经类院校没有条件建立实体工程实验室的缺陷,同时可以拓宽传统实验教学的外延。一方面,虚拟仿真实验设置逼真的生产活动场景,使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增强感性认识,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培养职业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工程实验耗时长,有限的教学课时不能完成所有的实验,常常留有遗憾,如果利用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进行视频教学、远程教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实验,完成更多的实验项目,实践教学内容就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延伸。

2.5 加强实习的监控与管理

首先,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提前将本年度的实习安排包括时间、实习人数告知基地,与企业相关负责人沟通,了解实习基地在建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和调整实习进度计划,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在不同的工地交叉观摩,让学生实习的内容更加全面,满足实习大纲的要求;其次,校内外指导老师发挥各自的作用,企业委派经验丰富的技术及管理人员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校内指导老师及时批阅学生的实习日记,评价实习效果;最后,定期检查实习基地,对于安全措施不完善,不给学生安排具体工作、实习流于形式的基地采取摘牌的方式解除合作关系,在加强存量实习基地管理的基础上,努力开辟新的实习基地,丰富实习基地的类型。

3 结语

本文就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财经类院校相较于理工科院校存在一定劣势,如师资力量的不足与企业的横向合作较少,因而实践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再加上经费不足、资源管理僵化等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因此要改变教育观念,从教学方式、资源配置、实践教师队伍等角度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创建现代实验教学平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弥补实验室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任宏.建设工程管理概论(第三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2]范姣莲.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以北京地区22所高校为例[J]教育研究,2016,37(3):150-154.

[3]张素姣,张晶,阎俊爱.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17(4):34-38.

[4]潘鹏程,赵大海,王鼎.土木工程类大学生生产实习过程思想问题及应对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2):94-97.

[5]罗映红.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19,(12):48-55.

[6]沈良峰,何惊宇,胡伟勋,等.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改进思路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8,(22):29-30.

猜你喜欢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改革创新(二)
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面向建设类执业资格考试的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改革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