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贫的乘数效应
——来自时间序列数据的经验证据

2020-06-04军,王

关键词:乘数农民收入补贴

郑 军,王 彪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为会议主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脱贫、全民奔小康的重视。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扶贫,的确可以起到减贫效果,但是扶贫成效与财政拨款不能形成1∶1的比例,即政府财政拨款100万进行扶贫,但是实际到达农民手中的总款项不足100万,容易存在扶贫资金使用的违法违规问题。例如,2017年3月,国家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中,追回冒领、非法挪用的扶贫资金达7.3亿元①。因此,政府财政拨款所起到的扶贫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政府扶贫除了直接财政拨款外,2016年就已推出了保险扶贫的政策。与财政直接拨款相比,农业保险补贴扶贫是否更具成效,这是政府、社会学者一直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文章实证研究的核心问题。经济学中将一种变量对另一种变量的反应程度称作“乘数效应”,在对农业保险补贴的研究中,张伟等提出农业保险补贴扶贫具有“乘数效应”[1],这表明农业保险补贴对扶贫具有极大影响,能够放大扶贫效果。文章将借鉴学者们的观点,实证分析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扶贫的乘数效应,使观点得到验证,以期为政府政策实施提供实证依据。

2008—2017年,这十年里,政府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增加了五倍多②,农业产出增加了一倍多,而农民人均收入也增长了两倍多③。而最近几年,国家对农村贫困人口的重视与帮助更为突出,农业保险补贴的增加幅度更为明显。随着农民参保率的上升,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相对政府财政扶贫能否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农业保险补贴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这一角度对农业产出是否能产生更大的增长效应?从风险管理技术角度,政府实施农业保险补贴对农业产出又起着何种作用,产生多大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文章将通过构建经济增长模型,研究农业保险补贴扶贫的作用机制,利用农业保险补贴手段,使其发挥出比财政直接拨款扶贫更有效、更佳的效果。

二、文献综述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如何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是长期以来学者们探讨的重要方向,尤其是Harrod、Domar、Solow和库兹涅茨等为后续学者研究经济增长效率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基于经济增长这一理论,研究农业产出的增长机制,还得出了一些意义重大的研究成果,如王亚芬等[2]。可见,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分析农业产出增长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的借鉴。

当下,中国经济已经保持在稳步发展中,而提高农业产出水平,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的主要目标。2016年,政府加入金融、保险扶贫,尤其是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农业保险扶贫,使得大量的学者开始涉足农业保险扶贫的研究中,并有学者提出农业保险扶贫比传统财政拨款扶贫更有效率,产生的成效更大,如李琴英[3]。从影响农业保险扶贫的作用机制角度出发,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定性研究。有学者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角度,研究政府加大补贴力度、优化补贴比例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如Goodwin和Smith[4]、Rui和Jack[5]、张祖荣和王国军[6]、黄延信和李伟毅[7]等;也有学者从农业生产技术角度出发,研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对农民的影响,如李勇杰等[8]、李舒等[9];还有学者从风险管理技术的作用出发,研究降低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风险对农民生产的影响,如潘国臣和李雪[10]。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业生产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提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周坚等[11],其内在的关联性为文章实证研究农业产出增加,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贫机制提供了思路。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缺乏定量分析,并没能直观地将研究成果以数据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对农业保险扶贫的作用机制研究问题上,也有部分学者采用定量分析方式,研究政府提供农业保险补贴,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学者们利用实证模型,从农业生产技术角度研究农业保险对农民生产经营行为的影响,如蒲娟等[12];还有学者从风险管理技术角度,研究农业保险补贴对农民参保行为的影响,如高婵[13]。而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直接影响农业产产出水平。学者们通过多种视角研究农业保险影响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机制,希望通过实证模型做出研究成果,以此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但是实证分析必须做到有理有据,要有完善的理论框架作支撑,在这点上前人学者们似乎做得略有不足。

