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2020-06-03张素萍
【摘 要】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不仅要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开展亲情、友情“双情”教育,更要创设情境、品读精品,让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主动感悟与体验,从而使其小学语文综合素养得到质的提升。
【关键词】爱国;亲情;情境;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78-02
小学语文的魅力在于情感教育,在于情感的引导与感悟。在情感教育中渗透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加大情感教育渗透的力度,尤其要从爱国、亲情、友情等角度传播情感的种子,指引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爱国、爱社会、爱家、爱校、爱他人的品质,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知识较浅显,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依赖于学校和家庭的正确教育与引导,其情感世界的培养关系到他们语文素养的高低,也影响到以后语文学习效率的高低。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
一、爱国教育,以国育人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从不同的视野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富强繁荣,这些都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好素材。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类型的文章,挖掘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全方位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与繁荣,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1]。
如《富饒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我国西沙群岛秀丽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除了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之外,还可让学生观看有关西沙群岛的视频,通过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环节,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秀丽河山,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爱国主义教育还要抓住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升旗活动,引导低年级学生进一步认识国旗、国徽,了解国旗、国徽的真正含义,让学生一起合唱国歌,在学生内心深处撒下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当然,也可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感悟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祖国强大背后的主要原因,从而使学生巩固爱国主义情感,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双情”教育,以情服人
“双情”指亲情和友情。亲情,即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的情感,如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之间的情感;友情,即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的情感,如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同事之情。亲情、友情都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优质资源,正是因为由于这些情感的存在,家庭才会和睦,社会才会和谐,世界才会和平。语文教学要加强“双情”教育,以情教育学生,以情说服学生。其实,幸福的源泉在于处处珍视这些情感,真心愿意拥有和回报这些情感,使“双情”真正扎根于学生心中,成为一种宝贵的品质、一种自觉的行动[2]。
如《月亮的心愿》这篇文章,教师可让学生紧紧抓住月亮内心的变化这一线索,学习珍珍为照顾生病的妈妈而主动放弃了郊游机会,从而构筑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多么美好”的人间亲情。阅读讨论环节,学生纷纷说出了小珍珍具有关心长辈的优良品质,这时再教育学生:“爱是相互的,不仅要爱父母,还要爱家里的每个人,因为他们都是爱你们的”。为了进一步渗透亲情教育,笔者增加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关心家人?”环节,有学生说的很具体,有学生说的很生动,有学生说自己感到很难过,因为他没有过多的关心过父母,平时都是父母关心他……通过亲情故事的回忆与分享,学生的思想得到碰撞,情感得以升华,他们纷纷表达今后要热爱、关心长辈,“爱是无限的,爱是无界的,爱是相互的,爱是主动的”,这样,情感教育的点点滴滴就逐渐渗透到了学生内心深处,成为一种自觉。
三、创设情境,以境导人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过短,常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他们缺乏日常生活经验,厌烦长篇大论的说教式教学,因此,教师应创设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感情境,在情感情境的熏陶下,化抽象为形象,化模糊为直观,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以情入境、以境生情、以境导人的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3]。
如笔者在进行关于李白的《静夜思》的教学时,先通过视频的方式将李白心中的明月与相思联系起来,在思乡的音乐衬托下和声光的作用下,在文字的闪烁、视觉的冲击下,学生仿佛置身于这一虚拟的教学情境之中。尤其是在学生品读环节,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感而发,从不同角度说出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四、品读精品,培养真情
语文是一门艺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都在文中的一字一词一句中,在文中主人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把握正是学好语文的精髓。因此,情感教育要从最基本的字词句的认识和分析着手,重点挖掘隐藏在背后的情感。情感教育还要通过学生的品读,在学生与作者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与共鸣的桥梁,引发学生对作者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认同,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人格得以锤炼,优良品德得以形成[4]。
如《金色的秋天》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秋天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笔者在教学中重点让学生认识和分析关于“秋”的一些字词句,提出问题:“秋天来了,秋天她在哪里?你们能不能在文章中找一找秋天呢?秋天是通过哪些字词句来表现出来的呢?”学生开始读、想、找、写,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在认识字词句的过程中品味和感悟了秋天之美,从而达到培养情感、亲近自然的目的。
总之,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践行小学语文新课标,实施情感教育,就要全方位探索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情感教育的全过程。从爱国主义教育、亲情友情教育的角度出发,主动创设情境、以境导人,品读精品、培养真情,使学生养成善于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好习惯,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霞.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4(25).
[2]胡发彩,张克顺.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
[3]李英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10).
[4]区洁丽.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审思与重塑[J].小学教学研究,2014(8).
【作者简介】
张素萍(1984~),女,汉族,福建省仙游县人,本科,一级教师职称,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