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耕读课堂”的开发与实施

2020-06-03翟东晔

江西教育C 2020年5期
关键词:风筝乡土家乡

翟东晔

在 “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下,语文课程教学逐渐开始回归到“自然田野”式的本色。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坚持以耕读文化内涵作为传统教学的改革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尊重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顺应“天”时,因“地”制宜,坚持以“以生为本、以学为主”作为课程活动主旨,幫助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为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进行“耕读课堂”的构建,因为耕读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耕读文化的传承,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基于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耕读”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些田园诗歌和散文,这些诗歌散文作者的所见所闻和我们普通人所看到的一样,其实也都是些平淡的自然风光,或者是那些看似平凡的田园生活,这些我们日常都能看到的东西在作者笔下往往是作为审美对象出现的,对这种美进行了颂扬,并且将浓厚的个人情感融入进去。仔细分析田园诗歌和散文,作者在文章中一般对自然风光、谈诗会友等场景的描绘都极其自然,甚至对于自身所受的躬耕之苦也轻描淡写,这也是田园诗的典型风格,将自身的抱负与感情都抒情于自然,这些诗歌和散文会因为作者的直抒胸臆而让其内容充满着真挚与纯美。当然,这种韵味的表现也并非是干巴巴的直白,也是作者使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升华。

例如,在《祖父的园子》这一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倭瓜愿意爬上架……也没有人管。”仔细分析这句话,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倭瓜完全自然的一种生长状态以及祖父园子随意和谐的成长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这段时,可以借助作者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作为引导学生的突破口,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能力的高超。

二、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学生体验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是借助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方面得到提升。乡土文化资源是一种蕴含着深厚人文历史的文化载体,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承载着美学元素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展有关审美教育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提升。

例如,在南通市有丰富多样的民间工艺,板鹞风筝就是南通工艺的一种,在民间有着“空中交响乐”的称号,它主要是借助自身精致的造型、精美的绘画以及美妙的音律而出名。在教学中,一位教师为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选取了恰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了扎风筝活动,在这次校园活动中,教师特意从民间邀请了老艺人为学生介绍南通板鹞风筝的历史渊源,给学生现场教学板鹞风筝的制作方法,学生也借此对风筝文化的悠久历史有了充分的感知,在对风筝近距离感知之后,学生也开始尝试着跟随老艺人制作风筝。学生在愉快而辛劳的风筝制作过程中,切实体会到了风筝制作的不易,一方面感受到了风筝的神奇,一方面也收获了劳动的喜悦。最后,学生在操场上将自己制作的风筝共同放飞,看到蓝天上翱翔的风筝,他们心中满是喜悦。

三、开发“乡土”素材,引导“绿色”作文

教师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具体优势,让生活和家庭、自然与社会都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封闭式学习走向开放式学习,让学生读、写、说、听和观察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获取写作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熏陶,自身素质也得到稳步提升。

组织学生对山水景观进行探访。比如:家乡的地名来历,家乡的人文历史的调查,家乡的地理环境方面的调查。组织学生完成家乡景点的认知,对家乡名胜古迹的踏寻。

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民俗风情进行了解。比如:对于家乡所流传的“玉蜻蜓”的民间故事进行收集、改编以及再创作。

组织学生完成家乡特色物产的介绍。比如:完成家乡特产毛芋的认识,完成家乡名产乌猪种的认识,给家乡特产以及名产设计新颖的广告。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耕读课堂十分重要,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接地气,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桂芝小学)

猜你喜欢

风筝乡土家乡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夏天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