文章在借鉴前人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拟作出的主要贡献有:在理论上,把乘数效应应用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分析中,运用规范的经济学模型分析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减贫效应的乘数作用。在实证模型上,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利用“投入—产出”模型,验证农业保险补贴扶贫的乘数效应以及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条件下农业保险扶贫的作用机制,并且相对于政府直接资金扶贫,更突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贫的优越性。在政策干预上,文章的研究主要是为政府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扶贫作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三、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贫的乘数效应机理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作为政策性措施,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产出水平,在各方面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从而为脱贫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也为政府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效应。

在经济学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凯恩斯主义学派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有效性[14]。在精准扶贫的当下,政府实施农业保险政策,加大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体现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必要性。中国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研究农民收入增长源泉再次进入热点话题,根据库兹涅茨理论的经济增长理论,对人均GDP的增长因素,25%归因于要素投入量增长,75%归因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此外,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思想,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而从农业生产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两个保费维度,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业产出增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上述思想,文章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程度,从而分析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减贫效应是否具有乘数效应。

对农业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目前,农业生产风险越趋于复杂化,而农业风险管理理论便是在这复杂的环境中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利用各种资源对风险和损失进行管理,这就是农业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15]。在农业风险管理理论中,面对着不确定的风险,尤为重要的是具备农业风险综合分析能力,横向维度与纵向维度的农业风险综合管理理论,不仅包含了对生产经营者风险的管理,还包含了对整个农业经济发展风险的管理[16]。而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金,不仅可以在风险发生前对风险进行评估与规避,为农民扩大再生产提供风险保障,而且可以在风险发生后对农民损失进行赔偿。因此,风险管理投入成为影响农业产出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根据库兹涅茨理论的经济增长理论,把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作为衡量农业产出增长的又一指标,因为从农民长期发展看,只有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农业产出才能保持持久稳定增长,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动下,如大数据、网络信息技术等,农业生产变得更具效率。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和农业风险管理理论,选择农业生产技术投入和风险管理技术投入作为衡量农民收入水平的指标,以农业产量为中间变量,通过产出增加,表现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民的增收效应,这是研究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贫的作用机制的集中体现,也是整个实证模型分析的基本框架。并且,通过模型对数的转化以及回归分析,展现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在农业生产技术支撑和风险管理技术两个方面促进农业产量增加的作用机制,进一步直观展现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贫的乘数效应。

四、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关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贫的乘数效应,张伟等[1]理论上的研究为文章的实证探究提供了借鉴思路。通过已有成熟的研究表明,政府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确可以对农民起到减贫的作用[17-18],但在农业生产技术支撑和风险管理下,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是否能对减贫效应起到乘数作用,还需通过模型进一步论证,因此,文章作出如下假设:

(一)研究假设

假设1: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以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路径作用于农业产出,通过直接补贴增加农民福利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侧面提高农业产量两方面,从而使得农民收入增加,补贴效果扩大,对减贫效应产生乘数作用。

假设2:农业保险通过提供风险管理资金,为农民扩大再生产提供风险保障,以及提供灾后赔偿,使得农业产量倍增,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减贫效应得到放大。

假设3: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与风险管理技术,使得农业产出增长速度快于政府直接资金扶贫,表现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贫方式优于政府直接资金扶贫。

(二)模型设定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对数转换的形式予以表现。该生产函数原指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所带来的经济产出,后被引申到各种领域,用以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程度[19]。探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尤其是分析农业生产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对农民的作用和影响程度,可以通过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予以分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最初形式为

Y=LαKβ

(1)

式中:Y为产量,L为劳动,K为资本,α和β分别为劳动产出和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虽然在该函数中因变量Y代表产出水平,但是在研究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中,也有学者将农民人均收入看作是生产函数中的因变量Y,如刘玉春等[20],变换过的生产函数被称作是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或者广义的生产函数模型。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和农业风险管理理论,选择农业保险补贴X1,农业生产技术投入X2、风险管理技术投入X3,有学者认为要充分发挥政策实施效果,有效降低风险,则有必要对实施风险管理的部门进行保费补贴(如王国军和李京徽[21])、政府直接扶贫资金X4,再加上控制变量μ(μ为人均种植面积,该指标越高,风险程度越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业产出影响越显著,该指标与农业产出呈正相关),还包括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程度(FinanDev,该指标越高,金融环境越好,农业保险对农民影响越显著)。将X1、X2、X3、X4作为影响农民收入水平Y的自变量,以农业产量表示农民收入水平,从而将模型设为

