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80年代日本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启示

2020-06-03董婉怡刘雪聪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董婉怡 刘雪聪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与此同时,国内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促使对外直接投资的重心逐渐转向第三产业。分析当下中国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并据此对中国高速发展的第三产业海外投资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其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2-0178-02

一、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第一,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明显不同于第一、二产业的特点: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只有在国内经济结构优化完善的基础上,才有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不约束于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依靠资本及人才的投入就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由于第三产业包含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如金融业、信息技术业等,因此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投资母国,尤其是对企业所有权优势并不明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较大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能够促进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而对母国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

第二,中国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砥砺前行。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2017年下降24%的基础上同比下降13%。在全球经济呈现“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取得了耀眼的成績。自2014年中国成为净资本输出国以来,中国就逐渐以投资母国的身份登上世界经济舞台。根据《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稳居世界第三,其中对外直接投资达1 430.4亿美元,略低于日本的1 431.6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对外投资国。从对外投资行业及领域的角度来看,中国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覆盖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金融、制造、批发零售4个行业占比超过70%。流向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824亿美元,占比57.7%。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中国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同点

第一,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产物。自1971年日本通产省提出鼓励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知识密集度、低能耗、高收益、高产品附加值转化以来,第三产业占日本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1975年就超过了50%,80年代中后期更是增长至57%之多。新中国经济发展70年以来,三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自2013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国家提出新的发展理念,提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进一步加速。2013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2016年及2017年一直保持在51.6%,2018年增长至52.2%。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且这一比重与发达国家60%~70%的占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这也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正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我国经济正进入“服务化”时代。根据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学者坎特韦尔和托兰惕诺提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企业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升级,这也直接关系到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即现有的技术能力水平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决定因素,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形式和增速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的对外投资转向科技和高端技术市场,第三产业在国内蓬勃发展的同时,对外投资的规模及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形成了国内国外“携手并进”的利好局面。

第二,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经济与对外贸易高速发展,“日本制造”出口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其他国家尤其是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不断激化,日元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加。为了缓和贸易摩擦,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果,日本的经济发展由“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由此,在国内第三产业比重较之第二产业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日本第三产业进入了大规模海外投资的阶段。当今全球贸易环境面临严重的不确定性,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国之间贸易摩擦日趋严重,2018年世界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经济GDP的比重不到40%,非关税壁垒高高筑起,使得本该相互依存的经济体呈现出分裂局面。中国的第三产业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持续向外扩张,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给其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日本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的经历十分相似,虽不完全相同,但也给新时代背景下迅速发展的中国海外投资带来了诸多启示。当今中国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投资外部环境欠佳、信息渠道不通畅、融资难、企业风险意识弱等一系列问题。由此,从政府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政府

政府作为企业境外投资的监管者,对企业境外投资行为产生较大影响。根据《2019世界投资报告》,2018年世界约55个经济体出台了112项之多关于外国投资的政策措施。虽然2/3的措施仍致力于推进外国投资向自由化、便利化方向发展,但有超过30%的措施以不同形式限制或规定了外国投资。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的同时,政府通过构建支持海外投资的政策、金融、信息、外交等一系列服务体系,给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成为日本企业走出国门的强大后盾。在如今全球经济大变革大动荡的背景下,政府监管、引导、服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