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文言文跨学科教学研究

2020-06-03林晓东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实施核心素养视野下文言文跨学科教学,教师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握跨学科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方法,以文言文丰富的内涵陶冶和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標。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跨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58-0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研究核心素养的热潮。核心素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综合性、整合性、跨学科性和跨领域性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与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因此,提倡跨学科学习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更是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必要路径。

一、文言文跨学科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文言文跨学科教学是指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立足文言文文本,融合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为解读文言文作品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并且使作品的价值得到更全面、更深刻乃至更真实的展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体味感悟和理解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现阶段,我国正在深入教育教学课程改革,而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跨学科教学正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跨学科教学挖掘文言文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道德情感意蕴,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能力、思维等个性差异,倡导体验、探究、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育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和跨学科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同时,能突出文言文自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熏陶功能,突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智慧、启迪思想、习得素养[1]。

此外,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跨学科方法理念,可以改变枯燥繁琐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效的引导和启发,能逐渐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抵触心理;与此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解决知识研究与教学脱节的问题,有效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文言文跨学科教学策略

(一)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

文言文跨学科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美感,可以培育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这种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今后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采用跨学科教育理念,突破学科边限,促进多学科融合,以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融汇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修炼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这是培养跨学科人才成长的关键核心。

(二)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要想运用跨学科教学方式,教师就要把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引导者,甚至是学习者,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设多元开放的文言文教学新情境,探究文言文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渠道,摒除传统文言文字词疏通、文句翻译、主题解读的教学模式,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语文教育价值观。此外,教师还要吐故纳新,博采众长,不断拓宽自身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跨学科教学既能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地学习,也能带动多学科教师相互交流与借鉴,跨越学科边界,融合多学科知识,增强专业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2]。

(三)精准把握跨学科教学内容

很多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教学时,只掌握了自身专业学科的知识,但对所涉及的其他课程内容知识了解不够充分。因此,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当精准把握跨学科教材资料的运用。如果对跨学科知识掌握不充分,那么在进行相关教材资料的设计时,就会产生一些失误,从而影响文言文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必要时,还应进行跨学科集体备课,邀请相关学科的教师共同讨论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以初中文言文所涉及的思想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为研究对象,整合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形成综合人文学科的课程形态,可以丰富课程理论,推动教学理论发展,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多学科知识。

(四)精选教学方法培育核心素养

1.熟读成诵,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文言文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需在课前布置诵读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以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世经历为切入点,在诵读时“披文入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把握音律和节奏,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表达出来。诵读文言文其实也是广泛汲取语言营养并将之内化的过程,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会渐渐进入古诗文所创造的意境,获得审美教育和文化熏陶,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3]。

2.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想要让学生弄懂文言文,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学习工具。如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理清行文思路,梳理文言文的写作脉络,使学生学习文言文变得相对简单,容易接受。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当中的关键词,可以帮助学生对全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使之思路更清晰,印象更深刻,记忆文言文变得更轻松、高效。除此以外,思维导图的科学应用,可以使学生脑海中相对模糊的知识结构变成更具直观性及明确性的图像,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

3.引入课本剧,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明确重点,学生圈点记录。这样的教学方式总是由教师支配控制,学生只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被动接受教学内容,以致于课堂学习氛围死板,学生接受度较差,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及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应结合文言文内容使用一种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课本剧,这种形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性[4]。首先,为了演好课本剧,学生要了解文章的背景和情节,并对人物关系进行梳理,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在编演的过程中,要对台词进行揣摩,并对人物进行二次创造,这会使学生参与创作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进而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同时,编演文言文课本剧这种教学模式,又能够使文言文课堂氛围变得更为热烈和积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4.利用微课,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微课是根据教学实践要求,通过视频等载体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其课程内容一般较为精短,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文言文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就是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化。因此教师要挖掘出文言文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微课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5]。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适当取舍,从课文词句、课下注释、课后思考与探究等入手,补充传统文化知识,把相关的文化知识转换成适用的教学视频,以满足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学习的需求。微课的利用使文言文教学方式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同时,对课堂上没有完全领会的地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这使学生学习时间更加充裕,学习方式更为灵活。此外,因为传统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教师只能根据教学目标讲解相应的基础知识点,对文言文中诸多复杂的传统文化现象很难花费较多时间进行详细分析传授,而微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这一生动的教学形式,能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各类重点、难点。因此,微课的运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做好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文言文跨学科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和跨专业发展,持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以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要适时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开放、合作、探究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不断创新适合学情的教学活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張亚童.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2]廖锦仲.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8(5).

[3]徐敏华.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初探:以教学《奇文共欣赏——〈答谢中书〉》为例[J].新课程(中),2017(12).

[4]林文仁.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20).

[5]张歆.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林晓东(1975~),男,福建泉州人,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