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安澜会馆龙凤石柱雕刻艺术研究
2020-06-03王隽彦
王隽彦
(福建工程学院,福州 350118;中国国家画院,北京 100044)
引言
福州安澜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由浙江商人集资建造,故又称“浙江会馆”。会馆坐落于闽江南岸,万寿桥旁,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其建造汇集了当时闽浙两地名工巧匠的智慧和汗水,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是省府各会馆之首,2009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中装饰雕刻琳琅满目、工艺精湛、寓意深刻,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美学和文化思想,尤以大殿前檐的龙凤石柱雕刻为最,其高度的艺术性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石柱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构件,不仅起到直立而承受上部荷载的作用,同时石柱雕刻艺术也是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表达与文化传递的重要体现,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特征。本文尝试对福州安澜会馆龙凤石柱雕刻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并期望能对明清时期闽地会馆建筑装饰艺术与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福州安澜会馆龙凤石柱雕刻的艺术特征
福州安澜会馆龙凤石柱选用质地坚硬耐磨的花岗岩石雕刻而成。高4.5米,直径0.5米。工匠们通过精湛的艺术加工,减弱了石柱粗壮的笨重感,给本来只有结构功能的建筑构件赋予一种更加美观的视觉体验。会馆设有龙柱(图1)、凤柱(图2)各一对,左右对称,形象生动,刻画入微,极具观赏价值。下文对其雕刻形态、内容题材和图式构成三个方面艺术特征进行分析。
(一)龙柱
1.龙柱雕刻形态和内容题材
龙柱位于大殿前檐正中瞩目的位置,视觉艺术上要求立体华丽,从而凸显其重要性。因此,龙柱雕刻采用写实性的表现技法,结合了圆雕、透雕、镂空雕和深浮雕等工艺手法,造型严谨、刀法细腻、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每根龙柱上雕刻有1条缠柱的飞龙。飞龙身形矫健,蜿蜒盘旋,从天而降,在天、地、云、气之间穿行。飞龙挺胸昂首,咧嘴齐齿,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视前方,呈现一种气吞山河、威武庄严的气势。长长的龙须轻盈地向后飘起,柔中带刚。强壮有力的前爪一只踏着汹涌澎湃的海浪,另一只紧紧握着一颗冒着火焰的龙珠,力量感十足,充满一种庄严肃穆的神话色彩。龙鳞和龙鳍排列整齐,繁琐中体现出一种严谨的韵律。每根龙柱上还用深浮雕的手法刻了5只蝙蝠和祥云等图案。蝙蝠姿态各异、活泼生动,在云间自由飞翔。它们之间有聚有散,有隐有显,既增加了龙柱的生动性,又有五福临门、吉祥如意、生意红火的美好寓意。
>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图5
2.龙柱雕刻图式
龙柱的整体图式以点线构成为主。主体飞龙形态呈螺旋状线性造型,而龙首和龙颈则弯曲呈S形,在俯冲的过程中突然高高抬起,与整体龙身由上而下的动势截然相反,产生一种强烈的动感之美。笔直挺拔的四肢与起伏的躯干形成对比,增加了画面的节奏感。蝙蝠、云朵、火焰等图案则以点状的形式,精心安排在龙头、龙身、龙尾各处,有的与主体重叠,有的相交,有的相离,追求构图布局的均衡与互动以及疏密变化,丰富了画面层次和图式语言。
(二)凤柱
1.凤柱雕刻形态和内容题材
凤柱雕刻采用装饰性表现技法,雕刻工艺以深浮雕、浅浮雕和线雕为主,线条挺拔有力,整体展现了一幅美丽祥和、欢乐喜庆的画面。画面正中一只凤凰单脚独立踩着山石,站在盛开的牡丹花丛中,展开双翼,昂首挺胸,仪态端方,长长的凤尾随风轻轻摇曳。另一只凤凰嘴里衔着一个精致的锦盒,至上而下,轻盈地相向飞来,姿态优雅,像是带来一个美好吉祥的消息。
