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曲《行者》作品浅析
2020-06-03林芷羽
林芷羽
【摘 要】在本研究中我们以筝曲《行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以西安鼓乐作为素材的艺术作品,从作品结构入手,深入探究各素材的联系,以西安鼓乐元素对作品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并解读该作品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筝曲;《行者》;作品;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4-0069-01
《行者》这部作品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古筝曲艺术作品,是由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所创作的,目前有筝和钢琴以及筝和交响乐这两个创作版本,是吸取西安鼓乐素材而创作形成的,该作品包含了古筝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现代表演技法。西安鼓乐是传统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起源于隋唐,是一种由民间乐器合奏而成的古老乐种。婆罗门影这一鼓曲是由余铸传谱,冯亚兰记谱和译谱。在行者作品中融入了宗教和鼓曲元素,使作品增加了艺术厚度,本研究主要从音乐本体角度出发来解读该作品。
一、音乐结构
行者作品中共含有4个部分,包括引子、尾声、慢板、快板,作品采用燕乐7声期e商调式进行写作,主音为e音。在引子部分,能够从b,e这两个音出发,重在强调上下4度,能够紧密围绕主音构建音乐中心,在第二、第四小节以及音组旋律音上可强调下行二度音程角音f到商音的回落,也是本作品的核心音程。而在第四小节e音的左右两个方向旋律是一种逆行的模式,可减少材料出新。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巧妙之处,本曲的第十二小节采用旋律环绕的方式,能够将e商7声调式中两个n极包括b和j音进行着重强调,这种方式是与《婆罗门引》主题旋律保持一致的,可看出音乐具有同源性。在慢板中采用两大乐句对比的方式,第一乐句采用223结构上三度模,进而构成比较鲜明、悠长的主题,而在第二大乐句中使用的是婆罗门影的三度核心音程进行写作。在快板中也是整个作品的重要结构组成,按照不同材料布局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包括新节奏新材料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为慢板主题变形主题,逆变因素,第三阶段为慢板音乐和快板音乐融合的阶段。在尾声部位能够再现引子部分,在这之前可与第162小节以及《婆罗门引》这部作品有相同的表现方法,能够突出展示三度关系的旋律,两部作品在这一小节中具有一定的契合点,这种方式可以使音响更加朦胧,能够快速从快板转换为慢板节奏,且在第163小节再现主题,在音区位置提高8度能够使简短再现到发生变化。此外能够与上音小节泛音保持声音上的连贯,在第175小节位置,2度和4度旋律音程走向实际上是在音程安排上对引子的再次回顾,最后由主音上方5度支持音可回到e商调式回音上。
二、音乐风格
《行者》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异国风味,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以《婆罗门引》作为素材开展创作,整个作品使用燕乐7声e商调时,闰音使其能够将宫、羽以及闰进行融合,表现增二度,但并不是民族音乐中的常见现象,主要是由于《婆罗门引》该作品曲调主要来源于印度,是一种比较新鲜的音乐语言表达方式。据有关研究表明,《婆罗门引》这部作品与唐大仙所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具有一定联系,由于加入了古典素材,使该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和丰富性,比如在第25小节ec,bj这种常见三度走向以及在乐节的高低位置隐藏三度安排,在旋律音符上是与《婆罗门引》这部作品写作具有相同模式的,唯一的差别就是重音位置进行了改变。在快板位置第三阶段第112小节位置旋律的音成为强调4度,在音拍上是与《婆罗门引》作品的二度关系相一致的。
从传统音乐角度上来看,西安鼓乐包含多种音阶和调式变化,而西安鼓乐和燕乐7声也是唐代鼓乐中主要的特色。根据目前流传下来的曲目可发现,音乐曲目是与唐宋的教坊音乐具有紧密联系的,唐代的曲調由于历史原因除了敦煌乐谱曲调可供后世研究之外,很少能够以完整的面貌保存下来。在行者作品中包含了柔情的叙述面,也同样有紧张激烈的色彩,在旋律交替上能够体现这种色彩变化,即清乐和燕乐旋律融合使用,在不同材料之间能够通过核心音程设计衬托色彩变化,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特点,在音响上可突出拱形效果,从热奏到快板再到古典素材,仿佛让人跨越了几千年,并且作品初始与悠扬曲调相互呼应,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能够保留音乐的古典材料味道,同时还可以借鉴古筝技法的创新,不仅能够实现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筝曲创作者提供新的灵感。
陕西筝乐具有独特的风格,由于本身调式音阶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地方色彩。作为陕西正派的代表人物,魏军教授深入挖掘行者理论的同时,其也有很多代表作,包括三秦欢歌,中弹唱,风流颂等作品。尤其《行者》这部作品,为后续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行者》这部作品运用古老曲调进行创作,能够让听者感受几千年的活力,使乐曲在现代诗人面前完美展示出来,这对于筝曲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反映了在《行者》创作过程中《婆罗门引》对其的深刻启发。
参考文献:
[1]任小溪.筝曲《夜深沉》作品浅析[J].北方音乐,2018(12).
[2]闫鹏叶.筝曲《长相思》作品分析及艺术感受[J].艺术科技,2019,32(02):153.
[3]刘莹.现代筝曲《幻想曲》作品分析及演奏提示[J].大众文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