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学生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2020-06-03薛群

江西教育C 2020年5期
关键词:奇数偶数正方体

薛群

深度学习是一种自主性、探究性、反思性的学习,也是学生重建自身认知结构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获得深度的思维参与、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自我内省,并且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作为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一、激发主体意识,促进自主学习

当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数学探究的过场化、形式化、碎片化等等。深度学习,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融入学习中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是教师搭建深度学习的第一阶梯。

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师应循序渐进、扶放结合,逐步从“收”过渡到“放”,进而培养学生主体精神。根据教材中的三个层次的卡通提示,教师可以运用三个问题进行整合,助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问题1: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各有多少个?问题2: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有怎样的特征?问题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具有明显的指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第一个问题着眼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的数量;第二个问题着眼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的特征;第三个问题着眼于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基本性的问题,学生完全能自主解决,所要引导的是“数”的顺序;第二个问题是发展性的问题,学生能凭直觉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所要引导的是“验证”的方法;第三个问题是提升性问题,是根据第二个问题所做出的必然推理。教学中,教师要适度给予引导。

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自律、自教。

二、激发交流意识,鼓励合作分享

如果说,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主体意识的觉醒,那么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则是群体意识的觉醒。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讨、互动、交流,让学生的深度学习从“个体”走向“群体”,通过合作性学习、分享性学习,彼此之间能达成视界融合。

比如教学《和的奇偶性》(苏教版五年下册),笔者首先让学生自主选取几个自然数计算出它们的和,并判断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学生发现,奇数个奇数的和是奇数,奇数个偶数的和是偶数,偶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偶数个偶数的和是偶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的奇偶性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三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度交流。有学生试图举出更多的例子,通过许多例证加以证明;有学生画出点子图,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加以证明;还有学生说理,只有奇数个奇数才是奇数,其余都是偶数,因为,奇数个奇数,其他的都可以配对,却总有一个要落单,等等。通过小组深度交流,学生总结出“和的奇偶性”规律,深入理解了“和的奇偶性”规律本质。通过数学深度交流,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生的数学学习要走向深层,就不仅要自主学习,更需要小组合作、交流。只有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生才能群策群力、众筹众谋。在合作学习中,既要鼓励学生相互协作,也要鼓励学生不断争鸣。通过求同存异,合作学习才能走向深处。

三、激发展示意识,关注生命体验

个体展示,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性;群体展示,突出的是学生的合作性。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既需要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交流意识,也需要激发学生展示意识。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展示学习中的感受、体验。因为不少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渴望展示。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心、半径、直径、对称轴等概念是相互关联的。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这样的教学“看起来完美”,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教学仍处于现象教学层面,没有让学生对圆形成本质认知。在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相继出示3个点、5个点、10个点等,让学生借助这些点画出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十边形等。并由此展开想象,如果有一百个点,可以画成什么图形呢?有一千个点呢?借助这样的操作,学生能认识到圆的本质。在此基础上,笔者设置活动,让学生运用画好的圆、剪好的圆进行操作。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操作成果展示,從而建构圆心、直径、半径等数学概念。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的教学要触及知识的深层,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与联结。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展示学习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能获得整体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度学习是一种回归人的本性的学习。(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奇数偶数正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奇数与偶数
偶数阶张量core逆的性质和应用
多少个小正方体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有多少个“好数”?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