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考堂
2020-06-04小满国学
小满国学/文
1.“一字千金”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2.我们常用“头悬梁、锥刺股”来形容刻苦学习,那么“锥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
A.苏秦 B.张仪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描写春天的诗中都有“莺”,那么这个“莺”指的是哪种鸟呢?( )
A.黄鹂 B.布谷
4.“破天荒”一词最早与什么有关?( )
A.天气变化 B.科举考试
5.“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指什么?( )
水务行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不仅可以解决资金缺口的矛盾,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打破目前我国水务垄断经营的局面,从而促使水务企业提高经营效率,保证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的超前建设,确保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A.官职 B.姓氏
6.《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时期的城市街景?( )
A.宋朝 B.明朝
7.华夏民族中的华夏,是属于什么概念?( )
A.地域 B.文化
8.蝗虫在古代,除了是吃庄稼的坏蛋外,还可以用来比喻什么呢?( )
A.能吃能喝 B.多子多孙
9.以下哪个节气属于春天?( )
A.惊蛰 B.芒种
10.我们常用“杏林”来指代医学或医生,这个词与哪位名医有关呢?( )
A.华佗 B.董奉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A 6.A 7.B 8.B 9.A 10.B
答案解析
1.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成为秦国丞相之后,请自己门下的三千门客共同编写了《吕氏春秋》。成书之后,吕不韦命人将《吕氏春秋》全文抄写后贴在咸阳城的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字,赏黄金一千两。”但布告贴出了很久,都没有人来。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故事。“一字千金”原意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来也用于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
2.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苏秦的人。他第一次前往秦国,游说秦王与其他国家结成联盟,但并没有成功。当他身无分文衣着破旧回到家中时,家人都不理他。他就发奋读书,晚上读书读困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有时都扎出血了。一年之后,他再次游说其他国家时大获成功。“锥刺股”用于形容学习刻苦。
3.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其中出现的“莺”,指的是黄鹂鸟,是一种叫声清脆的小鸟,它们在春天特别活跃,因此经常出现在表现春天的诗句中。你在春天看到过它吗?
4.唐朝时,各地将优秀的考生送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但是,偏远的地区送去的考生很少有在进士考试中取得名次的,比如荆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湖南一带,因为很少有考中进士的,因此被嘲笑为“天荒解”。唐宣宗大中四年,刘蜕在京城的考试中考中了进士,被称为“破天荒”。后来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从未有过或者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5.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被贬职回京,司空李绅设宴款待他,席间命歌伎以歌舞劝酒。刘禹锡感慨万分,当场作诗一首:“高髻云鬟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样歌舞玩乐的豪华场面,司空大人经常见识,这里的司空是官职。“司空见惯”后来就用来指某事十分常见,不足为奇。
6.这幅画的作者是北宋的画家张择端。画中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热闹非凡的都市风貌,这个都市就是北宋的都城开封。通过这幅画,我们非常幸运地能在一千年后,重新看到当时世界上最繁华大都市的景色。
7.一般我们会说古代的中国中原是华夏地区,四周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少数民族居住地,便误认为华夏是一个表示地域的概念,其实无论是什么民族,无论你从哪里来,只要你继承了华夏传承的文化与礼制,你就是华夏民族的一分子。就是这样的包容精神,才让我们的文化五千年亘古不易。
8.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人们会讨厌蝗虫呢?因为它们会泛滥成灾!之所以可以泛滥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特别能生。古人发现了它这个特点,就把它视为一种吉祥的祝福,祝福他人可以多子多福,儿孙满堂!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是不是会很不一样呢?
9.中国有二十四个节气,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对应不同的气候变化,这些节气是古人经过很多年的观察总结而成的,主要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春天的节气有哪些呢?有一个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分别对应着“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10.东汉的董奉与同时期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董奉长期隐居在庐山,为周边百姓免费诊病。每当治好一位重病患时,就让病人家属在山坡上栽五棵杏树,看好一个轻病患,栽一棵杏树。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来救济贫苦百姓。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他去世之后,百姓就在杏林中纪念。后来“杏林”用来指代医学或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