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亮:名震鲁西南的“娃娃”敌工部长

2020-06-03王贞勤

党史纵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工部曹县炮楼

王贞勤

敌工部(站、科)是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内部设立的主要机构之一,主要任务是负责对敌政治宣传、策反及情报搜集和分析等工作,在打击、瓦解敌人方面,常常发挥着令人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定陶县委敌工部部长的程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屡屡深入“虎穴”刺探军情、争取对方“中立”或“反正”,成为一名名震鲁西南的孤胆英雄,由于年纪小,所以被誉为“娃娃”敌工部长。

卧底敌据点

1942年9月的一天早晨,天灰蒙蒙的,在鲁西南重镇菏泽通往定陶县的一条土道上,匆匆行走着一个20岁上下的小伙子。他中等身材,右肩上搭着一件打着补丁的长褂,一边大步流星地往前走,一边用眼睛的余光警惕地观察着道路两旁的一树一物。他就是程亮,这次要去定陶执行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程亮曾用名程光照、程光杰,1923年5月生于河南省洛宁县兴华镇程家岭村,1939年6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冬,程亮从八路军总部敌工队调到八路军第二纵队教七旅政治部敌工科任干事,因为学过日语,组织上就让他负责相关的工作。期间,年仅十八九岁的程亮,曾代表八路军单枪匹马闯入国民党顽军张胜太的司令部订立“双方互不侵犯协定”,并曾多次冒着枪林弹雨到日军阵前喊话,小小年纪就在鲁西南声名鹊起,颇得教七旅政委兼冀鲁豫军区第七军分区政委赵基梅等首长的信任。

“小程同志,分区这次要交给你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程亮擦了一把额头上冒出的细小汗珠,又想起赵基梅昨晚在菏泽当面交代自己的一段话,“种种情报均显示,日军最近要对我们鲁西南根据地发起大规模‘扫荡,但何时要对何地‘扫荡,这个情报我们还不能掌握,军分区决定利用你懂日语的特长,将你安插到定陶南王店伪军据点,去偷听敌人可能用日语下达的‘扫荡命令,以便于我军反‘扫荡。至于如何打入这个伪据点,分区已给你安排好了,让你充作定陶县地方实力派、定(陶)曹(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程树勋的本家兄弟,这个人伪顽都给三分面子。你的具体任务就是进入据点当一名传令兵,专门负责接听电话……”

想着想着,程亮不自觉间加快了步伐,中午时分终于赶到南王店伪军据点。

程亮将程树勋的亲笔介绍信交到把守据点的伪军连长手中。他仔细看了信,又问了一些有关程树勋的情况,没有发现任何破绽,便说道:“我原来跟着程司令(程树勋)扛过枪,他这次举荐你这个曾在高树勋部队当过通讯兵的本家小兄弟到我这儿混口饭吃,我哪里敢不答应啊?好吧,就按程司令说的办,你还干你的老本行,专门接听和管理电话吧!”

就这样,程亮当天下午就顺利上了岗,成为该据点的一名通讯兵。

因为弄不准敌人何时会下达“扫荡”命令,为了不漏掉情报,程亮不分昼夜,几乎一天24小時都守在电话机旁,电话铃一响他就赶快接听,特别是日本人的电话他更是一个都不放过。因为这个据点的电话机是用路过的电话线接通的,只要拿起电话机,就可以听到来往电话内容。伪连长见程亮表现十分积极,忠于职守,很是满意,便不时予以“表扬”。

一天,一名伪军见程亮抱着电话听日本人在“叽哩呱啦”讲话,感到十分纳闷,就问他:“日本话有什么好听的,你能听得懂吗?”

“听不懂,一句也听不懂。”程亮装出非常有兴趣的样子说,“日本文字也是汉字,但发音咋同咱们中国人不同呢?真有意思!”

