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

2020-06-03郭馨月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存在

郭馨月

摘 要:人类出于天性,从孩提时代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最善于模仿,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模仿既是一种先天的创造能力,它就不是一种偶然的自然行为,也不是复制自然对象的机械行为,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活动。亚里士多德揭示了艺术模仿的创造特质,他认为艺术创造就是把事物的存在从一种形式转换成为另一种形式。艺术模仿不只是对实在世界进行简单的复制和抄录,而是在自然事物基础上的自由创造。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偏离自然。于是使一个人走向艺术的,就不是教训,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有时候,妄想会是我们自身的杂质,只有让妄想沉淀下来,感官的纯粹才能被开启。艺术没有是非对错,也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然而当绘画被赋予了哲学的思考,情感的表达也变得有理可循。绘画使人意识到单纯用视觉观察到的东西有待考究,它鼓励我们用身体去感知。绘画表现的方式也有很多,文章据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存在;艺术模仿;感官自由

一、模仿的合理性

“存在即合理”出自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即“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在此,理性不只局限于主观的理想性而是事物的本质,而本质是事物的本源,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即存在一定是合理的。这里提到的理不是道理、情理,而是理性。

绘画虽是主观的,但却是对客观存在的肯定,存在主义哲学的名称源自于它的宣言“存在先于本质”,唯一确定的东西就是我们存在,唯一的现实就是我们体验生命的每一时刻。所以,笔者的绘画观念就是以现实为基础,描绘感受到的事物,肯定它的积极和消极,肯定它的好和坏,肯定它的美和丑,肯定对立。存在是合理的,所有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所有艺术创造的源头都是存在的真理。一切艺术创作理应依附于存在。

二、艺术模仿

人类出于天性,从孩提时代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模仿是一种先天的创造能力,不是偶然的自然行为,也不是复制自然对象的机械行为,而是积极的创造活动。所以模仿不过是人想要接近他喜爱的东西而进行的一种努力,出于这样想要接近的愿望,才有了现在人们口中的模仿。

艺术蕴含的是人类的真理,而不是人类的外表。因此,我们对模仿的界定和理解就不能太狭隘,这一术语不仅指看起来绝对真实的东西,在人文学中,模仿的意思是艺术家把现实当作一个起点而未必是一个终点。有时,尽管一个艺术品外表看起来同现实一样,但实际上它都是在对生活做出评价。任何人类活动的本质都源自于对自然事物的模仿,所以可以说,没有模仿构不成万物大地和现代社会。艺术是源自于存在的再加工再创造,是人们从孩提时起就有的模仿本能,但艺术不是单纯复制,是基于一个起点的再创造,即旧事物的延续和新事物的诞生,模仿也是最基本的艺术手段。正如学习,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学习,学习昨天不曾看到的,艺术中的模仿也是一样,万物都是养料,都可以成为我们歌颂的原型。

亚里士多德揭示了艺术的创造特质,他认为艺术创造就是把事物的存在从一种形式转换成为另一种形式。不只是对实在世界进行简单复制和抄录,而是在自然事物基础上的自由创造。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偏离自然。亚里士多德也告诉我们,自然之所以被艺术所描绘,是因为万物的一切起源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艺术的创造必须是模仿自然存在着的过程,而且人的创造也受到了神的心境的启发,所以世界万物皆源自于模仿。

三、自由的可能性

模仿诞生万物,但在笔者看来,模仿也摧残万物,一味模仿不可能达到艺术的高地,纯粹的模仿反而是新出生的不纯粹的灵魂,即模仿是模仿的世界万物,而自然界模仿自理式。所以,艺术品的模仿是“模仿的模仿”,失去灵魂的模仿艺术也不再是真艺术了。这就是艺术虽早已超越了模仿但又不能没有模仿,我们应该发动身体的一切感官,将感官凌驾在模仿之上。

模仿是艺术的源头和本质,是创造艺术的手段,有时纯粹的模仿又是摧残真正艺术的元凶,用手和眼的模仿就像是复制,没有什么真正的艺术是可以被复制的,也就是說艺术模仿不是模仿艺术。在笔者看来,要动用人类的听、嗅、触、味、视等五觉去发掘艺术最深的灵魂,创造在模仿之上的万种自由的可能性。使一个人走向艺术的,不是教训,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有时候,妄想会是我们自身的杂质,只有让妄想沉淀下来,感官的纯粹才能被开启。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都可以挣脱禁锢的枷锁,帮助我们去创造。除了我们的感官之外,还有什么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加可靠、真实的信息呢?所以感官带给我们的是更接近本质的纯粹艺术,有时候信赖感官比信赖模仿更让我们走近艺术的殿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官能便是视觉,在艺术创造中仿佛视觉主宰一切,所以不是所有作品都能与观者产生身体上的共鸣。当我们闻到好闻的气味时,会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关闭视觉,所以绘画也不应该仅仅是视觉的。莫奈在晚年时因白内障导几乎失明,但他并没有停止画画,而是凭借着嗅觉和触觉的记忆在画画。而每个物象都是有气息的,就算是长相完全一样的双胞胎,也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他们的气质是不同的,这让我们无法完全用眼睛去辨别,这时听觉、嗅觉就会起到作用。有些动物,它们没有眼、耳、鼻、舌这些感官的,但是它们有触觉,我们的身体皮肤的表面和内在器官无一没有触觉。雕塑家罗丹有一次在看邓肯舞蹈,看完之后情不自禁便要用手触碰舞者的身体,可能少有人会理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矛盾,倘若罗丹没有强烈的触觉本能,就不会创造出那么出色的雕塑。模仿是源头,自由在于我们自己,徜徉其中,才能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艺术作品才是有生命的、鲜活的,当我们对它热情、坦诚、敏感,这本身也是艺术了。艺术让我们热爱生活,学会发现,发现不容易被察觉的瞬间,坦然面对不美的东西,让我们明白不完美才是美,当充分发动感官知觉,藏在我们记忆中的深沉会自发选择模仿的源头去再创造,最后呈现的也不再是表面的模仿,而是思想的投影。

