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事迹背后的故事
2020-06-03杨晓璐
杨晓璐
雷锋,这个全国人民熟悉的名字,是新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精神楷模之一。从毛泽东1963年3月5日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起,雷鋒的感人事迹就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他的高尚精神和伟大人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但鲜为人知的是,雷锋典型的挖掘、雷锋精神的宣传却同一位开国将领密不可分,那就是时任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的吕清。
吕清(1915—2010),河南光山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麻城独立团排长、连长,军委工兵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副科长,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政治处主任,淮南军区路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合江军区副政委、合江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委,东北军区炮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军委高级炮兵学校副政委、松江军区副政委、黑龙江省军区副政委、沈阳军区工程兵政委、林业部政治部主任、农垦部副部长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生,1959年底入伍,是沈阳军区工程兵第十团的战士。这个团驻扎在辽宁抚顺。雷锋平时的表现在全团上下都是有口皆碑的,连、营、团三级都十分注重学习宣传雷锋的好人好事,团里还组织专门力量对雷锋的事迹进行梳理总结,大力塑造这个在创先进单位和五好战士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
很快,第十团党委上报的先进事迹材料就放在了吕清的案头,吕清读后,一下子就被雷锋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了。然而,在宣传学习雷锋这个先进典型的问题上,沈工部队内部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主张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活动;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雷锋做的虽然都是好事,但都是一些很难考证的日常小事,真实与否不好确定,没必要宣传推广。为慎重起见,吕清便让工程兵政治部抽调专人,与第十团组成联合调研组,专门深入雷锋所在连队和曾经工作过的单位,采访当事人,甚至连雷锋的老家也去了,尽可能找先进事迹里的人核实情况。经过深入细致的探访,调研组最终确认,先进事迹材料完全真实,没有发现与事迹材料不相符的地方。雷锋的先进事迹确凿无疑!
吕清立即与党委班子成员研究商量,决定在工程兵系统内迅速广泛宣传,举办雷锋事迹巡回展览,树立雷锋的典型形象。吕清不仅一再要求各级抓好雷锋事迹的宣传,而且他自己多次找雷锋谈话,鼓励雷锋做出更多的成绩和更大的贡献。吕清还向沈阳军区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协调促成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摄制反映雷锋先进事迹的纪录片,从而加快了全军区学习宣传雷锋事迹的步伐。
为了进一步宣传雷锋的先进事迹,吕清与政治部共同研究制订了相关方案,并在与其他领导反复斟酌定稿后,成功地在营口召开了雷锋先进事迹报告大会,还邀请了地方党政领导参加会议,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吕清的主抓推进下,雷锋的先进事迹逐渐广为人知,邀请雷锋做报告慢慢在军内外形成浪潮。雷锋自己也是一个好强上进的人,无论到哪个地方他都坚持不懈地做好人好事,无论在哪里做报告他都认真精心准备,回到连队后又迅速投入训练。日子一长,雷锋的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影响,而且,那些慕名前来的群众常常自发地跑来找雷锋,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部队的正常工作。
吕清得知情况后,立即向沈阳军区政治部作了反映,建议从爱护雷锋的角度出发,适当减少雷锋外出做报告的频次。他还向军区领导建议,以后凡邀请雷锋做报告,必须报经沈阳军区政治部批准。吕清的一系列建议都得到了军区首长的认可和支持。
正当吕清充满希望地期待雷锋取得更大进步的时候,一个惊天噩耗传来:雷锋因公殉职!
雷锋殉职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先后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新闻媒体更加深入广泛地宣传报道了雷锋的感人事迹,雷锋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英模人物,给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沈阳军区,乃至人民解放军赢得了极大荣誉。
不过,种种荣誉的背后,却有吕清锥心的痛。雷锋的殉职,令他生前的战友们和沈工第十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各方面的指责纷至沓来。有的人认为,雷锋及连队不应让驾驶员助手开车,否则不至于发生不幸;有的人说,如果把雷锋早日提拔到更重要岗位,极有可能避免这样的悲剧,也有利于雷锋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作为雷锋所在兵种部队的最高政治首长,吕清所承受的压力更大,其中最遭人诟病的就是没有将雷锋尽快提拔成干部。雷锋逝世周年纪念会前,沈阳军区、东北局领导在与工程兵负责人座谈讨论时,有人就当场责问吕清,为什么雷锋没有被提拔为连、排级干部。一些领导甚至多年以后在参观雷锋纪念馆时,还不忘提出这个问题。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吕清选择了默默地承受。他总是向人诚恳表示自己有错,但几乎不说明原因。其实,这些责难的产生,是缘于对当时军队干部政策的不了解。无论什么时期,人民解放军提拔战士当干部,都有着一系列的复杂程序和严格要求。在吕清以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身份主政沈工时期,战士被提拔为排级干部,需要向上级报备,但审批权限属于团级单位,工程兵领导机关只能对提拔某个战士为排级干部向团单位提出建议;而提拔连、营级干部的权限则归军区政治部,工程兵党委虽然有一定的建议权,但必须经沈阳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门正式批准。根据当时的规定,战士提干,要注重德、才、资(历)的全面考察,但在实际贯彻中往往偏重于资(历)的考察,因为对德、才的要求十分苛刻,任何瑕疵都可以一票否决。
具体到雷锋提干一事上,他当然符合提干标准,但他的影响和知名度太大,是否提拔、怎样提拔、提拔后如何培养等都属于重大的政治问题,已不再是第十团乃至沈阳军区工程兵本级所能决定的。而无论有过什么考虑,至少在雷锋殉职前,上级包括中央都没有下达过关于雷锋提干的指示,那么雷锋自然也无法被直接提干了。
吕清,这位从放牛娃成长起来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正是用军人坚强宽广的胸怀去化解别人的误解。虽然他在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的学习宣传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又不为人知的工作,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他始终坚持认为雷锋这一典型的培养发掘是集体的功劳,用他写进回忆录里的原话说就是:“工程兵十团等基层部队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是有重要贡献的。”
(责任编辑:张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