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聚焦空气质量改善
2020-06-03涂瑞和王亚京
■文 / 涂瑞和 图 / 王亚京
2019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
空气污染是当前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之一。2019年3月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6》告诉我们,当前全球每年600万-70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缩短寿命,预计到2050年仍有450万-700万人因空气污染缩短寿命。全球空气质量令人担忧,蓝天受到严重威胁,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乡村,人们呼吸的大都是受到污染的肮脏空气,90%的人呼吸到的空气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人口规模巨大,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工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炭,产生和积累了不少环境问题,一些地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几年前中国发生大面积严重的雾霾就是空气污染造成的,严重影响了民众健康和正常生活,成为令人十分头疼、为世界诟病的环境问题。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领导下,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2013年中国政府颁布并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推进抗击大气污染的进程,几年来已经取得全世界瞩目的成效,积累不少良好实践和可以分享的经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简称“环境署”)高度关注并支持中国改善环境质量的各种举措,也与中方各相关方面合作一起评估成效、凝练良好实践,例如2019年环境署与北京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合作,对北京市过去20年来大气污染治理历程和成效进行了回顾和评估,并在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发布了《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环境署认为中国空气污染治理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成就,有赖于坚强的政治领导力和坚定的决心,有明确清晰的阶段性目标,有综合性的法制和经济措施,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有效的落实和监督,有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支持和参与,这些都不同程度可以与其他面临严重空气污染问题的国家和地区分享。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在努力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以合作、共赢、支持多边主义精神和切实的行动支持区域和全球环境保护,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参与者,发展到贡献者,逐渐转变为引领者的角色,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并且中国从互学互鉴出发,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实践。
正是有这样的背景,环境署提请中国考虑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并向中方建议可以考虑选择“改善空气质量”或“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活动主题,利用这个平台支持中国的“蓝天保卫战”,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控制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取得的成果。
中方经过仔细考虑接受环境署关于举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的建议,并通知环境署,举办地点确定在浙江省杭州市,活动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环境署全力支持中方的决定,双方为筹办主场活动进行了密切合作。
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6月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中国政府和联合国高度重视这次主场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信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主场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丝·姆苏亚出席活动并致辞。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环境日活动的贺信中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当前,国际社会正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时各国仍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挑战。建设全球生态文明,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世界环境日的贺信中写道:应对空气污染是一个双重机遇,许多举措既可以清洁空气,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每年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逐步超过对于化石燃料的投资,清洁能源强劲的增长势头正在推动全球绿色发展,清洁运输也成为世界各地的发展大趋势。面对让公众和地球都蒙受严重健康损害的危机,我们必须取胜,正是这些旨在改善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让我们看到希望,我们也能够取胜。国际社会没有理由不采取行动,是时候采取果断行动了。
韩正副总理在主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这次主场活动的高度重视。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环保行动。2019年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的举办地中国浙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起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在中国举办主场活动,对提高各国人民的环境意识,推动全球环保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这次世界环境日以“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为主题,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和坚定决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发言中表示:2019年世界环境日以“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为主题,意义重大。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向污染宣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中国空气质量改善进入快车道。中国主办主场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携手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的积极愿望与坚定决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姆苏亚致辞时,对中国政府主办这次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表示祝贺和感谢,并指出中国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成功减轻了空气污染令人鼓舞,中国改善空气质量的行动和所取得的成就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北京在2013-2018年期间大幅度降低了PM2.5浓度。2002年在深圳市举办世界环境日时,深圳面临着不少空气污染问题,而不到20年时间深圳成为全球第一个城市公交车为100%电动车的城市。她为此还引用中国谚语“万事开头难”,赢得蓝天保卫战不是轻而易举的,但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勇往直前,因此在世界环境日这天,呼吁我们每个人都竭尽所能为解决面临的健康和环境问题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只有携起手来才能解决这个挑战。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致辞中向与会的中外嘉宾表示欢迎,并分享了近年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在活动现场,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简称《报告》),与世界各国分享近6年来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实践以及中国探索形成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尽责、公众参与”模式。李干杰部长在 《报告》中写道:“希望这份报告能帮助其他国家和城市,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有力、有效的法律、政策和措施,让更多的人可以享有蓝天白云、可以遥望星空浩渺、可以呼吸到洁净的空气。”
主场活动还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活动: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联合表彰了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授予“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荣誉称号;世界环境日主题片“美丽中国”展示了中国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珍稀野生动物等超“颜值”画面;会场大屏幕上播放着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得2018年联合国最高环境奖“地球卫士奖”领奖画面,而参加纽约现场颁奖仪式之一的基层代表当天也到主场分享了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别出心裁骑着自行车来到主舞台的环保志愿者代表、多位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现身说法分享各自的良好实践;几十名儿童以纯真的童声演唱“美丽的大自然是你我共同的家园。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引来在场中外嘉宾格外称赞。
中外方出席活动的高层人士还有全球绿色发展研究所理事会主席、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浙江省长袁家军、多名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等。
姆苏亚在环境日之前还抽时间到安吉考察调研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法院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在杭州专门考察了水资源和湿地保护、中小学环境教育、传统丝绸工艺,全程乘坐电动公交车,对浙江和杭州留下深刻印象。在接受当地记者联合采访时她谈到,“选择杭州,选对了。如何在发展经济、增长GDP的同时又保护环境,杭州以及浙江的实践让它成为了我们的主场活动场址。当你看到杭州的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绿色化、信息化,阿里巴巴就在这里,联想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时,这些信息技术将为环境保护创造更多潜在的可能性”。她得知杭州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了每平方公里1.5公里长的城市绿道,超过70%的市民出门5分钟就能进入绿道,还有1万多人的环保志愿者队伍,随后向随行当地记者说道“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共享单车布局,我也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旅游城市,希望通过这个机会,把这些成功经验介绍给全世界”,“这些都是我来杭州之前所不知道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家都有很高的环境意识,城市的发展始终和环保联系在一起,而且市民的参与度也很高。”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中国浙江杭州的盛大召开无疑反映了全世界人民对改善空气质量的期盼、国际社会对中国改善空气质量取得成效的高度肯定以及对分享实践和经验的期待。活动结束不久,姆苏亚专门致信李干杰部长,高度称赞并感谢中国政府、浙江省和杭州市举办了一次“无与伦比的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通过这场活动中国向世界传递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坚定决心,向世界分享了改善空气质量的良好实践,浙江和杭州绿色发展的生动案例也给世界留下印象,期待与中方继续深化保护全球环境领域的合作。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促进全世界对环境认识和行动的旗舰项目。自1972年以来,它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环境庆典活动,是倡导环保行动的重要平台。世界环境日的设立可以追溯到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当时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并得到同年召开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