(2)

该模型由基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扩展而来,因此被称作“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或广义的生产函数模型”。另外,该模型既包含了生产性投入变量,也包含了宏观经济变量,有学者将此类模型称作为“农民收入的宏观计量模型”[22]。

由于探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贫的乘数作用,分析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业产出的弹性,因此将模型转化为

lnY=β0lnX1+β1lnX2+β2lnX3+β3lnX4+ε

(3)

式中:ε为随机误差项。

(三)数据来源与基本统计分析

文章选取了相关数据库和年鉴中2010—2017年的数据,文章模型所选择的变量及其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与数据来源

注: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官网、《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保险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五、数据分析与政策模拟

(一)农业保险补贴扶贫的乘数效应:基于农业生产技术作用路径

1.基本情况分析

如表2所示,乘数效应部分,各变量P值均小于0.05,且R2=0.999 887和F统计值均符合计量意义,说明该模型可信度较高。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均大于0,说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农业生产技术、风险管理技术与政府扶贫资金,对农业产量增加起着正向促进作用。

如表2所示,农业生产技术部分,衡量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作用于农业产量,需要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与农业生产技术做自相关检验,发现DW值严重偏离2,说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与农业生产技术之间存在自相关关系,因此,文章使用迭代估计法估计模型,经过一次迭代后得到表3,各变量P值均小于0.05,且R2=0.937 841,说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较高,可信度较高。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农业生产技术投入每增加1单位,农业产量将会增加e0.112 767个单位,因为e0.112 767>1,所以农业生产技术投入的增加,会使得农业产量倍增,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同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增加1单位,农业产量将增加e0.191 595个单位。并且,可以发现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投入会使得农民收入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这是因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业生产技术产生影响,二者存在自相关。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既直接影响农业产量,又通过影响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间接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双向作用使得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贫具有乘数效应,验证了假设1。

表2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贫的乘数效应及通过农业生产技术扶贫的回归分析

注:*表示在P<0.0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3 迭代估计法估计模型下的回归结果分析

注:*表示在P<0.0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2.原因分析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可以达到放大减贫效应的作用,这一现象可以通过经济增长理论加以论证。政府从2007年开始逐年加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说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能够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且,保监会也积极鼓励各保险公司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如2018年2月,保监会批复平安财险推广农业保险产业扶贫模式试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一定比例上有赖于政府的财政补贴,而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也是其中重要一环。根据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动力这一理论,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技术端支持,如农业生产经营的无人机技术、遥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可以看出保持农业产量稳定增长离不开技术支撑。另外,根据库兹涅茨理论的经济增长理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人均GDP提高的核心因素,农业保险对农民的保费补贴,不仅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而且在农业经营方式上,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从而为自身增收入,摆脱贫困打下经济基础。

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把发展农业现代化作为重点工作,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与核心在于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投入与创新[23]。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角度分析,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投入与推广,如在农民生产过程中,向农民推广遥感技术、GPS技术、GIS技术等,这些高新科技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效率,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24]。在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中,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也将会实现,进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农业保险补贴扶贫的乘数效应:基于风险管理技术作用路径

1.基本情况分析

如表4所示,农业产量对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资金投入弹性为0.107 823,风险保障金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产量将增加e0.107 823个单位,因为e0.107 823>1,表明了农业保险风险管理的投入,会使得农业产量倍增,对农民收入水平有着更大的提升作用,验证了假设2。