此外,柱身还雕刻着一对鸳鸯在长满水草的池塘中自由地游戈嬉戏(图3);两只仙鹤伫立在松石之间,一只低首远视,好像在寻找什么,另一只仰望着远处飞来的凤凰,似乎也在渴望听到远方的好消息(图4);两只喜鹊穿行在枫叶丛中,两嘴相碰,喜悦地相互交换讯息;两只斑鸠停在枫树枝头紧紧相依,似在窃窃私语;两只锦鸡拖着长长的尾巴,站在玉兰花枝头相向而视,有着锦上添花的美好寓意;还有两只百灵鸟在松竹间欢快地歌唱,两只美丽的一雄一雌孔雀在百鸟丛中争奇斗艳等。
2.凤柱雕刻图式
与龙柱点线结合的立体图式相比,凤柱的雕刻则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图式形态。从整体上看,凤柱的雕刻图式以双凤造型为中心,其余各组造型有序地分布在四周,形成一幅百鸟朝凤的动人画面,热闹非凡,栩栩如生。构图主次分明,疏密结构合理,形式有趣。从局部上看,每组雕刻又能独立成为一幅主题明确、寓意吉祥的画面,给人一种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珍禽造型雕刻均成双成对,充满了诗意般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出设计者的美好初心。
(三)柱础
柱础亦是中国传统古建筑重要的构件之一。础有基石、根基之意,柱础即是承托屋柱的垫基石,也是房屋的基石,起到防潮防腐,承载压力的作用。因此,古人特别重视对础石的使用,通常选择坚硬耐磨的青石或花岗岩石,而且还十分讲究其造型和艺术装饰,并赋予其美好的寓意。安澜会馆的龙柱和凤柱底下各有一对造型精美、雕刻精湛的八角形的方柱础和圆形柱础,它和龙凤石柱结合,形成一组完整的艺术作品。
1.八角形柱础
八角形柱础位于龙柱的下方,用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石础分为三层,节奏鲜明,层次有序。上层为一圈浅浮雕卷草形花边,线条柔中带刚,相互交错关联,充满蓬勃生机。中间层分为八个面,各面为深浮雕飞鸟花卉组合图案,造型朴拙,形态生动,构图巧妙,极具平面性和装饰性。图案有白鹭低着头在莲花池中漫步觅食;锦鸡在桃花枝头鸣叫;喜鹊停在梅花之上歌唱(图5);凤凰牡丹图(图6)、燕子桃花图、蓝鹊杏花图等;还有兰花、冷冬花、菊花、水仙花等寓意吉祥、品格高洁的花卉。每组图案外侧再辅以精美的画框雕刻装饰,犹如一组精致优雅的中国花鸟画册页。下层为八面几何形覆盆设计,简洁大方。
2.圆形柱础
圆柱础位于凤柱的下方,础身为花岗岩材质,通体采用浅浮雕的工艺手法,整体造型沉稳大气。雕刻分为四面,以道教题材“暗八仙”(图7)和文人雅玩题材“琴、棋、书、画”(图8)为主题,再搭配牡丹、菊花、石榴、佛手等花卉果实,形态质朴,构图精妙,一派天下太平、吉祥富贵的景象。
从对福州安澜会馆龙凤石柱及其柱础雕刻艺术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龙柱和凤柱表达的装饰特点和艺术情感截然不同:龙柱雕刻严谨、题材严肃,烘托了大殿正中的神圣威严、雄伟大气的氛围感受;凤柱美妙多姿,变化丰富,给人一种亲切祥和、热闹喜庆、充满生机的视觉体验。通过这样巧妙的视觉艺术安排,增加了对比效果,再结合多变的雕刻手法,丰富的题材内容,进而达到感染观者的效果。
二、福州安澜会馆龙凤石柱雕刻的文化内涵
建筑装饰是文化的产物。从审美文化上看,传统建筑装饰雕刻在美化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愉悦人们的审美体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要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共同群体成员中,对于建筑装饰雕刻形态和内容的认知具有极大的共性。因此在分析传统建筑装饰雕刻的文化内涵时,有必要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雕刻背后所蕴含的人群之实践活动和人文价值进行深入探讨。福州安澜会馆龙凤石柱雕刻是商人群体共同经验和情感的象征表达,具有商人美学文化和传统吉祥文化等文化特征。
(一)商人美学文化
> 图7
> 图8
首先,商人美学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即是炫富思想,他们极为讲究奢华的装饰,通常在能装饰的建筑构件上,重金打造各种富丽堂皇、细腻繁琐的装饰和雕刻艺术作品。商人希望通过这种奢华的装饰艺术来展现其丰厚的财力,在最大限度满足其虚荣心的同时,也是体现实力的手段,并暗示贸易伙伴放心交易。这种炫富心态是商人功利的实用主义美学心理的典型体现。
其次,商人美学文化还体现在对宗教艺术的包容性。封建晚期,由于政治、自然、地理等环境影响,商人经商十分艰辛,往往在心理上会产生对事业、生活的不安定感。他们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生意的兴荣寄托于神明的保佑,这种朴素的宗教信仰自然而然地融入商人美学文化中。安澜会馆把道家神明天后妈祖娘娘作为主神供奉祭祀,因此其雕刻题材与道教艺术息息相关。会馆石柱雕刻的龙、凤都是中国传统道教文化中的神兽,能兴云布雨,利益万物,顺风得利,保佑平安,充满着至高无上、神秘玄妙、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息。还有石柱础上的“暗八仙”造型等也都是典型的道教艺术特征。
