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联结惠农户
2020-06-03刘骏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刘骏娇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要素,在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积极参与,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探索。
“受疫情影响,现在要以最快的速度把魔芋采收完。”2月22日,在威宁自治县麻乍镇魔芋种植基地,几十名村民戴着口罩,有序分布在田间地头,挖刨、分拣、装车,掀起一股春耕备耕的热潮。
2019年,贵州威宁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在麻乍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在当地建立了2020亩魔芋种植示范基地。一年来,麻乍镇农民实现了有就业、有技术、有收入,这得益于当地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
从组织种植到供应市场,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麻乍镇的魔芋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全产业链发展。
麻乍镇作为贵州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中的一员,是贵州各地紧扣“八要素”、充分运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产业链上的主心骨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基层党组织。
“对企业延期收取租金,为菌棒联系销路,使复工复产顺利进行,感谢乡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2月24日,大方县鼎新乡党委政府收到了一封感谢信。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看着日渐生长的菌包,鼎丰中药畜禽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政林心急如焚,便向鼎新乡风景村党支部书记汪育字求助。
“汪支书,现在菌棒订单有点多,厂里工人不够,能不能帮忙再请几个人做菌袋,每小时10块钱。另外工厂租赁时间快到了,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缓交租金?”何政林言语间透露着焦急。
在仔细了解相关情况后,汪育字立即将此事上报当地党委政府。不久,何政林就收到了可以待菌包销售后再行交付租金的回复。有了政府专班上门指导,解决了燃眉之急,何政林顺利进行复工复产。
2月25日,风景村大草坝食用菌基地一片繁忙,十几名工人正在加紧赶工制作菌棒。增加了人手,何政林和工人们开足马力抢时间,争取把损失补回来。
在脱贫攻坚一线,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发动群众上找准着力点,把群众组织起来抓产业,做团结群众、带领群众抓发展的主心骨。
为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组织力,从江县高文村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高文村靠种植食用菌,在当地打出了自己的品牌,食用菌产业让全村实现脱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当高文村计划大面积发展食用菌的时候,一场大雪让全村猝不及防,一夜之间,花费3年多时间打造的致富产业化为乌有。
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产业革命“八要素”的春风吹到了高文村,村党支部在一次走访群众中找到了新路子——福建槟榔芋。
有了目标,村“两委”一面动员群众参与种植,一面积极联系企业对接销路。经过一番拼搏,2019年秋,高文村50亩槟榔芋通过检测亩产达4000斤至5000斤,产值达40万余元。
现在,高文村形成了支部管理、公司收购、合作社对接公司、农户种植的致富新模式,群众积极性逐步提高,槟榔芋种植面积也扩大至200亩。
产业链上的共同体
在赫章县六曲河镇申家沟的山头,可乐猪繁育基地就位于这山青水秀的北峰上。
从江县高文村发展槟榔芋产业种植。(从江县委组织部供图)
从江县种桑养蚕户正在采收桑叶。(从江县委组织部供图)
“我们拿出了100多亩树林,用来养殖可乐猪,确保它们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可乐猪繁育基地技术人员张万发介绍,由于活动空间大,可乐猪出栏需要近一年时间,但猪肉的品质好,在北京还有可乐猪的直销店,深受顾客青睐。
近年来,赫章县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依托品牌优势,引进贵州优农谷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可乐猪产业,实施可乐猪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养殖基地已存栏可乐猪4000余头。
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农民,农民脱贫致富还得依靠产业,必须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企业、农民的关系更加紧密,构建起一个利益共同体。
在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上,赫章县创新推出“119218”的扶贫模式:1个干部或1个致富能手带动9户贫困户每户养殖20头可乐猪,实现年纯收入1.8万元。公司、合作社为生猪养殖户提供协调贷款、养殖技术、配合饲料、生猪收购等一系列服务,带动贫困户进行庭院式养殖。
在水城县杨梅乡的早春茶基地,千亩茶树吐露新芽,正待采摘。在这里,不少茶农成为基地利益联结的种植农户。
水城春茶作为水城县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在基地投产后,按照国有投资平台占股50%、农户占股42%、村级合作社占股8%进行分红,把村集体、农民和经营主体连接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已有12391户农户、43254人参与到茶产业发展中来。
产业链上的致富人
“今年,我不回浙江了,留下来在村里发展黄花菜套种产业。”安顺市西秀区龙宫镇满嘎村村民杨佳春说。
去年,杨佳春一直在外务工,工资虽高,但由于支出多,辛苦一年也存不了多少钱。
听说村里发展黄花菜种植产业,3年就能达到丰产期,还有云南的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不愁销路,杨佳春心动了——等换季的时候再套种青菜等蔬菜,一年下来,总体收益应该不少。
现在,满嘎村所在的核心坝区集中连片发展黄花菜种植面积超500亩。这里,不仅有镇级平台公司,村社一体合作社,还有云南晨农集团签订黄花菜等蔬菜种植建设指导和回收合同。“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让满嘎村实现了产业规模化发展,让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这几天,杨佳春了解到村里种植黄花菜正在实行“反包倒租”的运作模式,农民参与产业有搞头,杨佳春也准备加入其中。
“‘反包倒租’模式是为了鼓励群众主动参与产业,我们通过统一赊销种苗和化肥,定期邀请农技专家进村指导种植,确保群众种得好、卖得脱、能增收,推动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向深入推进。”满嘎村党支部书记杨佳鑫说。
农民增收看产业,产业发展靠组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要素,在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积极参与,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探索。