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地震灾害,我们该怎么办

2020-06-03

生命与灾害 2020年5期
关键词:避震烈度震级

闵 芳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有5万多次人们能感觉得到,也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坏。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发生有哪几种类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下面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有哪几种类型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地震从小到大可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 000次左右。

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无人烟的地方。

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 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能量。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人们感觉到的振动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造成的。

地震时,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左右摇晃。这是由于地震波的特性造成的。地震波主要由纵波、横波等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比较弱,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传播速度略慢,但比较强,能造成巨大的摇晃,给地表建筑带来严重破坏。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严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散,烈度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地震时,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个点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球上的地震分布并不是均匀的。从世界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全球地震分布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大陆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上。

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表示地震大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地震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另一种是根据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确定地震大小,也就是烈度。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有大有小,大可以大到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小可以小到人体根本感觉不到,只有灵敏的仪器才能记录到。一般用地震的震级来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多。

表示地震大小的第二种方法,是用地震在地面上产生的破坏程度,地震越大,它产生的破坏就大。我们把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叫作地震烈度。中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一样,采用12级的地震烈度表。下面给出不同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面破坏情况(习惯用罗马数字表示):

小于Ⅲ度

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Ⅲ度

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Ⅳ-Ⅴ度

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Ⅵ度

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Ⅵ-Ⅶ度

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Ⅷ-Ⅹ度

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Ⅺ-Ⅻ度

毁灭性的破坏

我国的地震带

地震的短期预报不可能,并不代表人们就完全无法掌握地震的发生规律。在地震发生的各种规律中,由地球板块运动造成的“构造地震”(占了所有地震的大多数)总是发生在有活动断层的地方,这就是一条铁律。在远离活动断层的地方,地震的危害性就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与此相反,在有活动断层分布的地方,特别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大震的地方,未来就有发生地震的可能,应该多加注意。因此,了解你所居住的地方有没有活动断层,危险性如何,历史上有没有大震,是每个人应该做的功课;政府和科研机构也理应把相关的信息主动向社会公开。如果你对这些地震带心里有数,就算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发生地震,也至少明白危险性的存在,应该在家里随时储备一些救急的水、食品、药品;在买房、租房的时候,也可以尽量避开靠近地震带的房子。如果大家尽量做到这一点,在地震来袭的时候也就可以挽救不少生命和财产。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地震带上:

1.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2.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3.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4.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5.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一旦遇到了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不能惊慌,不要盲动。根据感觉判断地震是大、是小,是近震,还是远震。一般近震是先上下颠动,后左右晃动,而远震是只有前后左右的晃动感。如果是小震或者远震,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备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乱。

其次,要采取正确的躲避地震方法。

在不同的地方,避震方法有所不同,下面我们讲讲在学校、家里和公共场所如何躲避地震。

在学校怎样避震:

安全提示:1.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2.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3.在课桌下避震,有顺序地撤离,千万不要拥挤。

假设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地震了,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伏而待定,蹲坐下,头部躲在课桌下、讲台旁,绝不要乱跑。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应当马上在老师指挥下有序撤离。撤离时把书包顶在头上,前后同学要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在教室门口、楼梯间等狭促地方,一定要放慢速度,发现有摔倒的同学要相互帮助,并及时通知后面的同学以免发生拥挤。

跑到室外后,一定要躲在尽量空旷开阔、周围和头顶没有易掉落物的地方。

如果我们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因忘拿某些东西回到教室去。

在家怎样避震

安全提示:1.先躲后跑,不要先跑; 2.往牢固地方躲(床下、开间小的地方,有支撑的地方);3.来得及的话先开门,再关煤气、电源等。

避震时,要根据地震时你所处的位置,就近躲避,震动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它的旁边,如桌、床等;也可以快跑到开间较小、有支撑的房间去,如厨房、卫生间等。

如果来得及,要先打开门,以保证通道畅通;再关闭煤气开关、电闸。

在避震时,要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同时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也可以蹲下或坐下,尽量把身体蜷曲起来。要注意保护头部和颈部,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顶在头上,闭上眼睛,防止异物伤害。

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安全提示:1.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2.不要急于涌向出口,保持跟前面人的距离;3.如果遇到拥挤,解开领扣,双手交叉胸前,护住胸口。

大震发生后,如果附近有应急避难场所,要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赶赴避难场所。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一般依托公园、绿地、操场、广场建设,里面具备突发应急事件应急的基本功能,比如应急指挥、应急物资发放、应急棚宿、应急厕所等。

地震发生后,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急于拥向楼梯口,否则容易造成挤踏。

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不要急于打电话,以免线路拥挤,影响救灾指挥通信。

猜你喜欢

避震烈度震级
多种震级及其巧妙之处*
基于累积绝对位移值的震级估算方法
高烈度区域深基坑基坑支护设计
高烈度区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策略
地震后各国发布的震级可能不一样?
修身的效果,改善声像和定位的清晰度 意大利新一代架皇 BAS AS-S4/AS-B4避震脚钉
家中最安全的避震地点
学校避震逃生指南
新震级标度ML和MS(BB)在西藏测震台网的试用
非弹簧式避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