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舱
2020-06-03杨戈
杨戈
“关门大吉”
2020年3月1日,硚口武体方舱医院最后一批34名患者痊愈出院,而其余的76名患者在转诊手续完成后,也将陆续转往武汉当地的其他医院进行治疗。硚口武体方舱医院正式“休舱”,不再接收患者。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首家“休舱”的方舱医院。
3月6日,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也送走了最后一批患者,正式“休舱”。
接下来,武汉迎来了“休舱潮”,一口气连“休”9家方舱医院。
3月9日,武汉首批三家方舱医院之一的“江汉方舱医院”的最后一批患者或者康复出舱或者分流至定点医院之后也迎来了正式休舱。
一天后,高峰时曾同时运转的16家武汉方舱医院全部完成使命,宣布“关门大吉”。
从2月3日首家方舱医院建设开始,到2月27日出现“床等人”现象,历时仅20多天,就彻底改变了“一床难求”的混乱局面。据统计,各家方舱医院运行的30余天里,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12000余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方舱医院是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这个概念来源于部队打仗的时候搭建的临时方舱,配置一些必要的医疗设备。而用大规模的方舱医院来防控疫情,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用过,在人类抗击传染病历史上也没有先例,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个重大创举。这种创造,蕴含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
2020年2月初,作为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湖北省武汉市每天出现数以千计的新增确诊病例以及数量更多的疑似患者,导致武汉指定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出现床位短缺的情况,许多轻症患者只能回家隔离。但是,在已被证实“新冠肺炎”可以人传人的情况下,居家隔离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超过一半的“新冠肺炎”患者会传染给家庭内部成员,聚集感染中的75%?80%是在家庭内部。其次,居家隔离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最重要的是,居家隔离很难监测患者的疾病进展,病情可能恶化,从轻度或中度转为重度,不能及时监测就不能及时将数千名患者转诊至医院隔离治疗。
所以,武汉需要快速大规模地收治、隔离和照顾轻度患者。为此,中国政府和专家研究之后决定开设方舱医院。方舱医院利用大型公共场所,如运动场或展览中心,只需要在现有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内部空间的重新设计,安装床位,赋予医院服务功能,从而达到医疗保健能力。党中央一声令下,武汉即刻启动建设,全国一盘棋、八方来驰援,一座座方舱医院从无到有、从设想成为现实。第一批有4000张床位的3家方舱医院仅用29个小时就建设完成。中央指导组调动2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及车载方舱、三辆国家移动核酸检测实验车星夜赶往武汉,76支医疗队8000多名医务人员在几天内陆续进入方舱医院,边建设、边接收、边治疗,迅速开展工作。从场馆施工改造,到快速收治患者入院,到建立一系列流程、岗位、文书等制度,明确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各就各位,到完善诊疗流程,建立快速、畅通的重症转诊机制等,方舱医院全体工作人员与时间赛跑,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平稳高效运行。
事实证明,方舱医院的创设,是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关键的一步决策,在防与治两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方舱医院的集中隔离避免了疾病的快速传播。将轻、中度患者收治在方舱医院,减少了常规医院的治疗压力,也提高了方舱医院的治疗与护理效率。相对于居家隔离,方舱医院能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包括抗病毒药、抗生素药物、补氧、静脉输液、心理健康咨询等。为了支持医疗服务,方舱医院还使用电子信息系统,由云平台支持连接更高级别的医院进行记录和监测。方舱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等,配合影像和实验室检测,疾病恶化达到重症级别则就近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强化治疗,避免延误治疗。
爱在方舱
方舱医院感染控制分区管理模块类似于P3实验室,可分为3个区域,确诊患者居住的污染区域,工作人员与医护穿、脱防护服的半污染区域和无污染的接收物品的区域,并且将健康工作人员与确诊患者通道分开设置。但是,大量患者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毕竟是史无前例的,如何保证方舱医院的良性运营是重中之重。
全国各地援助而来的医务人员每天分作4班,每班6小时,但算上穿脱防护服、消杀等流程,实际得花8小时左右,期间不能吃、不能睡,很多人穿上了纸尿裤。防护服密不透风,常常汗流浃背、严重缺水。护目镜容易起雾,视线模糊,很多操作只能凭借“手感”。护目镜、口罩挂绳常勒得脑袋、耳朵疼,手指被汗液泡得发白。尽管如此,这些忙碌穿梭的“逆行者”们仍兢兢业业干好每一项工作,量体温、量血压、测血氧饱和度、采集咽拭子、发药、分发餐点、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带领患者适当运动……
