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研究

2020-06-03曹慧英张政梅丁明伟

职业·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

曹慧英 张政梅 丁明伟

摘 要:在新时代下,学徒制是激活人力资本、引导企业充分參与职业培训的有效模式。为了进一步解决学徒制中“政府热,企业冷”“学校热,学生冷”的问题,本文针对学徒制试点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如何将OBE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与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进行有机融合,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构建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提高人才素质与市场岗位实际需求的契合度,以期为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 OBE理论 人才培养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年度重点资助课题“现代学徒制与新型学徒制实践比较研究”(项目编号:ZZ2017022,主持人:崔秋立),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重点课题“新型学徒制实践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RSJY2017-Z033,主持人:崔秋立),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悉尼协议》范式下高职教育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8RW12,主持人:张政梅)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正值产业转型升级之际,急需大量的一线工人。而企业招聘的很多应届毕业生很难短期内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用工容易出现“断档”的困局。教育部2014年8月出台《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5年7月,人社部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预示着新型学徒制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一、学徒制的应用现状

虽然近几年我国学徒制发展迅猛,但“壁炉效应”在发展进程中也愈加突出。这种“政府热,企业冷”“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严重影响学徒制的实施,制约了工匠人才队伍的建设。经过调研发现,学徒制校企合作开展的难点如下。

1.企业的赢利点不清晰

目前,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参与度并不如预期的那样高,部分试点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出现了热度下降的情况。探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未能培养出完全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学生;二是企业的实际情况距离学生的预期较远,学生就业后出现积极性不高、跳槽等现象,而较高的员工流失率严重挫败了企业参与学徒制培养的积极性。

2.企业育人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在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学徒岗位轮换、高水平师傅队伍的建设等工作主要由企业承担;理论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等工作主要由学校承担。学校与企业采用的这种“双主体”模式,极易导致双方权责界限不够明晰,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压力。

二、学徒制引入OBE理论的必要性

1.OBE理论的意义

OBE教育理念倡导以学习产出为导向来设计教学资源和安排教学时间,看重教育的结果及其“产出”价值。它主张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与市场岗位之间的目标关系,并以该目标为起点“逆向设计”课程体系,以此激发其主动、积极学习的斗志。现阶段,OBE教育理念的优势在高职院校与市场岗位需求无法实现与有效对接的问题中逐渐显露出来。

2.OBE理论助力学徒制的发展

从企业的角度讲,企业希望优秀的学徒可以留企任职以减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因此,提高学员的留任率,使企业在学徒制的运营中获利,是学徒制能够顺利运行的关键。从学徒的角度讲,学徒在参加企业见习、实习后签订就业协议,其选择的就业工种和岗位高度匹配。虽然实现了“零距离”就业,但这种“高匹配度培养”也限制了学徒其他专业能力的发展。

随着学徒制试点单位的推进,高职院校过于重视“条件投入”,忽视了市场需求的“产出质量”,导致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偏离了实际岗位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未达到企业预期。因此,关于融合OBE理念与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融合OBE理论与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设计思路

以笔者学院与山东开泰集团合作开展的新型学徒制试点班为例,人才培养方案在成果导向的模式下,从培养学徒岗位核心能力的角度出发,细分不同层面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分析市场目标的需求“逆向设计”教学内容,校企双方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确保新型学徒制的教育效果符合社会产业发展需求。

1.新型学徒制教学组织实施

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相关的就业工作岗位和发展性工作岗位,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拓展学徒的岗位适应能力。所谓就业工作岗位,是指学徒由准员工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所谓发展性工作岗位,是指学徒毕业5~10年的时间内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就业工作岗位的准确定位能够使学徒快速适应企业的技能要求,有效规避企业用工面临“断档”的困局,提高企业参与试点培养的积极性。发展性职业岗位的准确定位则是为学徒长期职业发展提供知识储备,是调动学徒学习兴趣的助推器。

为学徒职业规划和长远发展考虑,按照岗位驱动原则,制订了新型学徒制试点班的教学组织实施方案。方案实施步骤如下:第一,科学调研,收集资料。根据准员工的岗位适应能力、就业工作岗位对技能及能力的要求、发展性工作岗位对技能及能力的要求进行科学调研,收集各项数据资料。第二,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根据数据资料,确定新型学徒制试点班人才培养目标,为后期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性指导。第三,课程体系构建。通过分析岗位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学徒个性化发展要求,制定岗位知识目标、岗位技能目标及岗位职业素养。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理论课程学习以实现岗位知识目标,用生产性项目实施的形式开展工程实训的学习以实现岗位技能目标,用企业文化及优秀工匠事迹展播的形式开展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学习以实现岗位职业素养。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依据反馈信息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形成闭环调节以完善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2.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

针对开泰集团的岗位要求,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规格,创新实践“四层次、三阶段”人才培养过程,校企深化“合作共育、互动实施”,确定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

“四层次”是指将岗位能力培养分为基础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专业拓展能力培养;“三阶段”是企业见习、企业见习实习交替学习和企业顶岗实习三个阶段。教学过程采用跟岗教学的方式,将生产性项目实施和基础理论及技能训练相融合,以“用以致学”提升学徒的职业兴趣,在岗位中提升技术技能,在教师师傅间形成育人新模式。

四、小结

在新型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采用“跟岗教学,互联网+”手段解决工学矛盾。首先,采样跟岗教学,缓解工学矛盾。一线岗位相对分散,经常出现倒班的情况,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以跟岗教学的方式开展理论授课不仅解决了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的问题,更可以边练边学、以学带练、以练促学方式高效开展教学活动。其次,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培训教材,满足企业需求。开发手机学习APP进行线上教学,在企业公共学习平台上设立“新型学徒制班”定时定量推送课程。运用信息化手段,以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在微信群为新型学徒制学员上微课等形式,鼓励学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跟岗教学,互联网+”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徒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对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

参考文献:

[1]曾颢,勒系琳,黄丽华.新型学徒制中企业与新生代学徒的关系构建研究——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9(3).

[2]蒋慧杰,杨中保,王元鸷,董紫君.成果导向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研究——基于现代学徒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3]崔发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三个问题[J].职教论坛,2017(19).

[4]李绍华,孙永华,张政梅.基于三级典型工作任务的高职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J].职业,2016(35).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
技工院校“新型学徒制”职业培训“学员管理模拟企业员工工资制”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方案的不足与改进
阿根廷庇隆时期新型学徒制的发展背景、特点及影响
王钦峰 完善并扩大“新型学徒制”试点
关于构建职业院校“新型学徒制”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