四、简洁、寓意传递心灵起伏

英国当代艺术家加里·休姆的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单纯。作品《凯特》采用简洁的色块构成几笔色彩勾勒出人物的状态,完整的色块形态表现出凯特舒适闲逸的状态,脸部五官造型的省略让观者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但又不是完全的平涂,隐约中有形体感,简洁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艺术家最初的印象,高度概括也最形象地捕捉了对象当时的状态,画面清晰而富有魅力。

英国当代艺术家凯伊·多纳基的绘画,追求回归自然和自由的内在溯源,作品不以直叙而是以形象的绘画语言来描绘,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多纳基的人物形象都没有明显的线条勾勒,笔触脱离形象的塑造。作品《我倾听沉静的你》是一种触觉感受的启发,由此看出,艺术家在充分调动感官知觉,表现一种安静、发人深思的状态,颜色可以单纯统一,主观拿掉画面中的复杂元素,表达一种纯粹的内心感受。

法国雕塑家罗丹1866年创作了作品《沉思》。罗丹本就是一位爱思考的艺术家,作品《沉思》在模仿沉思,男性的深思略有凝重,女性的沉思反而独有韵味,似乎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便有了这个女人头像。她秀美质朴,微微低着头,沉浸在作者创造的沉思之中,巧妙的是头像下只有正方形基座,并没有躯干和颈肩,给人一种未完成感,而这恰恰是生动之处,过多雕琢反而會影响这件作品简单直接的意味。

笔者作品“女人体”系列的创作原型是生活中的女人人体,长时间对人体的研究练习,使笔者对其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造型空间的塑造上。人在裸露状态下,肌肤对空间的幻想和依赖让人沉迷,而每个人的感觉又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客观存在在知觉上给予笔者的乐趣。所以笔者在女人体的绘画表现上不拘于摹写,用感觉表现,加上水彩独有的特点带给画面坦诚之下意外的惊喜。水彩的基调和晕染是非常美的,笔者常被这种意外的“礼物”吸引,当笔者意识到时,它已经美“过”了,再用重的颜色掩盖或用水洗,都藏不住笔者曾一度迷失其中。水彩给我们的感受或许没有其他艺术媒介那么可塑性强、厚实,但笔者不这样认为,它不只是轻浮在画纸上的一抹绚丽,虽改变不了纸的轻薄,但可以给画面注入寓意,这之中又恰恰有一种灵巧之感,所以它的可能性很大,它也可以不受限制地挥发出来。笔者的作品“女人体”系列是一种尝试,用水彩表达纷扰背后的安静力量,人是需要独处的,安静透彻才能在外面的世界活得精彩,而背影激发了笔者想要在这之上去创作。生活中人很少审视自己或他人的背影,这些被大家忽视的往往有太多东西可以被发掘,背影是不会骗人的,如果耐心观察一个人的背影动作,就会发现比正面对人时更真实自然,而笔者偏爱在画面上运用空白和大的色块,也不仅是因为画面构成的需要,更多的是给自己和模特留有空间,思想是安静聚集的,画面才会安静,表达的东西也就更清晰了,所以少比多更多。

存在都是合理的,艺术的源头是模仿,这也使模仿合理的存在,但艺术模仿不能成为模仿的艺术。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艺术模仿是一种创造,而创造的本质是自由加载,而不是一味地复制。我们在日常的创作中,让一切的感官发挥作用,让内心沉静,得到的答案远不止模仿的艺术那么简单。笔者所经历的事情,无聊的繁琐,有趣的也繁琐,有时想表达那种有趣,会因说得太多,丧失了简洁的灵魂,山川与河流亦可以用横和竖来表达,好的东西也不在繁琐。尽管总说宇宙没有尽头,但笔者认为是有尽头的,事物既然已生存在这个宇宙的大空间里,就想将它留些空间继续演绎,选择的机会属于每一个宇宙中的存在,所以空白是为一种可能和权利留有余地,它不仅仅指的是最初我们学习绘画时关于松和紧的法则。

参考文献:

[1]陆琦.当代具象绘画[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2]加纳罗.艺术让人成为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蒋勋.给青年艺术家的信[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存在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浓缩人生的小酒馆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及人类的搜寻工作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一念天堂》的存在主义之思
自由的颠覆
关于作品《手艺人》的解析报告
浅论科技革命与神、思维、信仰、画虎、梦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