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以北京爨底下村为例

2020-06-03刘歆张荷娜叶琦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使用者景观

刘歆,张荷娜,叶琦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01)

一、研究概述

(一)旅游型乡村概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型乡村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结合相关文献,旅游型乡村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2)拥有独特、优质的资源产品;(3)乡村空间呈现主客共享状态,村民参与到旅游乡村建设中去;(4)景观乡土气息浓厚;(5)目标客源:对乡土景观或体验有诉求的城市居民;(6)效益突出。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型乡村为目的地的一种旅游方式,而旅游型乡村则是进行乡村旅游的物质载体。根据本文要研究对象的特点,将旅游型乡村定义为:依据当地的自然景观资源、人文聚落景观资源以及农业、特色产业景观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作为旅游吸引力发展当地旅游业,使其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的村庄类型。

在旅游业的发展背景下,我国乡村景观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大部分乡村在发展过程中,乡村景观设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缺乏合理的规划,缺乏特色凝练,重人工化景观愈来愈多等现象,不利于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科学规划的理论来指导,二是忽视了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因此,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运用使用后评价POE对旅游型乡村景观进行研究,对乡村景观进行保护与优化,更好地指导旅游型乡村的景观建设。

(二)乡村景观使用后评价研究现状

使用后评价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又称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是一种用于反馈建成环境评价的方法,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了解使用者对建成环境的满意度评价来使反馈信息量化,让研究的结论更加地完善和科学。

使用后评价(POE)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国家,国外这方面的研究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POE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不断深入。但目前POE在乡村景观设计方面研究较少。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往往是从设计者角度出发,设计不仅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给乡村景观设计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困境。因此,运用使用后评价(POE)对旅游型乡村景观建成环境进行研究是值得探讨的,可为提高旅游型乡村景观设计理论提供科学的论证意见,使设计更加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从而对未来乡村景观规划提供更优化的策略。

二、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使用后评价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景区内使用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设计,并对爨底下村乡村景观使用状况进行评价。调研时间是2019年8月25日—9月2日,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数据搜集方式,现场发放、偶遇抽样法,收集使用者对交通、旅游整体环境及心理感知、生态景观、聚落景观及空间感知、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景观开发状况、旅游景观维护等7个方面的评价信息,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并运用李克特量表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并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采用李克特量表法(five-point Likert scale)对问卷中景区满意度评价的34个评价因子进行打分,评价等级共分为5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分别赋值5、4、3、2、1,最后将调研问卷结果录入到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用SPSS对各评价因子及总体满意度在描述性统计基础上主要涉及的平均值和相关性进行分析,找出北京爨底下村乡村景观满意度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定量的评价结果。

本研究的评价因子共分为两个层次:8个一级因子,包括交通、旅游整体环境及心理感知、生态景观、聚落景观及空间感知、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景观开发状况、旅游景观维护以及总体评价(表1中的A-H);34个二级因子(表1中的X1-X34)。

> 表1 北京爨底下村乡村景观评价因子的平均值及总体评价与项目的相关系数分析(n=120)

(二)北京爨底下村乡村景观使用后评价

1.北京爨底下村景区概况

爨底下村是位于京西门头沟区斋堂镇所属的一个自然行政村。距京90公里,距门头沟区核心区域约70公里,处于古驿道斋堂川西约6公里的山坡上,有公路与109国道相连,交通便捷。村域面积5.33平方公里,地处深山峡谷之中,选址于山环水抱的福地之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北有卧虎山,西有太行余脉,东有蝙蝠山,南边山势起伏如屏障,景色秀丽。爨底下村因其丰富的自然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拥有“北京地区珍贵的农村社会历史文明发展活化石”“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和“北京的布达拉宫”等诸多美誉。村落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保存着我国北方地区最完整、最具有独特价值的76套明清时期山地四合院建筑群和656间古房子,古宅错落有致。

2.北京爨底下村使用者的基本特征

根据问卷设计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占总体的52.5%,女性占总体的47.5%,两者的比例相差较少,避免单一性别的评价偏差,代表性较强。从年龄结构上,2~35岁之间的年轻人占较大比例(38.8%),其次是36~45岁(20%)和46~59岁(17.5%)的中年人。从使用者的来源来看,绝大部分游客为本地居民,反映了北京爨底下村景区作为一处城市周边乡村游的代表性特征,吸引周边游客居多。从受教育程度上本科学历占大多数(56.3%),其次是大专(16.3%)和硕士及以上(16.3%),说明现乡村旅游出游群体的学历层次较高。景区使用者在获取景区信息的途径主要为朋友推荐(50%),可见朋友推荐的口碑相传是较好的宣传方式之一。从使用者的到达方式结果显示,85%的使用者选择开私家车到达,自驾游成为乡村游的主要旅游方式。从游玩时间来看,有37.5%的使用者游玩时间为1~2天,其次有35%的游玩半天。从游玩的频率来看,有76.3%的使用者都是第一次来,可见使用者愿意来访频数较少,停留的时间也相对较短。根据实地观察和问卷调研,缓解压力、回归自然(51.25%)和体验乡村文化(50%)的使用人群较多。

