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保障促转型
2020-06-03郑洁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郑洁
全省上下正铆足干劲,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提高规模化水平,切实提升组织化程度,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六个转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转型。
春风绿大地,春耕春种忙。
在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中,贵州各地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翻耕整地热火朝天,只是这一季忙碌同往年却有些区别,村民们不再三五成群聚集,彼此间隔在2米开外。
疫情不误春耕,攻坚要靠革命。全省上下正铆足干劲,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六个转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转型。
创新组织体系,建强战斗堡垒
2月11日,在湄潭县黄家坝镇官堰村指定的收葱地点,卖葱的农户们忙得不亦乐乎。
“官堰香葱质量好,很受市场欢迎。每天收购3000—4000斤,市场价格每斤1.6元,当天就能卖完。”收葱老板杨秀强说。
3年前,官堰村只有几家人种香葱,农户们挣点零花钱,有种植香葱经验的农户很少。湄潭县官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李洪刚等人通过市场调研,进村入户与群众交谈,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决定在官堰坝区集中规模连片发展香葱产业。
李洪刚介绍,确立了发展香葱产业之后,村里成立了官堰香葱种植合作社党支部,完善产业发展模式,制定产业革命作战图,强力推进香葱产业发展。目前,合作社党支部有党员47名,其中香葱种植户31人,种植面积850亩。
当下的官堰坝区,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李洪刚笑着说:“从不足1000亩的零星种植发展到3500亩,2019年坝区香葱产业实现产值9600万元,亩产值达2.4万元以上。”
今年2月以来,官堰香葱销售达15万余斤,计划在今年5月把3500亩香葱扩大到5000亩种植面积。
在贵州各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的推广,使合作社在各地的带动作用更加精准,农户的增收更加有效。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压实回填土过程中把苗轻轻往上提,这样有助于根系的舒展;苗种上后在周围挖个1平方米左右的树盘,才能有效保障李子苗的水分和养分……”在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脆李种植基地,技术专家一边讲解种植要领,一边给当地村民示范操作。
大洪村党支部书记周恒恒介绍,村里近几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了猕猴桃、蔬菜种植等产业,带动效果明显,去年底又发展了283亩脆李,村民不懂技术,后续管理跟不上,村里专门请来专家进行技术培训。
村民任福荣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发展猕猴桃产业后,他学会了种植技术,已经从产业园区杂工成为片区管理负责人之一。
为了让农民群众全面掌握现代农业的相关知识,贵州各地把“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农业科技管理、农产品经营销售等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关键要素、突出问题,把怎么选择产业、怎么组建合作社、怎么组织销售等纳入培训范围,对基层干部和创富带头人以及群众进行细致入微的传帮带,手把手教、面对面传,直到群众掌握技能和实操技巧。
按照全员培训、规定培训、精准培训、建档培训、持续培训的要求,贵州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为重点,全力推进《贵州省农民全员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实施,全省开展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
记者从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为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贵州人社部门联合农业农村、扶贫、教育等部门,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根据实际可提供岗位情况和群众需求,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方式的种植养殖、电工、建筑工、农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等培训,确保培训与就业衔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
黄平县旧州镇岑花村百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内的百香果挂满枝头。图为岑花村百香果合作社负责人杨胜福(左)和村党支部书记廖朝飞查看百香果长势。(黄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整合人才资源,提供智力支撑
“自从他来了以后,村子基础设施有了大变化,产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提起德江县枫香溪镇枫铺村第一书记曹洋,村干部和村民们都赞赏有加。
2017年6月,受铜仁市委组织部选派,曹洋来到德江县枫铺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刚开始大家都把我当外乡人,不怎么和我说话。”到村第二天,曹洋就到了最偏远、条件最差的横路组走访。两个月的时间,他访遍了每一户人家。如今,在枫铺村,几乎没有人不认识这个年轻书记。
走访过程中,曹洋深刻体会到,枫铺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脱贫致富不仅要增加群众收入,还要改变群众思想。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曹洋组织村组干部、党员代表、致富带头人到印江木黄镇和煎茶镇农业园区等地考察学习。
按照“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联社下组建3个专业合作社和1个劳务公司,结合村情实际,发展核桃2300亩、天麻1500平方米、花椒1010.6亩、茶叶456亩、青菜200亩、辣椒350亩、养殖蛋鸡1.5万羽。全村68户贫困家庭全部吸纳为合作社社员,全程参与产业发展的规划、生产和监管。
人才融入农村产业革命,是创新发展的基础。全省各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主动带领群众学技术、抓生产,主动带领群众跑市场、找销路,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采取送经验、送办法、送技术等方式,帮助农村人才发展致富产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田间课堂等方式,培养培训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产业人才;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农博士”的带动作用,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强化农业技术人才、产业发展人才、市场推广人才培育引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提高规模化水平,切实提升组织化程度,“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彰显出的巨大推动力,奏响农村产业革命春天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