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思路探索

2020-06-04杨麒周月倾王洪云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开发

杨麒 周月倾 王洪云

摘 要:我国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资源宝库,但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在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面临许多阻碍和困难。从加强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整理、强化科学研究、建立合理高效的审查机制、增强新食品原料的申报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为更好地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促进其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8.04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在生活方式和疗养习惯上更多的追求绿色纯天然和回归自然的理念。且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亚健康状态人群不断增多,人们对日常食疗与养生保健的需求不断增长,药食两用产品显现出了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1 药食两用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药食同源”“药食两用”等词语是近代才出现的,但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追溯到远古农耕文化时期。“神农尝百草”使远古时期的中华民族由茹毛饮血的狩猎时代进入食草为主的农耕时代,《淮南子·修务训》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就形象地说明了上古之人药食不分的原始药食同源观念。现存的从商周到明清时期关于食疗、食养、药膳等方面的典籍约50余部,推动着药食同源理论的不断发展。“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食借药之力,药助食之功”等记载阐释了许多食物即药物,二者来源相同,没有明确界限,“药食同源”的概念实际就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食疗、药膳、养生等思想的反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药食同功”“药食同源”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等理念深入人心,影响广泛,甚至影响到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药食同源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模糊认知到起源相同再到界限划分”的演变过程。如“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是药三分毒”和关于上药、中品和下品药物等论述,体现了古人对药和食物界限的区分。以“是否有毒;用于提供营养还是用于治病;性味猛烈还是性味平缓”等作为药食界限的标准。在划分中就存在一些物品处于模糊界限上,某些食品具有治疗作用,某些药品又可作为食物,这类物品就成为“药食两用”物品,大多性味平缓,常用于食疗食养。古代本草,尤其是食物类本草著作,记载了大量的“药食两用”中药材,并对相关原理、功效、禁忌及用法等进行了详述,为“药食两用”品种研究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2 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概念的界定

“药食两用植物”是指那些既有特定药用功能,能起到调整机体某些不平衡機制的作用,又可长期安全食用的植物。随着“药食两用”概念的产生,一些新的名称和概念也随之而来,如药用食品、健康食品、功能性食品、疗效食品、植物营养剂等,就其本质而言,其实都属于“药食两用”概念范畴。

在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药食两用产业的发展,多次修订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目前药食两用物质共116种。2002年《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确定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87种;2014年增加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奈、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等14种;2018年增加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天麻、山茱萸、杜仲叶等9种;2019年增加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等6种物品。但许多少数民族药用植物在民间已有长期的安全食用传统,却没有列入卫生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录。唐代孟诜所著《食疗本草》共3卷,收载食用本草241种,食物名下均载有多个处方,其配置合理,使用方便。我国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可观、潜力巨大,值得深入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逐步将安全可靠、功效明确的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品种纳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促进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创新。

3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使用现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广阔,气候资源多样,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在少数民族医药发展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特色鲜明的食疗、食养和养生保健经验,民间药食两用文化积淀深厚。据有关调查显示,傈僳族常用药食两用植物有漆油、竹叶菜、野芹菜、刺头菜、苦凉包、雪茶、香椿、蕨菜、山葱、柳叶菜等20余;基诺族夏秋季常见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有刺菜、苦藤叶、刺五加、芭蕉花、酸扁果、苦果子、树山药等30余种,均为当地常见植物;布依族常用的药食两用蕨类植物有海金沙、问荆、半边铁角蕨、菜蕨、水蕨、金毛狗等约20种;贵州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地区传统药食两用植物约70余种,以菊科、蔷薇科和唇形科最多,食用部位以果类、叶类居多;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传统利用的药食两用植物约90余种,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

