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II区气井分级分类管理及稳产措施研究

2020-06-03张华涛刘炳森金婷王博李泽亮马力李梦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0年3期
关键词:柱塞气井稳产

张华涛,刘炳森,金婷,王博,李泽亮,马力,李梦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苏里格南作业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

1 区块基本情况

1.1 区块简介

区块面积684 km2,探明+控制储量1 024.8×108m3,已开发动用储量455.09×108m3,动用率44.41%,历年累产36.45×108m3,采出程度3.55%,采气速度1.27%。

1.2 地质概况

开发II区属于无边底水定容弹性驱动,低孔、低渗、低压岩性圈闭致密低含凝析油气藏。气藏埋深3 450~3 730 m,地层压力33.5 MPa,地温梯度2.72 ℃/100 m,储层温度110 ℃,地层压力系数0.87~0.95。

1.3 气田工艺概况

1)轻型井身结构。88.9 mm(312″)套管完井,产气量降到1.8×104m3/d 之后采用38.1 mm(112″)速度管柱生产,达产后采取低压模式生产。

2)采用“井下节流+井丛集中注醇”中压集气。集中注醇是指区域井丛向所辖的基本井丛注醇。

3)针对开发II 区全丛式井,形成“大井组、长半径”集气站布局优化技术,延长集气半径。

4)“两定”井组串接。“一定”井丛数量:2~3座基本井丛接入区域井丛,区域井丛直接进站;“二定”管线管径:采气干管Φ219 mm,采气支管Φ114 mm。

1.4 生产现状

投产气井293 口,日均开井163 口,日均产气342×104m3,日均产水140 m3,液气比为0.41,油液比为0.37。自然连续生产井108 口,占比36.9%;间歇井179口(包括柱塞井和低产低效井),占比61.1%;长关井6口,占比2%。

2 气井的分级分类管理

将气井进行精细化分类。第一级按照井筒将气井分为节流器井、无阻生产井、速度管柱井;第二级按照生产动态将气井分为连续稳定递减井、间歇生产、低产低效井、长关井;第三级按照气量分类,根据临界携液量进行4类划分,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图1 临界携液量划分

图2 88.9 mm(3 1 2″)套管临界携液量

3 初期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

1)生产初期采用88.9 mm(312″)套管生产,由于临界携液量较高,导致气井生产容易积液,间歇生产井占比高,开井时率低。在3.0~4.5 MPa中压模式下,气井的临界携液量为(2.31~3.49)×104m3/d。

图3 38.1 mm(1 1 2″)套管临界携液量

2)88.9 mm(312″)套管井筒生产工艺增产措施有限。对比目前国内常用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受区块井筒工艺、地面条件、开采条件的限制,优选管柱和柱塞气举比较适宜在开发II 区进行应用,泡沫和回转泵较适宜应用。

3)初期配产相对较高,稳产期短。初期配产相对较高,为使气井产量在临界携液量以上,配产为无阻流量的1/3~2/5。气井稳产期短(3~10个月),表现出“初期快、后期缓”的递减趋势。

4)间歇开关井人工工作量大。2018 年开发II区开关井2 675井次,间歇井压恢开关井1 955井次(占比73.08%),柱塞、远程人工仿智能开关井等开关井次170 井次,占比仅为8.7%。由此可见,所耗费的人力、车辆成本不但大幅增加,并且受制于外协、天气等原因,开关井的制度并不能按照要求执行。

5)部分井单一速度管柱增产效果有限。其中气井井数25口,占速度管柱总井数的12.3%。采取速度管柱措施后3 个月出现明显的积液特征,阶段日均产量小于0.3×104m3/d。

4 稳产工艺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4.1 速度管柱

1)试验井基本情况:总井数293 口;累计投运203 口;井均日增产0.78×104m3;6 个月总增产2.85×108m3;平均稳产时间203 d;措施有效率84.73%;典型井为××井。

措施前处于间歇生产阶段,日均产气1.02×104m3/d,多次进行压恢和泡排,无法稳定生产。2016年9月8日安装速度管柱,稳定生产696 d,日均1.46×104m3/d,累计增产306×104m3,增产和稳产效果均显著。由此可见,速度管柱是目前最有效的稳产方式[1]。

2)逐步形成老井速度管柱投放标准。2015年,试验井数9口,效果较好;2016年小于临界携液流量气井全部投放速度管柱;2017 年,下放气量下限为0.3×104m3/d;2018年,下放气量下限为0.7×104m3/d。历年速度管柱有效率统计如图4 所示。由图4 可知,将下限定为0.7×104m3/d 后,速度管柱有效率由72.31%上升为96.61%。