表4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通过风险管理技术扶贫的回归分析

注:*表示在P<0.0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2.原因分析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作用不仅是给予农民资金补贴、技术支持,还能够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给农民带去福利。根据农业风险综合管理理论,横向维度的农业风险综合管理可以帮助农民预防风险、控制风险,在风险发生后,能够及时对农民进行赔偿。纵向维度的农业风险综合管理是针对整个农业产业风险进行管理,在大的农业经济发展背景下,给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农业产出水平[16]。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金,可以用作收集风险管理信息、评估风险、制定策略、实施风险管理方案并进行监督[25]。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在风险管理技术的投入,使得风险管理技术在农民生产经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ART技术的应用,对农业风险起到一定的预测与控制作用[26]。风险管理技术不仅包含了对农民生产活动的风险控制,还包含了对农民生产的风险赔偿。2017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高达2.79万亿元②,这点鼓励了农民扩大再生产,鼓励农民敢于创新,敢于使用新技术,从而为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了条件,进而为实现自身脱贫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从表1的数据对比中可以发现,农业产量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弹性为0.191 595,大于农业产量平对政府直接扶贫资金的弹性0.047 104,农民收入水平增长幅度更大,说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政府进行直接的资金扶贫所能产生的效果更佳,其原因在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除了在资金扶贫外,还通过农业生产技术与风险管理技术两方面提高了扶贫效率,验证了假设3。可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能够产生资金的乘数效应,放大扶贫效果[27]。因此,相比直接财政拨款扶贫,政府更应该重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贫方式。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农业风险管理理论,利用农民收入的宏观计量模型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农业生产技术角度分析,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会使得农业产量以Y=e0.112 767X速度增加。在投入未饱和之前,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每增加一个单位,农业产量将会增加e0.112 767个单位,农民收入水平得到大大提升。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提高政府的扶贫效率,加快政府的扶贫工作进度。

第二,从风险管理技术角度分析,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会使得农业产量以Y=e0.107 823X速度增加。农业产量对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金弹性为0.107 823,表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能够以风险管理的方式影响农民收入水平,使得农业产量倍增,对减贫效应起着乘数作用。

第三,农业产量对政府直接扶贫资金的弹性为0.047 104,低于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弹性0.191 595,农民收入水平增长幅度较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风险管理,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扶贫效率,从数据对比中展现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贫的方式优于政府直接资金扶贫。

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使用效率,合理安排保费补贴额度。

农业保险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实证分析,也可以得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于精准扶贫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因此,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使用效率。根据实证结果,政府需要合理投入保费补贴,在保证资源配置合理的基础上,增加的每个单位保费补贴能够使得农业产量以Y=e0.191 595X速度增加,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并且,各地政府需合理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额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额度给与适度调整。

第二,发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动作用,提升扶贫效率。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投入,一方面,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在技术转化与推广方面,政府需加大投入力度,使得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与农民收入尽可能保持1:e0.435 330的比例。在农业生产技术使用方面,努力将农业发展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转变农民的生产思维,为提高自身收入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第三,多方向使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能力。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不仅可以用来作为风险赔偿,而且可以将其中部分资金作为风险管理的专项资金,用以管理风险以及控制风险,这样带来的产出效应更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所提供的资金,可以用来发展风险管理技术,增加对高新技术比如空间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等的资金投入,利用高科技对风险进行监测与预测,然后对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用以控制风险,降低灾害发生的强度和给农民带来的损失程度,避免农民因灾致贫现象的发生。

第四,加大财政投入,以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个人福利。

在农业风险综合管理理论中,特别强调对整个农业产业风险技术的控制与管理,这说明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民个人福利紧密相关。国家对农业保险的大力补贴,可以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从宏观环境下,为农民创造了良好的交易环境、生产环境,进而为提升收入、摆脱贫困打下基础。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官网。

② 数据来源于国家保监会官网。

③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

猜你喜欢

乘数农民收入补贴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如何获得乘数型能力:中国乡村建设行动中的治理研究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收入结构更加优化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看错了数字
转化,让计算更简便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