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让孩子爱上劳动

2020-06-03宁丽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创设家庭

宁丽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让热爱劳动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家校共育是有效途径之一。

一、以家庭生活为载体,让劳动教育常态化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转变“重学轻劳”的意识,营造浓厚的家庭劳动氛围,给孩子创设更多的劳动机会。

首先,让家庭劳动成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家长与孩子签订“成长协议”,明确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进行家务劳动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应该常常带着孩子共同打扫房间、清洗衣物、种花养鱼、烹饪美食;家长应该常常带着带孩子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了解庄稼的生长,四季的变化;家长应该常常带着孩子一起到生产基地参观考察,了解日用商品包含的劳动程序……在家长手把手的示范中,让劳动成为亲子交流的纽带,让热爱劳动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定制一份“家务劳动清单”。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应当放手让他们独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把要穿的衣服分类整理,饭后收拾碗筷、餐桌,学习垃圾分类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试着教他们正确使用简单的电器,学习使用电饭煲煮饭、安全使用微波炉、用洗衣机洗衣物、用吸尘器打扫卫生以及在家人的帮助下做简单的饭菜等。五、六年级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家庭计划的制定,准备采购清单,和爸妈一起策划出行路线,会做一两样特色菜,能帮助家人进行家庭大扫除等。

最后,家长要利用一切条件,与孩子一起尝试多种多样的劳动,在劳动中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在劳动中培育孩子高尚的人格和品德。“贴身衣物洗一洗”讓孩子识别各种洗涤用品,养成卫生习惯;利用果皮“变废为宝,自制花肥”,从小培养环保理念;开辟“专属阳台”,打造居家的小菜园,学会健康饮食,珍惜粮食;利用苔藓、菌类、多肉等低矮植物搭配造景,设计家庭微景观,让孩子从小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在劳动中,父母和孩子一起发现美、创造美。

二、以学校体验为阵地,让劳动教育卓有成效

学校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尽可能地创设环境、丰富资源、开发课程,为孩子们提供劳作、想象、创造的空间,利用一切条件创造适宜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内环境。

学校应将劳动教育制度化,规定每周须完成的劳动时长,每学年需要获得的劳动学分等。可以划分班级的劳动责任区,安排相应的劳动任务。班主任可将班级劳动任务再次细化,让每个孩子都有劳动岗位,让每个孩子都承担相应的劳动工作。学校还应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对各班劳动情况进行督促,设置“红领巾奖章”等有意义的奖励机制,调动孩子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学校应该创设情境化的劳动教育,因地制宜地建设“校园农场”。如可建立箱体式的种植基地、搭建攀爬种植架、水培热带植物小暖棚、智能蘑菇房等,可将相关种植区分为班级创意区、蔬果菜园区、手工美食坊、中药百草园、云端小课堂等。在班级创意区,各班创设独具特色的“自然小天地”——攀藤植物的长势展示、各种肥硕多肉植物观赏、变废为宝的作品陈列等;在蔬果菜园区,孩子们春种秋收,在四季交替的劳作中享受快乐;在手工美食坊,孩子们可以变身“大厨”,在捏、搓、揉、掀、炒中感受中国的美食文化和厨艺魅力;在中药百草园,每一株植物挂牌,注明成分和药效,孩子们认识了许多中草药,学习制作酸甜的山楂丸、避暑的小香水、秘制的香囊,感受中医中药的奥妙;在云端小课堂组织孩子们围绕细菌、病虫害、嫁接、繁殖分类研究,拓展农学知识,培养探究精神……

学校还应以课题为引领,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融知识、劳作、趣味于一体,构建综合性的劳动课程。课程可包括以校园保洁、岗位服务为主的校园小主人课程;以种植养殖、创意搭建为主的城市小农夫课程;以加工修理、职业体验为主的大国小工匠课程;以土壤与营养、遗传育种、病虫害诊治为主的农学小博士课程等等。课程是学校最主要、最重要的育人手段,构建综合性劳动课程才能让学校的劳动教育真正落地。

除了在家庭、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外,家长和学校还可以积极创设一些社会实践,让社会生活成为孩子劳动教育的大课堂。如定期举办“秋收义卖”活动,将“课堂蔬果”运到市场售卖,并将赚到的钱做一些公益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红领巾志愿者服务,组织孩子们到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到大街小巷进行环卫服务,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在劳动实践中播下爱与善的种子。

劳动是生命之光,劳动是幸福之源。让我们一起努力,家校共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猜你喜欢

劳动创设家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创设未来
家庭“煮”夫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热爱劳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恋练有词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