“哼,真是个乡下老土!”那名伪军嘟囔了一句,嘴一撇,走了。

半个月后的一天下午,程亮照常在电话机旁“认真值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他急忙拿起话筒,听后立马打了一个激灵:驻河南商丘的一个日军联队级指挥官正向驻菏泽、定陶、曹县日军下达“扫荡”命令:“围剿”驻在定陶西南抗日根据地的一个大村镇——力本屯的八路军教七旅十九、二十团,要求当天晚上出发,次日拂晓到达合击地点。

“哎哟哟,我的肚子……都怪我中午喝了半缸子凉水……”程亮放下电话,突然捂着肚子使劲“叫唤”了起来,然后以肚子痛为借口到据点外的村子找医生。他通过我方提前隐藏在该村的联络员,迅速将这一重要情报送给了部队。我军连夜转移,使敌人扑了空。

程亮前后在这个据点里待了一个月左右,不仅及时掌握了敌人“扫荡”前后的情报,同时还和该据点里一个姓王的中队长交上了朋友,经过多次促膝谈心,启发了这个中队长的民族自尊心。后来,程亮在定陶一带的身份公开后,这个中队长还偷偷找到程亮见了一面,说没有想到,当时他们据点内的一个小小通讯兵,竟是八路军的敌工部长。此后,在程亮的进一步教育下,他不断给八路军送情报、掩护过往抗日人员,为革命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枪响敌顽家

“定陶的斗争形势非常严峻,军分区研究决定,让你到定陶县委敌工部任部长,同时兼任定陶民主县政府敌工站站长,主要任务是对定陶县境内及其附近的敌、伪、顽进行争取、分化、瓦解工作,同时做好情报工作……”1942年10月,日军的秋季大“扫荡”刚结束,赵基梅的一席话,让程亮重返定陶。他这一去,就是3年。

程亮的到来,让定陶县委书记杨用信和民主县政府县长陈励全等领导欣喜异常。他们早就听说程亮少年老成,智勇双全,具有丰富的敌工工作经验,特别是前不久他以通讯兵身份为掩护、孤身深入“虎穴”智取日军情报的事,更在鲁西南一带被传为佳话。军分区能将这员敌工“大将”派到定陶,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

“定陶的县城、主要集镇及交通要道目前都在日伪的手中,并设有伪政权,到处都是据点和炮楼,他们经常出来抢粮抓人;城东北广大农村被国民党王子杰部占领,王子杰是国民党定陶县长,又是保安十五旅旅长,也不断残害我抗日军民;定陶以南、曹县以北地区的国民党特务和伪军,也勾结一起与我为敌。我们的活动地区只有县城西南的马集、张圈等几个村子,急需通过大力开展敌工工作,开辟全县的抗战新局面……”程亮刚放下行装,杨用信就迫不及待地向他介绍起定陶目前极为困难、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

随后,定陶县委和民主县政府研究决定,将敌伪內部的党员关系也交由敌工部和程亮统一领导。定陶敌工部公开的、半公开的从事秘密工作的同志,共有20多人。不要小看这区区20多个人,这可都是党组织优中选优的骨干力量,是迅速打开全县抗战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接着,经县委和民主县政府讨论,确定了敌工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对全县抗战形势影响较大的伪军据点和炮楼,先行开展工作,重点放在定陶西南的伪军据点和炮楼。因为它们离根据地较近,对抗日工作的威胁自然也最大。

根据县委的这一部署,程亮和敌工部一班人马上投入了工作。经过梳理和研究,他们决定先对县城西南的李庄炮楼“开刀”。负责看守李庄炮楼的伪中队长叫张福华,是当地人,因为离根据地近,他其实更怕共产党和八路军最先搞掉他们,所以也想和八路军拉关系。

“报告队长,外面有您两个亲戚,说要见您。”1942年10月中旬的一天傍晚,李庄炮楼的一名伪军向张福华报告说。经张福华确认,其中那名年龄大的是临近村的村长,的确是自己的亲戚,而那名小伙子他却不认识。经岗哨检查,两人身上都没有任何武器,张福华才让他们进入了炮楼。

宾主落座,双方简单寒暄之后,那名小伙子单刀直入:“我是八路军定陶敌工部部长程亮,今天是奉上级命令和你进行谈判的!”张福华闻言大惊,刚想喊人。程亮大大方方地站起来,拍了一下胸膛,说:“我今天手无寸铁,任凭你处置。但请你不要忘了,你为虎作伥,八路军不会饶过你的!”

