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现代化对于乡村教师的挑战
2020-06-04崔皓翔
崔皓翔
摘 要:本文以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为出发点,通过对乡村教育现代化的现状、乡村教师能力的现状的分析,尝试找出乡村教育现代化对于乡村教师的挑战,并认为这些挑战主要有:1.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素质教育难以实现;2.教师技术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升;3.教师专业认同感低,专业素养难以改善;4.教育规模缩小,教师背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关键词:乡村振兴; 教育现代化; 乡村教师; 挑战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003-002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乡村振兴规划,并于2018年形成《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初稿,预示着我国乡村的改革发展道路正迎来重点转折。《规划》中指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引发了国内对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探究的浪潮。在这种改革浪潮下,乡村教师必然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只有深入了解到乡村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才能找到乡村教育振兴的成功之路。
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教育现代化是什么?每个时代的每个国家都会给出不同的定义。要了解本土的乡村教师在面对教育现代化浪潮时出现的挑战,首先应从政府纲领性的文件中理解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提出了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工作要点。纲要认为,教育现代化应该包括:(1)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2)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3)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4)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5)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系[1]。
因此,就有学者指出,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1)全面建成人力资源强国;(2)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教育公平社会;(3)全面建成终身学习型社会;(4)全面发挥教育红利作用;(5)全面建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2]。在这“五个全面”的提出下,乡村教育就称为教育现代化工作的重点,这是因为乡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只有攻克这个难关,才能称得上是“全面”的,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乡村教育现代化的现状
那么,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建设目前走到哪一步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首先,从图1我们不难发现,农村学校的数量、农村专职教师的人数以及农村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袁立鑫在研究农村教育时发现,农村教育的价值观念中存在“离农”的价值取向,即农村教育应该为劳动力转移服务[3]。在这种观念下,接受教育的目的就蒙上了一层“摆脱农村”的灰色滤镜。大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多的工薪报酬,以及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使得农村的青壮年向城市流入,同时会携带他们孩子进行照顾;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快地实现“摆脱农村”的诉求。
但是,再从图2中观察国家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来看,农村的教育现代化推进是有国家财政作为其强大的后盾的。但是也有学者指出,我国农村教育扶贫的投入力度并不足,带有随意性,教育经费依赖地方政府,导致城乡教育经费投入持续扩大。同时,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在影响着各省份之间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4]。
三、乡村教师能力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时代教师能力的评价指标也不在局限于传统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课堂教学技能”的框架,而是以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即TPACK能力(Technology Pedagogy and ContentKnowledge)为评价标准。国内学者严必友、惠群、宁连华等人以TPACK的七个维度为评价框架,调查并分析城乡初中数学教师的该项能力,发现城乡教师在学科知识和教學知识上的差异并不明显,甚至在学科教学知识这样的整合知识上,乡村教师要强于城市教师。但是,所有与技术相关的维度的测量评价结果均显示出乡村教师能力的缺失[5]。
张海珠、王爱玲等人在对乡村教师教学实施能力表现水平的实证研究中也发现,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没有太大问题,能够完成教学任务[6]。李升伟、李桂云、田淑霞等人对河北省的农村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时,总结出农村教师在学历层次发展和专业发展存在严重的滞后,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自身认同感低都是导致教师能力得不到主动提升的重要原因[7]。
四、乡村教师面临的挑战
以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为乡村教师要努力完成的根本任务,结合乡村教育现代化的现状与教师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乡村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的落后,导致素质教育难以实现的挑战
乡村教师对教育理念仍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阶段,即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却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的问题就是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做题”,但学生却无法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这种教育是低水平的,也是与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的。
2.信息技术能力的落后,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挑战
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被认为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当中融入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也是促进学生与信息化时代接轨的隐形课程。虽然国家对乡村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提升,乡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建设也逐渐优质,但是教师技术运用能力低,甚至不会用,出现教学资源被浪费的情况。
3.教师的专业认同感低,导致自身素质难以提升的挑战
“离农”观念在农村普遍存在,同样也存在于教师的观念当中。基于这种价值观念,农村教师的自我评价中就存在“要发展,去城里”的观点。这种观念导致优秀的农村教师资源向城市流动;而留在农村的教师墨守成规,不主动提升专业素养,从而导致农村教育持续落后,最终形成“离农”观念不断加深的恶性循环。也就更谈不上“建设充满活力的教育体系”的现代化目标。
4.乡村教育规模缩小,乡村教师担负“为农”观念树立时代使命
与“离农”观念相对的是“为农”观念,即农村教育应该培养热爱农村、留在农村的人[8]。面对越来越小的乡村教育规模,乡村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制约。唐松林、姚尧等人认为,乡村教师不仅是乡村儿童的一盏明灯,他们同时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是乡村综合治理的参与者[9]。乡村教师应该在向学生普及知识的同时,为乡村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使学生能够回归乡村、回报乡村、建设乡村,才有利于乡村的持续发展,体现教育的红利作用。而这一挑战不仅需要教师能够消除学生心中的“离农”阴影,还包括教师自身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鄉村振兴规划中的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既是乡村教师发展的契机,也是他们所要面对的挑战。教师仍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政府应当充分考虑乡村教师所需,及时解决改革当中的问题,并给予乡村教师适当的帮助,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升与理想信念的树立,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
[2]胡鞍钢,王洪川,鄢一龙.教育现代化目标与指标——兼谈“十三五”教育发展基本思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3):21-26+47
[3][8]袁文鑫.“离农”与“为农”的对立、消解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18.
[4]肖桐,邬志辉.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投入的均衡现状研究——基于2005-2014年全国31省的面板数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8):22-27
[5]严必友,惠群,宁连华.城乡初中数学教师TPACK水平的比较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8(06):51-56
[6]张海珠,王爱玲.乡村教师教学实施能力表现水平实证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1):44-48
[7]李升伟,李桂云,田淑霞.乡村小学教师资质现状与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21):62-65
[9]唐松林,姚尧.乡村振兴战略中教师的使命、挑战与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04):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