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的达坂某水库大坝渗流稳定分析研究
2020-06-04李宏伟
李宏伟
(乌鲁木齐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供给,而水库作为区域调配水资源的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常常投入较大的人力与成本,但不可避免我国各地区存在较多运营周期长、设计指标陈旧、施工标准不达标的水库枢纽工程,其中水库大坝作为承担水库安全稳定的重要水工结构,需要对这些病险水库大坝开展除险加固,防范大坝渗透破坏隐患[1]。已有较多学者针对水库大坝安全设计开展过相关研究,主要利用室内模型试验、数值建模分析、理论反演推导等方法[2-4],由渗流理论延伸至数值建模计算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析方法,以实际工程资料为建模背景,分析坝体渗流特性,进而评价大坝安全稳定性[5],帮助了解大坝安全运营周期区间状态,提升对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的安全监测水平。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位于达坂地区,承担着达坂地区农田灌溉、防洪调度及附近部分乡镇工业用水,总库容超过1000万m3,由于最近几十年代沙漠化治理,水库周边森林覆盖率较高,岸坡水土保持良好。水库坝顶设计高程达205.3 m,长度达145.0 m,坝顶宽7.8 m,根据实测资料表明,该大坝迎水侧与背水测坡度均为1∶2.5,在坝身设计有1.7 m宽平台,处于坝顶下方21.5 m处,坝基周边碎石土较少,清基工作正常开展。依据地质勘察资料表明,该坝址所处基岩为花岗岩,中粗粒结构,岩石完整性较好,在坝基左右两侧坝肩分布白云岩及砂岩;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沉积土,主要含有黏土与砂土,厚度达6.3 m,土层渗透系数为1.0×10-3cm/s,属弱透水层,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在坝基的右坝肩,距坝顶高程21.5 m处位置,有明显的渗流现象。坝址区域地震活动性较少,活跃断层较少,除可见明显节理发育,并无其他显著地质构造发育。地下水来源主要为花岗岩风化裂隙水及部分潜水,达坂地区常年降雨量较少,大气降水补充地下水匮乏。
该大坝由于建设时间久远,蓄水周期较长,且建设过程中由于原材料缺乏及工期紧张原因,部分坝身材料用料不严谨,如部分坝身土石混合料配比及含水率未达标,造成当前该大坝部分区域出现渗漏问题。另外坝顶面由于设计不规范,路面并未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施工,造成承受荷载过重,坝顶部分地段发生较大变形,影响坝坡稳定性。为此,水库管理部门对大坝开展病险排查,加固坝坡,在坝身安装监测传感器,重新修筑坝顶路面,并考虑设置防渗墙,确保大坝安全运营。
2 水库坝体渗流场分析
2.1 渗流有限元分析
ANSYS内置温度场分析模块,其热容量微分方程符合下式[6]:
(1)
式中:T指热容量;λx、λy,λz指温度场在各方向上的传热系数;ρQ指存热量。
联系渗流体积分公式的原微分方程,即可得到多孔介质渗流微分方程
(2)
式中:H指水头;kx,ky,kz指各渗流方向上渗透系数;βs指单位存水量;t指时间。
边界条件参照下式转换:
(3)
式中:H(R,t)指某时刻测压水头大小;Г指模型边界长度,φs(R,t)指模型边界长度上的水头大小;ks m指边界上的渗透系数;vs(R,t)指模型边界长度上的流速大小,当边界为不透水层时,vs=0。
联系式(1)、式(2),并配合边界条件(式3),从文献[7]可知,渗流场模拟计算参数可对比温度场参数转换,从而获得渗流场模拟分析计算结果。
2.2 水库坝体渗流场分析
(1)建模及划分网格。参照该水库大坝工程概况,在CAD软件中建立大坝三维模型,结合实测资料与模型计算,坝顶高程设计205 m,长度145 m,上下游坡度比进行变坡处理,三个坡度比分别为1∶2.75、1∶2.50、1∶2.25,下游坡度比转换成1∶2.00、1∶2.25、1∶2.00,以不同坝身材料作为原材料,获得大坝三维模型,并导入ANSYS中,获得ANSYS数值模型图(图1)。
图1 数值模型图
依据大坝各区域岩土材料,以8节点六面体作为网格单元,划分大坝数值模型单元体网格,获得178 854个单元体,并给出大坝横断面网格划分图,如图2所示。
图2 网格划分图
(2)施加边界条件。施加边界条件前,笔者假定大坝上下游及基岩层边界均为不可透水层,所有荷载条件均以水头值作为衡量标准,水头以下为荷载边界,且荷载是作用在空间面上,以水库正常蓄水、满蓄水位、试验水位三种工况下分别计算大坝渗流场,三种工况下水库上下游水位如表1所示。图3为典型工况下施加边界条件后数值模型图。
表1 工况上下游水位
图3 施加边界条件后数值模型图
(3)渗流计算结果分析。图4为三种工况下大坝渗流场模拟计算所得到的总水头、流速、水力坡降云图。从图中可看出,在正常蓄水工况下,从上游至下游,水头逐渐降低,坝顶处总水头集中较高水平,最大达到26.55 m;由于上游集中较高水头,故而在下游处流速较高,集中在坝趾区域,流速较大,最大可达0.6626 m/s;坝身整体水力坡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集中在坝址渗流明显区域,部分水力坡降最大达到3.118。同理,在满蓄水位与试验水位工况下,大坝整体水头表现与正常蓄水工况下分布基本一致,但满蓄水位工况下最大总水头达27.95 m,正常蓄水工况下水头已逼近设计允许值的95%,正常蓄水工况下最大水力梯度值已达到设计允许值的96.6%,表明坝身渗漏区域已严重威胁大坝安全稳定性。
图4 大坝渗流场模拟计算云图(从左至右依次是总水头、流速、水力坡降)
根据渗流场模拟计算结果知,正常蓄水工况下渗漏点距离坝顶19.6 m,渗流量2.334 m3/d,在满蓄水位与试验水位工况下,渗流量分别是前者的1.05、1.07倍。根据设计规范[8]要求,大坝水力坡降允许值为
[J]=(δs-1)(1-m)/K
(4)
式中:δs指颗粒比重;m指孔隙率;K指安全系数,取1.6.
