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笔继承发扬传统工笔画形式语言的表现
2020-06-03宋肖瑜
宋肖瑜
摘 要:借鉴并继承前人的优点是值得的,但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形式语言进行创作,那就会少了艺术能反映生活的价值、自我理想和思想的肯定、鲜明的时代特征。受西方多元文明的冲击,一些传统工笔画形式语言已不再符合当下的审美要求,新时代中国的工笔画亟待发扬创新精神和独一无二的风格表现,新工笔就是人们在发扬传统绘画过程中的一次尝试,“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工笔画寻求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同样也是“气韵生动”和“应物象形”传统绘画理论更深层次的进化。文章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并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新工笔画家的作品,分别从构图、题材、造型、色彩四大方面来简单分析探讨传统工笔画形式语言向新工笔转变、进阶的表现。
关键词:传统;新工笔;形式;表现
历代有所成就的画家,一定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创造能力。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必须具有特定的感性形式,并努力在客观事物中去发现它们。”一些新工笔画家受到过西方绘画教育体系和审美体系的影响,基于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约而同、各有特色地加入了一些西方绘画语言元素,利用各种媒介、材料以及技法来拓宽表现形式,不但没有失去原本传统工笔应有的质感和绘画难度,反而在画面的形式语言上呈现出反传统的姿态。理性地挖掘,感性地思考,新工笔画家在继承与发扬之间拿捏有度,透过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作品直击人心。
新工笔常讲“观念先行”,在学院教学模式下往往要先有创作方案或者说是先灵感迸发,而学习过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宋代工笔,不难发现以前的工笔画基本上都是野外写生或是带有浓厚自然主义状态下的创作。我们常讲的自然主义就是描绘大自然中的一枝花或一只鸟,画家崇尚单纯描摹自然,想表现的其实就是这株花卉或者这只鸟本身的美感和生命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早在唐朝时期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随着社会思想不断进步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新工笔画家在观念上是反自然主义,要在生活中进行典型的概括,要用一种更现实、更浪漫的形式语言来给予画面更多的想象力,但最终目的也都是要在艺术与现实的基础上,达到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利用天马行空的想法与能够付诸实现的行动相配合,就会不断推陈出新。
绘画本身就是一种视觉语言,画家通过不同的、特定的语言形式来将复杂多样的思维表现出来,而这一表现的过程就是形式语言的运用过程。我们常常会先从构图方面来理解形式语言这个概念,构图作为形式语言中最有特征的一面,也是最直观的一面,总是会引导我们先来判断一幅作品的好与坏,但有时隐隐觉得似乎还并非如此。标新立异的构图方式、题材中主体的选取,以及画面色彩的合理應用等作为形式语言构成元素,也相当有探索价值。本文接下来会从形式语言的构图布局、题材主体、造型方法、色彩应用四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一、构图布局
传统工笔画构图形式基本有两方面:“章法”和“留白”。“章法”讲究的是取势,“留白”讲究的是协调,“计白当黑”“张弛有度”,表明主宾有别、取舍得当,虚实结合,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随着社会文明开放,西方当代艺术思潮走进中国,新工笔不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构图形式,比如:不完整性局部的放大,呈现特写镜头般的画面;重复性的形象出现,使画家标志深入人心;再或者偌大的画面只取一小块,给欣赏者留足遐想的空间。他们更多地追求强调某一种因素的特质,这似乎与现代社会大家比较追求个性,不想被生活束缚,想要逃离喧嚣活出自我有关。
徐华翎的“之·间”系列目前为止大概创作了几十幅,这些作品将影像处理与工笔画的形式美感二者巧妙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她最有代表性的创作形式语言。只选取女性最唯美的体态部分让其在画面中好似若隐若现,少女的懵懂通过特写镜头式的构图方式展现出诗意的朦胧美。不再面面俱到、四平八稳的构图模式使得画家更能强烈表达情感的同时,使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并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令人过目不忘的印记。
二、题材主体
都市题材的多样性和易获性备受新工笔画家青睐,大多数新工笔画家从自然风光转向室内,这更有利于作品与生活细微结合,达到深入刻画、贴近生活、详细述说情感的目的。
