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资源高地迈向经济高地
——访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蒙丹、曾海鹰

2020-06-03方亚丽江婷婷

当代贵州 2020年13期
关键词:贵州工程经济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方亚丽 江婷婷

推进产业结构资源依赖型低层循环向技术人才渠道制度依托型高层循环实质性转型,走绿色化发展路线才能实现以“双千工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贵州省以“双千工程”为抓手,着力突破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和空白点。“双千工程”通过“一引一改”,推动实体经济强筋骨、长肌肉,成为贵州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点。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蒙丹、曾海鹰两位教授对“双千工程”发展取得的成效、意义有深入思考,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近日对她们进行了专访。

实现“高层循环”实质性转型

蒙丹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工业结构亟待优化,落后产能亟需淘汰,缺少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工业企业仍是制约全省工业质量提升和高速前进的主要瓶颈。通过实施“双千工程”,能引导传统制造企业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千企引进”锁定国内外优强企业,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引领性强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进驻不仅直接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生产技术,也通过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带动集群、园区内企业的技术升级;同时也输入了创新思想,推动和引领了贵州省内供应商和相关配套企业的技术创新。

自“千企改造”工程启动以来,贵州着力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数字化和绿色低碳改造。一些国内领先企业和知名专家深入烟草、化工、有色、装备制造等支柱行业提供服务指导,促进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

推进资源高地向经济高地实质性转变,坚持高端化发展。“双千工程”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资源依赖、环境破坏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培育顶天立地的大企业、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和勇创天地的创新型企业,引导贵州经济向着创新驱动、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为此,就必须提高千企引进的质量,提升千企改造的水平,坚持高端化、绿色化和集约化原则。

曾海鹰

贵州近年来不断加强推动产业链高端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质性融合,走区域经济集约化发展路线。因为“双千工程”本质上是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也是区域产业链高端布局,要求与贵州提出的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3大战略行动高度符合,是贵州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蒙丹认为,在推动“双千工程”的过程中,贵州各级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到具体项目的确定、推进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市场主体缺位和市场体制机制力量被排挤,难以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问题。(受访者供图)

曾海鹰认为,“双千工程”本质上是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也是区域产业链高端布局,要求与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高度符合,是贵州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受访者供图)

蒙丹

传统发展模式已使贵州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凸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过分依赖价格优势和有形要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基于静态比较优势的发展观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贵州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可以说,客观条件和主观愿望都使得我们在实施“双千工程”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相矛盾的问题。有条件、有标准、有选择地引入优强企业,围绕关键领域、重点产业、薄弱环节,推进产业结构资源依赖型低层循环向技术人才渠道制度依托型高层循环实质性转型,走绿色化发展路线才能实现以“双千工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持续增强市场主体作用

蒙丹

企业过于依赖政策驱动,市场机制发挥不足。不可否认,在推动“双千工程”的过程中,省内各级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到具体项目的确定、推进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市场主体缺位和市场体制机制力量被排挤,难以发挥基础性作用, 更谈不上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

蒙丹

从打造软硬环境着手,优化地区产业发展环境和提升地区产业发展吸引力,是增强外引能力,提高内改动力的重要举措。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良好的服务环境,提升生产服务水平。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配套体系建设。在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提高金融服务的能力和实效性。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保证企业创新资金投入和技改资金需求。

要构建良好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不仅是当地企业发展的环境保障,也是整合利用外部支持力量的基本条件。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对于贵州这样的相对落后省份来说,传统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和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相对恶劣不仅制约了当地企业的发展,也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桎梏。在推进“双千工程”过程中,一系列保障政策和改革举措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贵州省的营商环境。

曾海鹰

充分借力社会力量,组织市场要素,合理划分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多元化推进。政府制定环保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准入标准,设定经济社会效益要求十分必要。引进企业的关键是招商,现在各地都在提高质量招商,聚焦主导产业,突出补链、强链、扩链,坚持链式发展和集群发展一起抓,各地比拼的是对主导产业的分析,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服务的提供和保障。建议政府充分利用智库资源,制定清晰的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用大数据的方式展示区域实力、当地的服务和资源,把精力放在政务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的做实上,而不是要靠给各级干部压任务来招商。

提升“双千工程”引领力

曾海鹰

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应以“千企改造”工程为载体、“万企融合”行动为抓手,系统构建全省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提升融合应用的广度、深度、精度;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鼓励工业企业登云用云,促进企业优化管理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专项,重点支持企业基于智能制造标准、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与工业控制信息安全开展关键生产工序和先进制造工艺的集成应用。

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应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树立大数据思维理念,用好大数据技术手段,强化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业态创新、制度创新,完善目标体系,深化聚通用,推进数据共享,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定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开展“千企改造”工程大数据专项行动再出发行动,引导传统制造企业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曾海鹰

合理控制规模,科学制定考核绩效标准,把握引入质量。在招商大比拼中,所有区县都要去招世界500强并不现实,各区县应根据自身优势和条件招商,招商中应注意企业的商业计划,不能只看企业名头,避免招来空壳企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引进企业的判断,要从就业效应、福利效益、社会责任、税收贡献几方面考虑。区别对待,突出特色,提高“双千工程”实施针对性。

对于改造现有企业,也应一企一策,既要考虑技术先进性,更要考虑企业的社会效益,对于就业效益好,为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应给予支持,避免一刀切。就业目标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首要目标,在改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机器排挤人的现象出现,对于一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如食品企业等,也不必强加技术改造、减少企业用工,技术改造的重点放在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上。

蒙丹

提高当地企业的融入度和引入企业的根植度,要进一步优化引进模式,改变简单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注重引入企业与本地企业的产业链接入和互动。要有选择地引进一批上下游产业链的先进制造企业重大投资项目,重点引进具有自主产权、环保低碳行业以及具有先进工艺水平和现代制造技术的产业。

猜你喜欢

贵州工程经济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工程资料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