带入相关参数计算可得到[J]为0.667。由此可见,三种工况下水力坡降最大值分别为3.118、3.283、3.320,均已远远超过安全允许值,即三种工况条件下,大坝均会出现渗透破坏,皆不能安全运营。
3 水库大坝防渗墙设计后渗流场分析
水库大坝安全稳定与渗漏密不可分,对该水库大坝开展防渗处理非常紧急,工程设计人员综合考量,确定以50 cm厚的抗冲刷性混凝土为原材料制作防渗墙,墙基布置在弱透水层面,使之加固大坝渗流稳定性。本文对重新加固防渗后大坝渗流稳定性开展分析探讨。
(1)建模及前置边界条件。由于防渗墙存在,大坝坝身部分模型材料需要更换,且材料渗透系数也会发生一定变化,为此加入渗透系数为4.3×10-4m/d的抗冲刷性混凝土防渗墙材料,组合成数值分析模型,并按照前文类似划分出单元体网格,共有182 462个单元网格,如图5所示。
(2)防渗墙处理后渗流场模拟分析。图6为三种工况下防渗墙处理后大坝渗流场模拟结果图。从图中可看出,总水头在有无防渗墙工况下基本一致,且三种工况均是如此,但是防渗墙的存在导致流速显著减低,正常蓄水工况下,最大流速减小了44.1%,而坝身整体水力坡降趋于稳定,仅有0.28×10-4;有防渗墙满蓄水位渗流量为0.165 m3/d,相比无防渗墙同等工况下减少了93.3%;三种工况下渗漏点距离坝顶约为34.7~35.2 m,渗漏对坝顶威胁性大大降低。主要是由于防渗墙作为抗冲刷性混凝土材料,其本质上与坝身材料均属混凝土类别,但主要区别在于抗冲刷性混凝土渗透系数较低,处于弱透水性与中等透水性之间,可减缓整个坝体流速,减少渗漏量。最大水力坡降主要出现在防渗墙,根据统计知正常蓄水工况、满蓄水位、试验水位最大水力坡降分别为13.192、13.887、13.882,而防渗墙水力坡降允许值临界值为55,故而防渗墙安全。
图6防渗墙加固后大坝渗流场模拟计算云图(从左至右依次是总水头、流速、水力坡降、横断面水力坡降)
4 结 论
以达坂地区某水库大坝为研究对象,引入渗流原理与有限元分析数值解方法,利用ANSYS数值建模分析平台,研究该水库大坝渗流稳定性,获得了以下几点结论与认识:
(1)获得了该水库大坝分别在正常蓄水、满蓄水位、试验水位三种工况下渗流场特征参数分布,正常蓄水工况下渗流量与流速最大分别达2.334 m3/d、0.6626 m/s,渗流量最大值分别为满蓄水位与试验水位工况下的95.2%、92.1%。
(2)获得了该大坝在三种工况下平均最大水力坡降达到3.2, 是大坝原材料安全允许临界值的4.8倍,大坝处于严重渗漏状态,安全稳定性受到挑战。
(3)以50 cm厚度抗冲刷性混凝土防渗墙为大坝加固措施,研究获得了防渗墙的存在显著降低渗流量与流速,正常蓄水工况下,最大流速减小了44.1%,坝身整体水力坡降趋于稳定,仅有0.28×10-4,最大水力坡度集中在防渗墙,但亦仅为安全允许值的24.8%,大坝经加固后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