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结交人脉?
2020-06-03书单君
书单君
提起打造人脉,我总会想到两种人:一种人热衷见名人、大佬,喜欢在饭局上晒合影、讲内幕。他们常把兄弟挂在嘴边,听起来气势十足。而另一种完全相反,他们无意于结交人脉,一心埋头奋斗。他们心里想的是:“我不必费心勾搭谁,等我强了,自然会有大把的人脉资源。”
对于前一种人,我们早已看透。他们一切浮夸的表演,只想把厉害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他们自吹的高端人脉,实际上是无效人脉。而对后一种人,我们就没那么笃定了。但我要说,后一种埋头奋斗派和前一种追逐大佬派一样,都偏离了社交的本质。
到底什么是社交的本质?对这个问题,《别独自用餐》的作者法拉奇很早就有领悟。法拉奇出身于蓝领之家——爸爸在钢铁厂做工,妈妈替人打扫屋子。他对社交关系的理解,始于他在高尔夫球场做球童的经历。在球场上,他接触到父母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富人,看到他们在挥杆闲谈间,就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了最好的学校,为自己的生意挖掘出一个又一个机会。他意识到,富人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他们的社交圈。而穷人,不仅穷在没钱,还穷在没办法接触到那些可以帮助他们成功的人。
法拉奇当时就决定,要打造自己的人脉圈。在俱乐部里,他是波兰特太太的球童。他事无巨细,努力让波兰特太太赢得每一场比赛。就这样,法拉奇和波兰特太太成了亲密好友,后来从波兰特那里获得了很多帮助。用法拉奇的话说,他的交往策略很简单,就是“我在球场上帮她,她在生活上帮我”。
这是法拉奇领悟到的人脉法则的核心——互惠。要达成一点,首先你要关心他人。
有一次,一朋友跟法拉奇聊天,说自己正考虑在洛杉矶买房。法拉奇听完第一反应就是“我有没有朋友可以帮忙”,然后顺手就拨通洛杉矶一位中介的电话,当场介绍他俩认识。在一般人的认知里,关系是一次性的,用一次少一次,特别是宝贵的人脉资源,要把它留给自己,而不想在其他人的问题上动用关系。
可法拉奇从不吝啬分享自己的人脉。他说:“不要等着别人请你帮忙,直接帮吧。”慷慨的分享并没有用尽法拉奇的人脉,相反,随着他帮助的人增多,他能得到的帮助就越多,反过来就又能帮助更多的人。
作为一位人脉大师,法拉奇广交朋友,但是他的人际交往并不是随机的,而是与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他有一个“人脉行动计划”,指导着他的人际交往。他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这个计划分3步。第一步,列出你3年后的目标,并拆分成年度目标、季度目标;第二步,列出完成目标所需的人、事物、地点;第三步,找到一个最佳方案,接近那些有助于達成目标的人。
比如3年后,你想当一名老板,那么,也许3个月后,你就要确定从事的领域了。依照这个短期目标, 你就要找到身边的老板、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来了解相应的情况。
也许有人会说,道理我懂,知道要帮助别人,提供价值,可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那么多资源,真的玩得动社交吗?可以的,因为这是一个不缺知识的时代,而知识是社交中最有价值的现金资产。
比如《别独自用餐》里的马克。马克是公司的普通员工,但他做了件不普通的事——在公司采访了包括创始人在内的重要人物,并把它做成一份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资料。这样,马克不仅能对新同事产生影响,还在公司所有重要人物面前留下了深刻印象,无形中扩大了自己的人脉圈。
这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知识经纪人”的时代。可以说,如果你有心,几乎就不存在无法提供价值的可能。比如在和人聊天时,你听到他拿自己十几岁的孩子没办法,你就应该从中听出问题。如果你自己给不出什么建议,你就要想想:我的朋友能提供哪些帮助呢?谁家也有个十几岁的孩子,而且教子有方?打电话给这个人,问问他们有什么建议,有没有借助过这方面的书籍或文章。然后,把这些东西传播出去。
人之所以为人,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网中。把握人生,也可以看作是把握关系网的过程。如果我们的亲情、友情或者与工作伙伴的关系是健康、向上的,那么我们的人生轨迹也必将是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