“兄弟误会了!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张福华被程亮的凛然气势镇住,赶紧自打圆场。

“你这个炮楼离我们根据地太近,对抗日有影响,我们正准备打掉它……”程亮话未说完,张福华脸色顿时大变。

“大家不是亲戚,就是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何必刀兵相见!”这时,村长不失时机地赶紧居中“和稀泥”。

程亮顿一下,继续说道:“我们可以暂且放你一马。不过,你今后要表面上应付敌人,暗地里帮助抗日……”张福华见事可转圜,不停地点头,一再表示,今后愿意给八路军送情报,掩护抗日工作人员,不再欺压附近群众。

在程亮他们的努力下,不久,定陶县城以外的十几个伪军据点,大多数都能与我方做到“和平相处”。

然而,曹县、定陶结合部的国民党顽固派王炳儒等人,却对定陶的抗日工作千方百计进行破坏。程亮根据县委的指示,决定直接插入王炳儒的家中找其“谈话”。

王炳儒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开始根本不把程亮放在眼里,矢口否認自己有任何不轨行为。程亮讲了我党我军的一贯政策,严肃指出他搬弄是非、破坏抗战的一些事实后,用警告的语气告诉他:“假若还要继续破坏抗战,共产党、八路军的政策你是知道的,后果自负。”说完,程亮手起枪响,院中大树上的一只小鸟应声落下。王炳儒见状,不住地用毛巾擦起汗来。从此,他再也不敢公开破坏抗日了。

通过对敌、伪、顽工作的有效开展,定陶县的抗日形势逐渐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我方不能公开活动的地方(如定曹公路沿线),可以半公开活动了;原来的老根据地(如马集、张圈一带),则更加巩固了。抗日军民的活动区域扩大后,全县的抗日工作又轰轰烈烈开展了起来。

巧计端炮楼

程亮和敌工部的同志们还经常利用敌伪之间的矛盾,以各个击破的方式歼灭敌人。里应外合拔掉日伪高庄据点,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例。

1944年初秋的一天傍晚,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临。这时,程亮突然接到立即去县委开会的通知,他预感到一定又有了重要而紧急的任务,二话没说,穿上一件雨披就冲出了门。

“同志们都知道,高庄据点是去年秋敌人对我鲁西南根据地‘扫荡后,在定陶、曹县、菏泽3县结合部构筑的一个大据点,共有5个炮楼,楼高墙厚,易守难攻,由3县日伪军共同防守。自从有了它,日伪军在这一带更加横行霸道,给我们以及这一带的群众都带来极大危害。地委、军分区决定让我们设法拔掉它。下面,我们研究一下,如何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县委书记杨用信在会议上“开门见山”的一段话,一下子就打开了大伙儿的话匣子……

经过研究,会议决定先以敌工部为主搞准情报,提出方案。杨用信宣读完这一决定后,看了一下程亮,问道:“这个任务非常艰巨,有困难吗?”程亮清了清嗓子,以使自己的声音能够掩盖住窗外的雨声,响亮地回答道:“没有困难,保证完成任务!”

会议一结束,程亮便冒雨回到敌工部,立即开始了相关工作。

他了解到,高庄据点原来驻有定陶日军1个分队,菏泽伪军1个中队,曹县、定陶伪军各1个分队,共约200多人。后来,日军调回定陶县城,据点只留3个县的伪军,由菏泽伪军中队长统一指挥。

当时,因菏泽的伪军当权势大,把一些苦差和危险的事都派给曹县、定陶的伪军去干,引起这两个县伪军的强烈不满,他们很想早日离开这个既受气、又危险的高庄,回到各自的驻地。因此,伪军之间就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程亮还了解到,曹县驻高庄的伪军是曹县伪团长朱家选的部下,而程亮过去就和朱家选打过多次“照面”,彼此非常熟悉。当夜,程亮和同志们制订了“巧施离间计、里应外合端掉高庄炮楼”的作战预案。

