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四步走”

2020-06-03邵焕娣林佳欧阳小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9期
关键词:儿歌道德与法治绘本

邵焕娣 林佳 欧阳小英

《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应以学生德育认知学习为主导,促进学生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情感,在道德实践中外显为道德行为。而教师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原有道德情感水平上获得发展,关注学生当下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观念,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加深他们对道德的感知,对法治的认知。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教学方法。

一、巧用绘本增乐趣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但一年级的小学生多数还有着幼儿后期的心理特点,绘本故事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道德与法治》的改编越来越体现了以儿童为主体的思想,在新编的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绘本式的插图和故事,更加符合儿童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绘本故事教学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使课堂更加高效、有趣。

比如,《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中,在表达我们如何回报家人对我们的爱这个环节中,可以引用《朱家的故事》这个绘本故事。通过讲述朱妈妈的辛苦来反衬现实生活中那些辛苦付出的家人,进而引导学生回答,如何去回报家人的这份付出、这份爱,这就是感恩。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感恩”这个词还很懵懂,通过这个绘本小故事让学生知道:哦,原来我的家人跟绘本中的朱妈妈一样辛苦付出,那我不能像朱爸爸和两个学生那样,我要帮妈妈减轻负担才是。于是,学生踊跃回答该如何回到这份爱,比如帮家人倒水、给家人捶背等,将一句句虚实的感恩化作实际行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讲述故事时要掌握节奏、抑扬顿挫,适当地辅以肢体语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牵动学生的心。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中绘本的运用让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慢慢深根于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使用绘本的教学方式,为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带来了乐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利用游戏添生机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更倾向于活动式教与学的方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游戏是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当然这里也特别强调游戏能在达成本课程德育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低年级的小学生容易走神,枯燥的课堂气氛会让他们对课堂产生诸多困惑,主要是其认知与实践不一致,未能达到使学生“能知而且能行”的地步,导致德育实效性差。

比如,在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一课《有趣的名字》,课堂中先让学生课前向自己的父母了解一下自己名字的由来,并完成教师的“名字介绍卡”。在课堂中以“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积极上台展示,与大家分享自己名字的由来,推动课堂的演进。学生在游戏中乐于展现自己,在游戏的推动下,课堂气氛十分轻松活跃,学生也更加积极地表现自己。

《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创设并引导学习者参与各类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师要兼顾传统文化、现代社会及未来发展三方面的道德要求,通过设计课堂游戏,将课堂中学生需要展示的内容加以结构化处理,柔化在游戏中,在游戏玩乐中放松学生的心态,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向善的道德行为。

三、采用儿歌活课堂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课堂总会有让他们枯燥的时候,而儿歌就像一道润滑剂,可以让枯燥无味的课堂瞬间变得轻松灵活。

比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一课中,在学习对家人如何称呼的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儿歌《礼貌称呼歌》,将学生对叔叔、伯伯、姑姑等不理解的称呼容纳在一首儿歌中,让学生以儿歌的形式来学习对长辈们的称呼。对于一年的小学生来讲,他们知道伯伯,但是不知道伯伯是爸爸的哥哥,一味地讲授很难让学生接受,不如以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在一拍一唱、一问一答中学会对家人的称呼。这比直接介绍爸爸的哥哥叫伯伯要更加童真童趣,充满灵活性,也更符合學生的年龄特征。

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离不开儿歌,儿歌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更为丰富。《道德与法治》作为低年级小学生德育课程的重要部分,其教育方式如何改革,是广大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儿歌教学无疑是值得借鉴和深探的教学方式。

四、运用手工重实践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兼顾了德育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现在教学以认知启发的方法取代传统的教条式灌输,通过手工制作的路径培养成熟的道德观念。《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手工教学法是搭建起沟通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桥梁。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中《国旗升起来》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小朋友制作国旗的手工活动,让学生认识国旗是什么颜色,其中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再让教师来讲解各个部分所代表的意义。这样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国旗,来认识我们的国旗,同时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学生在各种真实情境、复杂条件下,运用所学道德知识分析去面对实际问题,可激发其道德情感。手工制作是学生展示道德品性需要借助的工具,通过观察学生对手工作品的呈现,剖析学生的道德内心和视角,教师能够较为准确地推断其德性的发展程度。

《道德与法治》作为现实存在的学校德育课程,其改革与发展必然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无论何种改革,一定是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审慎前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教师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要达成此次课程改革的目标,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教师需要在理念、理论和实践上的自我完善,需要适当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建立起学校德育课程与学生德育工作、校外德育实践、社会德育环境的紧密联系。相信《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迈出的一小步,必将推动学生德育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郭雯霞.道德与法治: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基于教材话题的探问[J].中小学德育,2018.

[2]池拥民.小学低年级品德课堂引入绘本的尝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2):54-57.

[3]晏焱,李敏.开创道德与法治教育新格局:基于人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和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对比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7(8):8-11.

猜你喜欢

儿歌道德与法治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识字儿歌
睡觉儿歌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儿歌6首等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