图4 历年速度管柱有效率

典型井A 气量增产情况:措施前处于间歇生产阶段,日均产气0.46×104m3/d,多次进行压恢无法稳定生产。2016 年9 月8 日安装速度管柱,仅稳定生产10 d即进入间歇阶段,日均产气0.73×104m3/d,虽有增产效果,但无法起到稳产作用。

4.2 间开压恢

1)间开压恢是间歇井的主体增产措施。当气井生产中出现“假死”或气量较配产下降较为明显时,气井地层压力较低,井底积液无法带出,因此应采取关井复压,以减少风险性。关井复压的目的一是提高地层压力增加地层的能量,二是使井内积液退回产层内,有利于开井时井底积液排出井口。如果关井压力恢复较慢,当井口压力恢复至最大关井压力的80%~90%时,可结束关井。压恢关井是该区块稳产的重要手段,在气井的稳产中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总井数293口;间开井179口;日均开井数93 口;日稳定贡献气量93.29×104m3;开井时率52%;关井时间3~30 d;平均稳产5~30 d;平均日增产6.2×104m3。

2)逐步确立间歇气井压恢制度。从2016 年开始逐步实施间开制度以来,通过不断分析关键参数,逐步确立压恢开关井制度。①压恢关井时机:节流器井日产气量小于0.5×104m3/d,速度管柱井日产气量小于0.3×104m3/d。②压恢开井时机:压力恢复到气井最高压力的80%~100%,低产井结合生产稳产情况开井。

3)针对压恢排液效果不佳、单井连续稳产效果差的问题,采取如下措施:稳产分析手段采用气井生产动态图和两相计量相结合;单井稳产量大于携液流量时间短,排液效果不佳,稳产期短(5~30 d);典型井:××井。2016 年11 月17 日投产,节流器井,2018 年6 月进入间歇期。关井时间3~12 d;压力恢复7.5~10.0 MPa;排液数据两相计量测试4 d,液气比0.6m3/104m3;最佳制度为关3开7。

由此可见,短开短关有助于气井增产,排液效果较好,但无法实现连续稳定生产。

4.3 远程仿人工智能开关井

将现场针阀控制手轮用智能针阀控制机构代替,通过降速增距驱动手轮转动,依托井场光缆通讯系统,实现对该阀的远程仿人工开关井。远程仿人工智能开井模式包括:定时模式、压力模式、开度模式、暂停模式和手动控制模式。

远程仿人工智能开关井是保证间开效果和减少人力的重要手段。间开制度效果最大化方法是按照制度及时开关井。影响到间开效果不利的因素包括:人力、外协、天气等,造成间开措施执行率无法保证。

1)前期试验取得的认识。可以实现远程控制针阀开度控制流量的方式开井,最高背压17 MPa可成功开井。

2)下一步试验方向。速度管柱井(0.3~0.8)×104m3/d,节流器井(2~3)×104m3/d 的间歇井进行短开短关试验。逐步实现智能开井,通过针阀开度与流量计数据进行关联开井。

3)典型井B 气量增产情况。安装前日均产气0.170 8×104m3/d,安装后日均0.318 8×104m3/d,增产幅度达86.60%。背压数据:最高背压13 MPa 远程开井。智能化方面:远程仿人工开井,减少人工开关井38次。

4)典型井C 气量增产情况。安装前日均产气0.075 2×104m3/d,安装后日0.206 9×104m3/d,增产幅度达175%。背压数据:最高背压17 MPa 远程开井。智能化方面:远程仿人工开井,减少人工开关井26次。

4.4 柱塞气举

柱塞气举是通过改变井筒两相流携液模式,克服液体滑脱效应,提高举升效率,保障气井连续稳定生产的一种方式[2-4]。其实现了开关井远程化、智能化,降低员工劳动强度,达到排水采气的目的。柱塞气举工艺技术选井原则:气量(0.1~1.5)×104m3/d,关井油压4~12 MPa;间开压恢效果不明显井;不适宜下入速度管柱井;井筒内径一致,且光滑通畅;非水淹停产井。