再次,商人美学文化中不仅透露出浓浓的商业气息,同时也带有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封建晚期的中国,许多受过儒学教育的士人开始以商营生,他们的文化修养、伦理心态和精神追求与传统士人并无区别。商人通常会把这种文化思想反映到美学表现中,借用外在的物象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取向。如安澜会馆石柱础上“四君子”(梅、兰、竹、菊),象征了一种傲、幽、坚、淡的人格品质,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常常以它们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和精神气质;“琴、棋、书、画”亦是体现文人士大夫个人文化素养的标志。这些题材雕刻带有浓郁的崇儒思想意向。同时,从两对柱础的位置摆放也能看出安澜会馆主人的做人原则。八角形柱础在内侧,圆形柱础在外侧。内方外圆,以此提醒后人做人行商对自己要严格认真,对他人要更多地友善包容。
(二)传统吉祥文化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它凝结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意识情感、心理感受、审美趣味以及宗教信仰。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只要是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都会成为吉祥文化反映的内容题材,通过几千年的传承,逐渐形成一种有律可寻的吉祥文化符号语言。福州安澜会馆是浙江在闽浙商们“联谊合乐”的重要场所。他们长期漂泊异乡,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们分外期盼所闻、所见、所想、所求都是吉祥如意的事,并把这份朴素的期望寄托于会馆的建筑装饰中。馆中龙凤石柱雕刻艺术正是在闽浙商们追求幸福生活、祈望吉祥平安的共同愿景的集中呈现,蕴含着大量的传统吉祥文化内容。例如,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英勇、权威、尊贵,而凤凰象征着美丽、仁爱。在民间,龙、凤被视为神圣、高贵、吉祥、喜庆之物。安澜会馆中成双成对的龙柱和凤柱,代表了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同时也表达了商人对盛世太平的企盼,和对子孙后代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国家、民族、社会栋梁之材的期待。又如,“路路(鹭)清廉(莲)”希望后代为官能心系百姓,清正廉洁;“松鹤延年”希望商会中的年长者能够像松树一样长青,像仙鹤一样长寿;“鸳鸯戏水”代表着男女相亲相爱,家庭幸福美满;“多子多福”用饱满多子的石榴,期盼家族人丁兴旺,生意后继有人;还有“锦上添花”“喜上眉(梅花)梢”“燕子报春”“凤戏牡丹”“五福(蝠)临门”等,这些传统题材组合都借助了艺术的表现手法,通过谐音、比喻、传说附会等方式表达“吉祥”的预兆,给人以心理和精神上的鼓舞。
三、结语
福州安澜会馆石柱雕刻形态精美、题材丰富、图式多样,主要表现人们对生活、理想、信仰的一种美好企盼,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和深刻哲思,也凝聚着中华民族坚硬刚强、厚德载物的精神力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明清闽地会馆雕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它不仅是浙江在闽商人的精神思想寄托,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体现。直至今日,其隽永大气的艺术表现力和内涵深厚的文化价值,所展现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精神,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仍有相当高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