方舱医院对于大众而言,是个新鲜事物,社会普遍还不够了解。病人看到开放式的环境,担心万一病情加重怎么办,这里的治疗水平究竟怎么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少的问号。常规医院平时收治病人一般是两三个人一间屋子,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五六个人一间,但方舱医院是几百个人,甚至上千人住在一起,那么多的病人住在一起,而且还是传染性的病人,要如何管理好?这也对医院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尤其在这里,如果有一个病人情况不好,或者有任何涉及精神或者情绪上的问题,其他幾百个人都会看到。怎么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病人的情绪安抚好,这也是方舱医院和普通医院最大的不同之处。
所以,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另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给病人做思想工作,医者仁心尽在其中。要战胜“新冠肺炎”,自身的抵抗力尤为重要。直白点说,就是尽可能让病人们“吃好喝好睡好、消除思想压力”。
查房,是医患沟通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心理疏导,可以了解病人的思想变化、生活需求,并尽可能满足。方舱医院为患者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包括住宿、食物、环境卫生等。此外,为缓解患者隔离的焦虑,提高患者的社会参与感,医疗工作者还提供了情感支持和社区活动,如医护人员与患者一起看电视、跳舞、读书和庆祝生日等。
方舱医院的活动区里,一面面心愿墙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笺纸:“热干面加油,面窝加油,豆浆加油”“越是瘟疫越向前,医患一起抗肺炎”“艰难岁月,我们一起走过”……这里成了医患之间互相鼓励,病友之间情感凝聚的连接器。这里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们从一开始的恐惧担忧、寝食不安,到后来的载歌载舞、开心聊天。生活气息在方舱的细节中全面打开,生活的秩序在这里得到重建。
中国经验走向世界
时间进入到3月中下旬,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全面缓解,方舱医院也已经全部关舱。但是,相比于17年前的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与流行性更胜一筹,已经造成全球的大流行,并且正以指数级速度增长。
面对越来越紧迫的疫情形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更积极的防疫措施。其中,中国开创的收治容量大、建设成本低、投入使用快的方舱医院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国家效仿,以缓解床位紧张的巨大难题。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改动,能够最快地达到扩大收治容量的目的。为此,中国将所有政策、管理手册,以及与防疫有关的临床指南翻译为其他国家的语言,并向不同国家输送了在施工建造、疾病诊疗等方面具有经验的专家,为他国建立、经营方舱医院提供咨询和指导,让其他国家不必“从零开始”,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
我们欣慰地看到,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和蔓延,不少国家纷纷主动借鉴中国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和当地实际,加快了方舱医院的建设。
意大利率先在疫情严重的北部伦巴第大区克雷莫纳市搭建由帐篷组建的方舱医院,正式接收重症患者入住,而在米兰的国际会展中心,一个更大更可靠的固定场馆建设的方舱医院也在加班加点地赶工。几乎与此同时,一艘由渡轮改装而成的轮船医院也被交付给意大利政府,以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收治病人使用。该方舱医院拥有400張床位,主要收治确诊患者和已治愈但还需隔离的患者。
西班牙和英国则各自在首都马德里和伦敦会展中心改建方舱医院,分别能够救治4000到5000名患者。西班牙马德里IFEMA展览中心改造的方舱医院拥有5500张病床,成为欧洲最大的临时医院;英国还将他们的方舱医院命名为“南丁格尔”,以纪念历史上著名的医护天使南丁格尔护士。据了解,南丁格尔医院不仅能容纳4000名患者,还对医院进行了严格的分区,将整个医院分成两个区,各拥有2000张病床,每个病区还配有500个呼吸机和制氧机。
为加大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收治能力,伊朗也开始借鉴中国经验,疫情严重的多个省份宣布征用展览中心、停工工厂等场地建设临时“方舱医院”。当地时间3月22日,伊朗将位于德黑兰的伊朗购物中心展会中心部分,改造为方舱医院并投入使用,最终床位达到3000张。
俄罗斯批准拨款88亿卢布以建设16座方舱医院,莫斯科市远郊于3月13日就已开建第一家方舱医院。此外,塞尔维亚、巴西、奥地利、阿根廷等国都在建设或已经建成各自的方舱医院。
方舱医院的身影正出现于越来越多国家,为各国民众托起生命方舟。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方舱医院从中国走向世界,是中国与世界共享抗疫经验的缩影。作为最早进入全球抗疫战场的国家,中国一边与人类未知的冠状病毒艰苦作战,一边慢慢摸索疫情防控经验。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医院模式,方舱医院注定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医疗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