柱塞气举工艺技术目前已在88.9 mm(312″)套管直井××井和定向井××井井筒试验成功,分析直井典型井D 和定向井典型井E 井的柱塞排水采气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柱塞运行良好,柱塞气举可以起到较好的增产及稳产效果。①通过在典型井D试验,措施前日均产气0.247 5×104m3/d,措施后气井连续稳定生产251 d,日均0.717 9×104m3/d,增产幅度达到190%,累计118.070 4×104m3;排液数据:两相计量测试15 d,液气比1.32(气井液气比平均0.41);智能化:实现远程开关井215次,减少人工开关井32次。②典型井E井措施前日均产气0.498 9×104m3/d,措施后气井连续稳定生产188 d,日均0.5 65 3×104m3/d,增产幅度达到13%,累计增产12×104m3;排液数据:柱塞开井首日,排液7.2 m3,按照计算,井底1 400 m液柱积液全部排出;智能化:实现远程开关井162次,减少人工开关井24次。

4.5 泡沫排水采气

当速度管柱井出现积液现象后,压恢虽然能起到增产作用,但无法有效排液。在未安装压缩机的前提下,泡沫排水采气(以下简称泡排)将是速度管柱井积液的良药[5-6]。

2014 年,针对节流器井的积液井进行试验,虽无法直观将泡排作用与压恢效果区别开,但其中89%以上的气井在采取泡排和压恢后取得了效果,部分井在压恢无效的情况下仍可复产。

2018年,针对速度管柱井,试验采用不同制度、不同方式,其中初期高浓度药剂(1:2)连续环空注剂,油管生产方式取得了显著效果。

1)典型井F 试验情况。泡排前:水淹状态,2 次压恢开井均无法复产,5月16日开井无瞬时,安装两相计量无数据。注剂方式:1:2比例,环空连续注剂油管生产。排液情况:复产后4 h 排液0.32 m3。气量增产:注剂后该井成功复产,连续生产70 d,日均产气1.4×104m3/d。

综合评价:排液效果良好,成功使该井复产。在速度管柱和泡排双重作用下,该井稳定生产。

2)典型井G 试验情况。2012 年10 月22 日投产,泡排前配产13.9×104m3/d,产量递减后呈现明显的积液状态,多次压恢复产无效果,停产时间达到233 d。2014年7月2日和7月6日,分2次向该井注入累计300 L液体泡排剂后开井,成功复产,并稳定生产46 d,日均产气量4.6×104m3/d。

综合评价:泡排效果良好,成功使该井复产。

5 建立气井配对工艺措施

根据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对气井进行分类,针对气井的生产特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根据气井分类的情况和各类工艺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在开发II 区未进入低压模式生产阶段,按照以下原则对气井进行工艺措施划分,建立气井工艺措施实施指导台账,划分标准详见表1、表2。

表1 节流器井和无阻生产井工艺措施划分标准

表2 速度管柱井工艺措施划分标准

6 结论

针对开发II 区气井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和稳产措施研究,形成以下结论与认识:

1)建立了气井分级分类的标准,按照井筒工艺、生产动态及临界携液量对开发II 区293 口气井进行了精细分类。

2)88.9 mm(312″)套管井筒生产工艺导致气井容易积液、增产措施有限,初期配产相对较高,存在稳产期短、‘间歇开关井人工工作量大’、部分井单一速度管柱增产效果有限等问题。

3)速度管柱和间开压恢是目前开发II区的主体增产措施。其中速度管柱起到了较好的排水效果,并能使气井维持较长的稳产时间;间开压恢措施起到了较好的增产作用,但排水效果一般,单井仅靠间开压恢难以达到稳产作用。

4)生产数据表明,将老井速度管柱下限调至措施前日产大于0.7×104m3/d,可以有效提高老井速度管柱有效率。

5)柱塞气举是排水采气的有效措施,适合于气量(0.1~1.5)×104m3/d的节流器井,较好地填补了速度管柱实施效果不佳井留下的工艺措施空白。

6)针对目前人工开关井工作量大的问题,采取远程仿人工智能开关井,通过优化开关井时间,有效执行压恢制度,达到更好的排液效果。

7)泡排是救活积液井,特别是速度管柱积液井的良剂,初期高浓度药剂(1:2)连续环空注剂方式可以使速度管柱井恢复生产。

猜你喜欢

柱塞气井稳产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智能柱塞瞬时运行速度研究与应用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一种应用于高含硫气井的智能取垢器系统设计
气井用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解堵效果数值模拟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气井稳产时间新方法
通轴式双排轴向柱塞泵流量脉动影响因素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气井出砂动态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