4 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的相关法规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健康产业发展,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如《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均提出“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绿色健康理念,促进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开展药膳食疗、加强保健食品开发”等理念,为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支持。但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然面临着众多阻碍和制约,在申报新食品原料和保健食品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极大的影响着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对2013年实施的《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研发新食品原料的目的,新食品原料定义、范围,评审程序等事项。在新食品原料评审时,从重证据、审安全的角度出发,专家非常重视“在一定地区具有食用习惯的证据”,如《县志》及相关典籍的记载、省卫计委的食用习惯证明、东南亚等地区或国家的食品许可证据等。在现场考核时,当地的食用习惯、食用人群、生产规模都会涉及,申报时应予以重视。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系列与保健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影响着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如《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等。目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依法备案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5 民族民間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思路

(1)加强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整理。我国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丰富,在民族地区具有较悠久的食用历史,是我国功能性食品研发的资源宝库。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医疗卫生的发展,民族医药传承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少数民族数千年来防病治病的经验积累正在逐渐消失。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走访调研、典籍整理研究等工作,对各少数民族常用药食两用植物进行深入系统的收集整理,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源泉。

(2)加强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科学研究。目前,我国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研究还往往局限于实践经验,还比较缺乏现代科学实验的分析和论证。我国中医药养生、食疗、食养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研发还需借鉴发达国家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术语阐述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成分、功能及作用原理,努力提升研究开发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我国应针对中医药、民族民间医药特征,融合中医药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营养学等多学科,建立一套自己的功能评价体系,促进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并积极发展功能因子的提取分离新技术,开展功能因子作用机理研究,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

(3)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合理高效的审查机制。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和广泛的食用习惯,且我国“药食同源”的理念源远流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积淀深厚,以“治未病”为核心思想,强调未病先防,防重于治,未老先养,数千年来一直呵护着中华儿女的健康。但目前我国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现行的保健食品和新食品原料审批费用和时间成本较高,照搬西药审查机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中药食品和保健品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有机食品、健康食品、绿色食品、功能食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的重要增长点,药食两用产业发展是市场必然的趋势。因此,我国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适合的药食两用食品和保健品的审理机制。

(4)增强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申报新食品原料的意识,为保健食品的研发奠定基础。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一些新食品原料,如玛咖、辣木叶、牡丹籽油等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掀起了一阵阵新食品市场热潮。玛咖原产南美洲,在我国云南、新疆等地有种植,其营养成分丰富,2011年我国卫生部批准玛咖粉作为新资源食品(卫生部2011年第13号公告),2013年玛咖在全球的销售额达40亿美元,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健康食品的佼佼者;辣木原产印度,在其原产地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其嫩叶和豆荚是夏季的主要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2012年我国卫生部批准辣木叶为新资源食品(卫生部2012年第19号公告),辣木系列产品销售状况较好。可见,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必须借鉴玛咖、辣木叶等的发展之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重视并积极申报新食品原料。

参考文献

[1]朱建平,邓文祥,吴彬才,等.“药食同源”源流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2):27-30.

[2]单峰,黄璐琦,郭娟,等.药食同源的历史和发展概况[J].生命科学,2015,(08):9-10.

[3]刘勇,肖伟,秦振娴,等.“药食同源”的诠释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现代中药,2015,(12):1250-1252.

[4]李铭,王洪云,段安.高黎贡山傈僳族药食两用植物初探[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01):55-56.

[5]张珂,尹永飞.基诺族夏秋季常见药食两用植物调查[J].中国现代中药,2016,(06):750-752.

[6]叶江海,张敬杰,辛来香,等.布依族药食两用蕨类植物的整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03):33-35.

[7]赵厚涛,宋培浪,李利霞,等.贵州民族地区传统常用野生药食两用植物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6,(06):743-749.

[8]顾玮,杨珺,杨付梅,等.西双版纳传统利用的野生药食两用植物[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4,(01):99-108.

[9]王智民,刘晓谦,高慧敏,等.发展大健康产业过程中的药食两用中药研发[J].中国药学杂志,2017,(05):333-336.

[10]张炳文,郝征红,王建军,等.对药食两用生物资源研发的创新思路探讨[J].中国调味品,2006,(04):9-14.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开发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社会转型时期新疆高校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建设性构想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