3.相关分析、信度分析

利用SPSS计算出Pearson相关系数(表1),总体评价与各项目的相关系数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克隆巴赫信度系数至少达到0.8以上才可接受,数据结果得出北京爨底下村乡村景观的信度系数为0.929,说明数据具有很好的可信度。

4.数值结论

为了很好地反映样本的集中趋势,对于北京爨底下村乡村景观的主观满意度主要围绕8个一级因子进行平均值分析。使用者对本村落的总体评价较高(3.75),其中生态景观(3.88)、交通(3.79)、聚落景观及空间感知(3.75)、旅游整体环境及心理感知(3.70)评价相对较高,旅游配套设施(3.35)和旅游景观开发状况(3.26)评价相对较低。

5.满意度分析

(1)生态景观方面

使用者对生态景观满意度很高,主要体现在地形地貌景观,爨底下村周边形成了许多朝向村落的诸如虎山、金蟾望月等美妙的山体景观和水溶性石灰岩地貌的“一线天”峡谷。其次是景观多样性,村落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保护较好,依山势建立栈道、观景平台,提升了游客心理体验,但村落亲水性弱,有待改善。

(2)旅游整体环境及心理感知方面

使用者对景区旅游整体环境及心理感知满意度评价较高。结合数据分析可知,乡村特色鲜明,气氛浓郁和建筑整体形象评价较高,调研发现,村落保存着最为完整的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历史文化悠久。但“有特色的农业生产景观”得分较低,通过现场观察及访谈得知,村落现在的农业面积占以前的1/3,村内部分农田改造成停车场,村落传统生产景观陷入困境,特色元素缺失,生态系统的稳定被破坏。

(3)交通方面

使用者对交通方面较满意,可见村落交通方面整体情况良好,其道路可达性较好。使用者通过自驾、公交等方式到达较便捷。景区有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经实地调研走访发现,村落内有随意停车现象发生,造成道路拥挤。

(4)聚落景观及空间感知方面

使用者对“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度”满意度很高,其次是“街巷空间垂直景观协调度”和“聚落空间的舒适度”评价相对较满意。可见爨底下村注重就地取材,使用乡土材料,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街巷空间墙面用乡土石材堆砌而成,种植藤蔓植物,丰富街巷景观;聚落空间路面铺装为碎石路、青石板路,空间绿化生态自然,但需丰富植物种类。此外,公共活动空间场地使用情况和民居建筑内部空间的使用情况比其他5项评价相对较低。调研发现,公共活动空间场地利用率低,活动设施不足,停留人群较少;院落空间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建筑整体形象。

(5)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景观开发状况方面

使用者对这两方面满意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方面主要体现在夜间照明不够,基础设施陈旧,公共厕所数量少,给使用者造成不便。旅游景观开发状况方面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单一,创新性弱,旅游项目少,在自由访谈过程中,北京爨底下村有较多传统文化资源,但民俗特色文化吸引力较弱,文化特色景观单调,使用者对其体验少。

三、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使用后评价优化策略

(一)道路交通规划

使用者对这方面的评价较满意,从相关性的系数数值来看(表1),交通因素是影响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访谈中,很多使用者重视景区交通条件。

在设计时,合理规划道路布局,避开生态环境敏感区,增加步行游览道路,减少机动车行驶路线,确保道路畅通。道路铺装尽量采用乡土材料,通过灌木、草坪塑造自然景观边界,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建立生态停车场。

(二)自然景观规划

考虑植物的色彩和植物的季相变化,做到有景可赏,利用当地的名木古树、宅间绿地、农田林地、瓜果蔬菜等植物景观,丰富植物景观结构。在水体景观设计中,保持水体洁净,建立亲水平台,增加水生植物和喷泉设施,丰富水体景观的趣味性。

(三)聚落景观规划

从相关系数评价结果得知,聚落空间的舒适度、乡村非物质文化的数值较高,它们是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中需要重视的因素,使用者也在访谈中希望通过其来感受乡土特色。

景区规划设计时应当考虑到使用者的心理感受,注重景区内环境的舒适性和挖掘当地文化的特色性。构建和谐的乡村格局,增加绿化空间及可适当设置坐凳等休息设施,满足使用者交往活动需求;在设计时通过提取乡土文化,运用乡土植物或名人典故等设计景观,将其与乡村环境相融合,凸显传统乡村景观的文化魅力和文化价值。

(四)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需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管理维护旅游景观以及开发旅游项目,合理解决并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从相关系数评价结果得出,旅游型乡村景观改造中旅游景观维护因素起保障作用,应考虑植物、景观设施后期维护工作,选择不用长期打理、自然生长的乡土树种,便于管理人员定期养护植物和维护相关设施,为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此外,旅游景观项目开发对旅游型乡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吸引人流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应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在乡村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丰富旅游项目,例如举办村落文化娱乐活动或各种展览活动,向创意文创产品方向发展;开发农业产品项目,例如采摘体验、农事休闲体验等特色农业活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满足使用者的购物体验。

四、小结

北京爨底下村有较好的自然人文资源和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通过使用后评价反馈信息可知,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旅游景观体验型项目,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是目前当地旅游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通过了解使用者的真正需求,结合地方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丰富产业结构,体现一村一特色,提升整体特色形象,促进乡村旅游,改善当地经济,同时也为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使用者景观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抓拍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