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职“幼儿心理学”专业教学效果的策略

2020-06-03王通雯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摘 要】中职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他们在专业学习方面的能力提升一直是中职教师思考的重要话题。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全面了解自己将来在职业发展中的服务对象,尤其是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由此,提升中职学生“幼儿心理学”的教学效果成为中职教师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提升“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幼儿心理学;中职专业;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39-02

《幼儿心理学》是以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基础,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相结合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学习这门功课,不仅可以让中职学生在将来就业中知己知彼,提升进入工作状态的时效性,还能提升学生将来的职业专业性,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才智。但纵观当前的幼儿心理学教学课堂,不难发现很多教师讲得疲惫不堪,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甚至连自身的特点都没明白,让他们在死气沉沉的课堂中了解幼儿的心理,十分困难。为此,中职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作业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让中职学生认识到自身专业的特性,提高他们将来的职业适应性。

一、设置专业类游戏,提升学生专业兴趣

中职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较低,加上他们的年龄较小,学习“幼儿心理学”这门功课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枯燥性。为此,中职教师应联系“幼儿心理学”的学科特点,结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活泼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在通常的教学中,笔者会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

如在《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及培养》中,笔者先提出了几种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并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分解,如此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看到学生的好奇心如此深厚,笔者决定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要求每个中职学生想象出一种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方法,然后激励中职学生采用课堂情境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每个学生找到了职业认同感,他们都积极想办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中职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助力。

二、多媒体拓展信息,提升学生专业认知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教师的教学形式有更多的尝试机会,尤其是在学生感到枯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更多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专业发展。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应用到课堂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

如在《幼儿游戏活动心理》讲解时,笔者先通过视频形式为学生呈现优秀的教师教学视频。在视频中,幼儿教师能结合不同性格的幼儿进行合理的游戏指导,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积极的发展。通过观看这样的视频,学生被视频中的教师智慧所打动,从而产生对本专业的骄傲,由此激励自己认真聆听“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为将来的幼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发展式作业,提成专业的熟知度

在传统的中职教学中,教师认为只要将知识理论传授给学生就足够了,至于学生在将来的职业中能不能应用所学知识,教师一概不管。很显然,仅通过传统的讲授形式是无法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学生内心的。为此,中职教师应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一定的发展式作业,在练习中提升学生对专业发展的熟知度[2]。

如在学习《幼儿的个性》之后,笔者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作业——课下搜集有关幼儿个性发展的行为,并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纷纷利用网络搜集幼儿个性化行为方面的特征,并针对幼儿常见的个性行为进行具体的案例呈现,试图以一名幼儿教师的身份对相关案例进行构思和分析,找到新的教育应对策略。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引导中职学生回归自己的职业位置,从而提升他们在职业中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四、课堂积极式暗示,提升专业学习自信

教师的夸奖对学生而言是很好的心理暗示。为此,中职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中职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不一定是直白的夸赞,可以是婉约的提问,还可以是委婉的邀请等。在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中职学生会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升对本专业的认同。

如在上述提到的游戏表演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表演“教师”这一角色时有模有样,对“幼儿”也特别有耐心。笔者借势邀请学生“你刚才的举动很标准,你能再给大家演示一下吗?”在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中职学生得到了认可,很好地提升了中职学生的学习自信,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助力。

五、激励相互式评价,提高学生专业认知

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虽然在毕业之后多数会进入有关的幼儿园进行授课,但中职学生毕竟没有经历过职业的考验,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迷茫心理和跟从心理。所以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认知是非常必要的。中职学校的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评价,为了避免教师职业评价的重复性,教师可以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3]。

如中职教师可以让中职学生结合幼儿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行试讲授课,然后班上的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和记录试讲学生的授课语言和授课风格。之后,让听课的学生对试讲的学生进行评价。如此循环实施,不仅促进了中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还促进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专业发展水平。

六、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很好地激发中职学生对于“幼儿心理学”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并允许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只有让学生多实践,才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此课堂才会更加有效,中职学生也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参考文献】

[1]刘璐.浅谈中职学前心理学课程的组织策略[J].学周刊,2019(12).

[2]王露璐.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6(21).

[3]李艺.加强校企合作之见习管理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6).

【作者简介】

王通雯(1982~),女,漢族,甘肃陇西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