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前专业学生心理问题的个案研究

2020-06-03咸月月张明錡

戏剧之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心理健康问题个案研究

咸月月 张明錡

【摘 要】2016年10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政策文件,文件中指出应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当今,中职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在中职学校工作期间除担任教师外,还承担学生心理咨询的辅导工作。通过对学前教育系学生长期实践调查,试图通过典型求助者案例分析和归纳困扰学生的心理现实因素,结合学生所处的学校教育环境实际,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心理健康问题;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4-0147-02

一、来访者叙述

(一)案例一

求助者:张同学,女,16岁,身体健康,性格外向,班干部,父母是学校招生办老师,家庭还算富裕。求助者自述:自己已经入学一年,渐渐觉得自己情绪低落,有抑郁倾向,对班级活动不再像之前那样用心认真完成了,不愿和班主任打交道,越来越对学习失去兴趣,比较敏感,看到聚在一起的同学就觉得是在议论自己,不愿与室友沟通,出现了敌对情绪,与好朋友也逐渐疏远。现在上课注意力涣散,经常焦虑、失眠感到痛苦,想退学。

案例分析:经过初诊接待和摄入性会谈的顺利展开,了解到该系新增加了国学经典诵读课和习劳课。每天早晨40分钟的诵读课和一天三次打扫校园区卫生,认为经典很枯燥还必须早起,迟到或者旷课会扣班级分,班主任还会惩罚,每天睡不够,白天就没有精神。自己虽然很热衷于当班干部,但有一次听到老师把助学金名额给了其他人而说她们家不贫困,家里有“矿”。自从这件事之后,對班主任开始失望和疏远,而这句话传到班级,同学就经常问是否真的有“矿”,给她带来了困扰,总觉得经常有人议论她父母和自己。还了解到她的班级采用的是军事化高压管理,不敢扣分,否则就会面临公开惩罚。每天小心翼翼,一点都不开心,心里很压抑,晚上睡觉还在想白天的事情,时常陷入焦虑,越来越对学校和所学专业失去兴趣。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求助者患精神病的可能。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反应不太强烈(属于常形冲突,反应不太强烈)。病程时间短,在两个月以下,社会功能轻度受损,情绪反应没有泛化。对于心理治疗,建议可以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进行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共同商定咨询目标,制定近期目标,还可以采用森田疗法原理、理性--情绪疗法的ABC理论。

(二)案例二

求助者:宋同学,女,18岁,身体无重大疾病,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父母务农,家庭清贫。求助者自述:认为找心理老师咨询,自己是不是有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病了,希望老师替她保密,否则学生会招来同学非议。自己叙述和谈两年的男朋友分手了,总是觉得他还会回心转意,觉得自己不会再有人爱了,面临毕业就分手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坚信他离开自己,一定会后悔。最近寝食难安,不愿意面对现实,上课得过且过,头发凌乱,不想去毕业实习,内心十分痛苦和悲观绝望,认为整个世界崩塌了……

案例分析:了解家庭情况和基本情况后,初诊接待让她释放压抑。通过心理咨询中的释义和情感反射法引导她打开心结,诉说隐藏的原因是自己家庭不好,父母不关心女儿的学习和生活,感情不亲密。与男朋友交往期间接受很多物质上的帮助和体验了被人照顾的感觉,承诺毕业后也要在一起留在市里共同发展。但这一切所有美好消失了,曾经的承诺也没有了,自己没有办法接受,导致出现泛化,社会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还产生了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

初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心理问题并非由躯体疾病引起;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求助者患精神病的可能。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属于道德性质,有现实意义,为常形冲突;有泛化,回避出现;心理问题持续三个多月。心理治疗建议求助者可以选择SDS量表,以评估其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针对失恋的方法可以采取系统脱敏法、倾诉和哭泣宣泄法、认知疗法、叙事疗法。

二、心理诊断与分析

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传递三个促进条件:共情、真诚、积极关注,同时心理咨询师还需识别出可能影响治疗关系的移情和反移情,最后要尝试建立一种有效的工作联盟。理论源于罗杰斯的咨询理论,即求助者中心或以人为本疗法,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称作非指导期。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倾听求助者,观察求助者的信息沟通方式。第二阶段叫作求助者中心治疗期,治疗师不仅要观察求助者及信息沟通方式,还要揭示出求助者隐蔽、不明确的感受或情感,以帮助求助者成为自我实现或功能健全的人。最新发展阶段被称为以人为本疗法,治疗主要是在求助者与咨询师间积极的伙伴关系基础上,通过求助者自己的经验和咨询师的经验实现求助者个人成长。改变心理咨询的错误认知,去除“污名”,营造学校心理咨询氛围,正视心理咨询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显性心理问题,同时也不忽视隐性和发展性心理辅导,将心理咨询与学科内容联系起来,依托互联网技术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重视中职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心理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正确看待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树立职业理想和精神。

三、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索

心理咨询的老师要有相关资质,要尊重、共情、真诚、热情,积极关注来访者。还要合理适宜地利用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配合采用放松训练、阳性强化法、合理宣泄疗法。合理宣泄疗法简称RET,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教师应引导来访的学生改变消极不良情绪,从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和认知开始。同时心理教师还应掌握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明晰治疗机理和非言语的干预措施,下面详细介绍几种。

(一)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广泛用于焦虑症和强迫症,其精髓其实就是两句话: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倡导的是将症状和负面情绪的产生当作一种自然的状态,而不要拼命抗拒,与此同时,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被症状和情绪所控制。顺其自然和非排斥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绪、行为。高良武久说过:“患者一方面要对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听之任之,另外还要靠自己本来固有的上进心,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该理论认为此症状的存在是无法通过自己的意志克服的,只有采用坦然面对和接纳的态度,把自己心思放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使自己充实起来。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去追求生活也可以帮助患者发展自己的能力,将症状降到最低的水平,最终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叙事疗法

所谓叙事心理治疗,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叙事心理治疗对“人类行为的故事特性”,即人类如何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他人的故事来处理经验感兴趣。人类学家布鲁纳指出:“故事一开始就已经包含开始和结束,因而给了我们框架,使我们得以诠释现在”。咨询师会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双重故事,例如,有学生在叙事治疗中谈到“他的问题故事”,而咨询师会引导他说出另一段他自己不曾觉察的部分,进而帮助他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不是咨询师直接给建议,也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唤起当事人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东西,以增加其改变的内在力量。在叙事治疗中,咨詢师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是怎么办到的?”随后,会将焦点放在当事人曾经的努力或内在的知识力量上,引导他走出自己的阴霾困境。

(三)理性——情绪疗法的ABC理论

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例如:两个同事一起上街,碰到他们的总经理,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过去了。这两个同事中的一个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老总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的关系。合理情绪疗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有情绪障碍的人实施再教育的过程。咨询师训练求助者科学地进行逻辑思维与分析,使其学会客观、合理地思维,用以代替旧的非理性的思想,这是一种认知的、直接的和主动的过程。对有些求助者而言,顿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即使产生顿悟,也不一定能使其问题得到改善。只有咨询师采用积极主动的指导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贾蕙萱.森田疗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田华丽.理性:情绪疗法对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适用性[J].文教资料,2007.

猜你喜欢

中职学前教育心理健康问题个案研究
试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措施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一包一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开设科学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