题材主体所表现出的外观对人产生的感染力,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都是由形状、色彩、结构关系所形成的形式语言特征,如果能引起显著心理反应,那它的形式感就比较强,作品也就有吸引力。可作品不能只浮于表面,而是要艺术家与欣赏者两者能够有共通的、更高的人格价值体验。中国画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突出,自古以来,传统绘画题材不只是取主体表面留给我们的视觉印象,而是更注重内在的表达,换而言之也可称为“意境”。即便整个新工笔题材内容方向逐渐偏日常生活化,但“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这种传统内涵形式却几乎没有变,他们依旧会把一些隐晦的东西通过某种既定的图像符号来进行表达,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站在画家所塑造的主体角度上,思考作品的意义所在。
杭春晖早期的“小熊”系列是他标志性的代表作,毛茸茸的玩具熊作为主体,或骑着木马,或贴在墙角,或飘在空中表现人性黑暗,近看能发现它可爱的外表下的利爪锋芒,其眼神甚至有一丝暴力和怨恨。玩具“小熊”是人类童年的化身,画中的“小熊”也似乎像人一般在诉说着他或她童年的忧郁不安,让人不禁有些许紧张感,立刻对过往的童年生活产生了回忆与反思。
三、造型方法
中国绘画讲究以线造型,“春蚕吐丝”“势若风旋”“行云流水”“高古奇骇”“遒劲泼辣”等都是以完全超越的表现力来塑造物象,这也是工笔画的精髓所在。把它作为标杆,新工笔在线的运用上有了新的继承和发展——“以色造型”,它的基础应该是源于“没骨法”,再加上受到西方素描体系的影响——线与面的结合,从很多作品中能看出新工笔对用线方面进行了弱化,少了一些“起、行、收”的线条特征。这不是完全抛弃线的重要性,而是看似没有了明显的线条,其实还是以传统造型方法为基础,只不过增加了西方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创造性应用。
新工笔改变了传统用线造型技法,但仍然保留了一些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东西,根据画面的具体创作要求,有抽象化也有具体写实化,在线的运用上有了新工笔画家的个人风格。张见的《忧郁是海》中,他并没有脱离掉线的因素,只是弱化了女人头部的线条,表明结构的线依旧清晰可見,人物身体躯干部分的线条也与背景几乎快要融为一体,画面整体还是比较偏向平面化。“在线中融合颜色,在颜色中揉合线”也一直是他作品中对线的表达习惯,这与传统所强调的散点透视规则和明暗体积处理的方式大同小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很好地吸收融入于自己的创作体系当中。
四、色彩应用
色彩在新工笔中应用的地位十分重要,它能营造出不同的心灵感受。色彩是一种心情的表达,与画家阐述的心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六法论”当中的“随类赋彩”并没有在新工笔中进行广泛应用,但新工笔依然保留了严谨的着色步骤和平面化处理的传统习惯。新工笔没有外在传统的“实”色,致力营造虚幻的色彩和朦胧之美,突破原有的禁忌和界限,毫无顾忌地使用各种颜色,以更应景、更贴近我们现代心理预期地经营画面。因此,颜色符号继图像符号之后,逐渐成为新工笔画家的最具代表性的形式语言之一。杭春晖《散光》单色平涂的设色渲染手法,把颜色处理得很微妙细腻,柔情的光感之美,聚焦画面中心,气氛静谧而超凡。与此同时,张见在研究中西合璧的意象之后,作品一改幽蓝的冷峻,从文艺复兴的对话中撤离,转为用萌动的春红来构建更纯粹的画境,如藏春册系列的《凝雪》《映月》《流风》《镜花》。大胆使用主观处理过后的色彩也是新工笔常见的形式语言。
当下所有的形式语言都不能简单绝对化地理解,包括以上四个方面的继承与发扬,不同风格的新工笔画家活跃于当代画坛,只有开放思维才能释放工笔画的活力。新工笔画家正通过广阔的视野和多角度、趣味性的形式语言进行创作,使新时代的中国工笔画得到了与时俱新的诠释。
他们之所以能够集中地体现语言形式的构思和想法,其所具有的当代性不是完全颠覆,而是在视觉面貌上的变化。传统工笔平面装饰的感觉更多,而新工笔则比较含蓄。新工笔的创作在视觉经验上跟传统是有区别的,这主要是因为审美趣味的革新。人的审美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改变,但有一点明确的是,民族文化的传统不会变,我们在尊崇传统的同时要有创新思维,大胆突破绘画的固有形式,探索和融合各种艺术语言。新工笔给当代工笔界带来了新的气息,也为工笔画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从近些年来的工笔画展中的作品来看,一部分工笔画家深受当今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影响,有些创作带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作品的传统文化底蕴还不够扎实,只注重表面的视觉形式,画面情感的表达却没有了,创作出来的作品并不具备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跟上迅速传播的新闻时代,体现出鲜明的社会特征,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特别重要。
新工笔这一概念被提出至今才不过十余年,本文对新工笔继承发扬传统绘画形式语言的表现做了一些浅显的分析,今后一定还会有所补充,希望能给工笔画家带来一些启发并使其在作品中得到突破,为其今后的创作提供灵感。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中国画形式美探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
[2]陈振濂.国画形式美学的展开:大学中国画艺术形式与技巧专业训练系统[M].杭州:西泠印社,2008.
[3]高茜.新工笔文献丛书:高茜卷[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
[4]张见.新工笔文献丛书:张见卷[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
[5]杭春晖.新工笔文献丛书:杭春晖卷[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
[6]贾德江.徐华翎工笔人物[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