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东方审美的影视服饰语言表达
2020-06-03刘怡姮钟蔚申晓月
刘怡姮 钟蔚 申晓月
【摘 要】服饰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影视也是服饰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最直观的视觉欣赏艺术影视的途径,服饰不仅能突出人物性格、渲染剧情氛围,还能更直接地向观众传递正确的历史文化及审美。本文重点以影视服饰文化为出发点,进一步阐述影视文化所蕴含的东方价值及其审美意蕴。
【关键词】影视服饰;东方美学;审美意蕴;价值
中图分类号:J9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4-0109-01
一、古代影视服饰的当代价值
精美的服饰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而且对剧中人物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考究的影视剧可以称为“一部活起来的历史书”。笔者认为,一部制作精良的剧集,不仅要会讲故事,其服饰完成度也必然严谨细致。据宋书记载,女子夏着衫,冬穿袄。衣着上淡下艳。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在服装上尽可能还原了宋代服饰的清秀素雅之美,例如女性服饰多以素净颜色为主,且饱和度低。但国内众多影视剧中的服装不符合时代背景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使大众群体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误解。错误的影视服饰误导了观者,输送了错误的历史文化,也严重影响了影视作品的质量。
二、影视服饰美学及其呈现方式
(一)影视服饰的色彩之美
影视服装色彩作为影视艺术的视觉符号和手段,其在视觉影像中对人们有很强的冲击力。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不仅要会讲故事,而且色彩与光影的效果等艺术表现也很重要。人的活动离不开情感的表达,影视作品中表达强烈激情和典型立场观点离不开服饰色彩的设计。
影视作品中色彩的明暗度可以体现服饰的重量感,明亮的色彩给人轻盈之感,暗色给人沉重之感,淡色使人感觉柔软。如电视剧《大明宫词》中,薛绍的服装有米黄、棕、墨绿等几种颜色,服装色彩与他耿直忠厚的性格相吻合,而电视剧《知否》中,女主人公明兰少女时期的服装色彩主要为粉紫、淡蓝、葱白,到成为当家主母时,其服装色彩以灰蓝、深蓝色为主,女主人公通过色彩向观者传达了她从年少时的天真单纯到后来沉稳大气的性格转变。
(二)影视服饰的细节之美
服装纹样题材广泛,多以吉祥内容为主,服饰纹样采用最多的往往是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以及几何纹样。在影视作品中,每种服饰的穿着主体,因为所处环境、生活际遇、内心情感和自身修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独立人格特征。在《知否》中,女子闺阁时期的服装多以折枝花、缠枝花鸟题材为主,而男子服装上的刺绣多以“文人雅竹”及枝叶藤蔓或几何纹样为主。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就非常注重服饰与人物身份的定位。其中黛玉初进贾府时的穿着,可谓是得到了红楼学者的高度评价。此时黛玉正为母守孝,服装色彩清雅素净,除了披风下摆处绣着一枝傲然的绿萼梅花之外,再无过多装饰。一款浅紫色交领的小衫,并在小衫领口绣了朵朵梅花,与披风下摆处的绿萼梅花相映成趣。梅,正好映衬林黛玉清高孤傲的氣质。
三、影视服饰美学意蕴及其深层描述
(一)影视服饰美学的形态美
我国古典美学与古代诗文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谈论到我国古代诗文描写,不得不提这些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服饰美学观念。电影《无极》在服装造型上就体现了“形式美”。剧中男主角的服装采用红色调,以此来表现人物的高大、威猛。女主角青春年少,身着白底绣花裙,亭亭玉立,纤细柔美。两个主要人物扮相截然不同,形成红与白、深与浅、浓与淡、刚与柔的强烈对比,强烈的色彩冲击和形式美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回溯过去不难发现,中国古典美学形成了中庸平和为美、强调美与善和谐统一的美学观念。屈原的《楚辞》中涉及到的服饰就有三十多种,最有特色的当属“高冠”“长剑”“美玉”“芳草”等,这些服饰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外在的形式美。白居易在《杨柳枝二十韵》中的“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等诗句,将丰腴、袒露的唐代女性之美在薄罗轻纱的面料中显露出来。
(二)影视服饰美学的表意美
影视服饰造型设计者往往会通过对影视故事、背景、人物形象进行主观性表达,这就是影视服饰的表意功能。张艺谋的《英雄》中,服饰主要运用了红、绿、白、蓝四种色调。红色是炽烈,表达了故事发展是由红色调的隐喻性所致;白色是纯净,表现了悲天悯人的人之所善,以及胸怀天下之大义的剑客;蓝色是忧郁,暗示飞雪与残剑的爱情;绿色是生机,表现了飞雪残剑的希望。影片通过四种色调表现故事情节,色调的运用带给观者更加强烈的画面效果。“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这里的玉色就是白色。由于白色本质洁净,给人纯洁美好之感。也就是说,透过诗句中对姑娘如玉的描绘,表露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趣味。
四、结语
由此可见,服装是一个时期信仰、文化、精神的浓缩,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服装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渗透着历史的重量。影视服装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手段,与作品本身相互促进。在设计影视服装时,需要找到丰富影视主题的服装符号,并且创新运用到影视服装的设计中,使影视服装更具有文化内涵,更能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电影增色。
参考文献:
[1]王维堤.中国服饰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王明泽.中国古代服饰[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包铭新.服装设计概论[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98.
[4]华梅.服装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