次日天一亮,程亮就直奔曹县找到朱家选,向他说明利害关系,促使朱团这部分伪军能早日配合我军拔掉这个据点,同时也达到他们早日回到自己驻地的愿望。

“这个我可以考虑。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拔掉高庄据点后,我的人和枪最后必须交还我。”在“有枪有人就是草头王”的战乱时代,朱家选这条“老狐狸”舍命也不肯舍枪。

“这个我回去后会向领导报告的。但是,你要相信,高庄据点我们迟早都会打下来的!到那时,不要说归还你人枪了,恐怕……”程亮不置可否,进一步“威逼利诱”。

“程兄弟说的,我信,我信……”朱家选满脸堆笑,他同程亮交过几次手,都没有讨到便宜,深知眼前这个稚气未脱的“娃娃”小瞧不得。

程亮回去后,马上就朱家选提出的“条件”向县委做了汇报,县委权衡利弊后,又请示了地委和军分区,最后决定答应朱家选。

接着,程亮又在曹县、定陶间往返几次,同朱家选达成如下协议:一、战前,曹县伪军要把据点內部的人员、武器、配备、布防、地形等情况,全部如实告知我方;二、战前,曹县伪军要将道路上的障碍物(如封锁沟、鹿砦、铁丝网等)搞掉、弄通,并要靠上梯子,以便我方部隊进攻;三、战前,要设法将主要岗哨都换上曹县的伪军,还规定了战斗开始的时间、口令、联络信号等;四、战后,我方将曹县这部分伪军的人枪全部交还朱家选。

与此同时,县委还派小股武装经常到高庄据点附近活动,不时往据点内打枪、甩手榴弹,搞得驻守伪军日夜不得安宁。此外,我方还不断在据点附近散发宣传品,指出该据点是深入我根据地的孤立据点,八路军迟早要拔掉它,想活命的伪军弟兄都要为自己留条后路。这样一来,据点内的伪军大都人心惶惶,毫无斗志,纷纷要求撤出高庄据点。

“事不宜迟,今夜拿下它!”1944年秋天高粱将要成熟的一个深夜,定陶县委书记杨用信、县长马冠群下达了战斗命令。当夜,杨用信、马冠群、程亮和定陶地方武装负责人程树勋等人,都参加了这一战斗。当时因为时间紧促,没有请军分区的主力部队参加,参战人员全部是定陶的干部和地方武装。

战斗开始后,曹县伪军果然按照事先约定的方案,给我方战斗行动提供了诸多便利,我方一鼓作气打开了高庄据点的4座炮楼,然后将曹县伪军集合起来,作为俘虏带出据点,事后交还给了朱家选。菏泽、定陶伪军除被打死、打伤和俘虏部分外,残部凭借最后一座炮楼负隅顽抗。

天将破晓时,杨用信、马冠群等担心菏泽、定陶城内的日伪军赶来支援,在发动群众抢运完炮楼内的粮食、弹药等物资后,放火烧了那4座炮楼并及时撤离了战场。天亮后,菏泽、定陶城内的日伪军果然前来支援。敌人看到5座炮楼已被烧掉4座,据点内的沟、墙都被扒得七零八落,一大半的伪军已被我们打死、打伤和俘虏,知道大势已去,就带着剩下的残兵败将分别窜回菏泽、定陶。从此,这个深入我根据地内部的高庄据点不复存在了。

在战后的总结表彰会上,杨用信握着程亮的手,说:“这次胜利,你和敌工部立了首功!”

1945年7月,程亮和杨用信等同志被组织上安排到中共中央平原(冀鲁豫)分局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程亮被安排到豫西白区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亮先后任河南省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科委副主任、河南省冶金厅厅长、河南省人大办公厅主任等职,1985年离休,1992年因病去世。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工部曹县炮楼
曹县凭啥这么火?
“北上广曹”,曹县凭什么这么火
曹县“出圈”的秘密
读懂“宇宙中心曹县”热梗背后的期待
乾隆帝杀鸡儆猴
小兵张嘎(下)
珠海炮楼十日谈
苗山深处的炮楼群
古代机构改革为什么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